一、问题的由来和研究方法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开始了他为期6年的第三任期。自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秩序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遇到了新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处于调整期,俄罗斯也不例外。普京的第三任期已大不同于他2000—2008年的第一和第二任期。由于俄罗斯经济基础结构调整,或者说政权和产权的关系问题没有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恰当阶段(2003—2007)得到根本解决,普京第三任期必然面临着一系列内政的重大调整。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和内政调整相联系,俄罗斯外交政策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从叶利钦到普京的第一和第二任期,再到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在遵循利益优先、均衡外交的原则下,始终处于动态的调整变化中。这一次,普京第三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又将投向哪里呢?目前在国内学界,一些学者持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观点,这一观点到底是不是事实呢?
外交优先方向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外交战略中所强调的重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外交优先方向不能够被直接认识,但可以通过这个国家的外交构想、外交任务、目的和意图的阐述以及最高领导人的外交言论加以表达并在外交出访实践中实现。
为了分析普京第三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可以利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整体分析方法,或者说数量分析方法就是这样一系列的可靠的研究方法之一,它被用来分析包含在被分析系统中特定信息的数量、评价、注释以及信息来源的内容。借助于整体分析方法,我们能够概括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出普京第三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为了全面和详细地分析信息,必须应用不同的方法,这里很难讲哪一种方法更好,因为这些方法彼此互相补充。整体分析方法属于非调查方法,它对不取决于阅读者主观印象而存在的特定信息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利用这种方法,研究者能够借助数量方法(图表、表格)对需要研究的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整体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文献分析,借助于客观的数据来展示客观和真实的结果。
本文采用的整体分析方法的分析单位和研究目的一致,是涉及到普京第三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的逻辑判断。每一个分析单位都用三分尺度来衡量: 被分析单位是肯定的判断(+),被分析单位是中性的判断(0)和被分析单位是否定的判断(-)。在被分析的外交纲领中,以涉及到普京第三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的逻辑判断的种类和频率为基础进行结果的数量分析,可以作出对普京第三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的事实判断。整体分析方法具有特别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普京第三任期的政治纲领中的确定信息及其趋势和发展进程,据此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借助于整体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后,还要比照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实践,进一步分析普京新任期外交优先方向的理论和实践之异同所在。
本文信息来源是俄罗斯总统网站、俄外交部网站,普京在2012年大选前的竞选纲领之一《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2012年12月12日普京第三任期在国家杜马作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报告》以及2013年2月18日俄罗斯外交部公布、由普京批准的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分析单位是涉及到外交优先方向的判断;涉及到的计算单位是在相关文件中相关外交优先方向提及的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的次数。仔细统计每一个特征出现的频率之后,紧接着就是对获得的结果进行解释。通过比较研究对象(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次数,普京第三任期外交优先方向的构想可以得到准确界定。
普京外交优先方向的实践可以通过外交出访的先后、次数直接体现出来,在俄罗斯总统网站上,俄总统的出访国家和日程安排都记录在案。
二、普京在2012年总统大选前所谈到的外交优先方向
在过去的三百年里,俄罗斯一直追求大国地位,并且把武力扩张作为其大国地位的保证。自伊凡四世以来,俄罗斯一直有以欧洲为主、兼顾亚洲的传统外交战略,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作出实用主义调整。苏联末期,为了借助当时亚太的经济发展,苏联就宣称过自己“不仅是欧洲国家,也是亚洲国家”。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获得新生。苏联解体后,因为社会转轨需要时间,俄罗斯的国力急剧下降,自然其外交政策也受到影响而不断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到欧亚主义外交,俄罗斯外交的双头鹰战略再次显现。2000年普京成为叶利钦之后的第二位俄罗斯总统。总体而言,普京在2000—2008 年所奉行的是欧亚平衡的外交政策:“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特点在于其平衡性,这是由俄罗斯作为一个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地位所决定的,这种地位以双边或多边关系为基础。”
普京作为“统一俄罗斯”党的候选人参加了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反普京的力量和声音出现加剧的趋势。在2011年国家杜马选举前后以及2012年总统大选前,俄罗斯的政治反对派组织了多次反对普京和“统一俄罗斯”党的示威和游行,普京的竞选道路困难重重。为了向选民解释自己当选后新任期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普京在竞选前先后发表了7篇竞选文章,这其中包括阐述新一任期外交政策及普京对一系列国际事务观点的《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
《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由“谁在颠覆信任?”、“‘阿拉伯之春’:教训与结论”、“新的挑战和威胁”、“增强亚太地区的作用”、“欧洲因素”、“俄美事务”、“经济外交”与“支持同胞和人道主义尺度”8个部分组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一文( 以下简称为该文) 共6025个俄文单词,普京把亚太地区专门列出:“增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章节共690个单词,亚太地区成为和欧洲(该文的“欧洲因素”这一章节557个单词)并列的外交优先方向。实际上,该文“增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章节还谈了亚洲、拉美和非洲国家的合作以及20 国集团,所以去掉其他内容,真正谈到亚太地区的有557个单词。真正涉及到亚太地区的俄文单词量与涉及到欧洲部分的俄文单词量相同,这不是偶然的。以前我们讲俄罗斯的欧亚平衡外交,现在俄罗斯也仍然奉行平衡外交———欧洲和亚太的平衡外交。只不过这是建立在务实主义的经济外交基础上的。近年来,亚太经济即使遭遇世界经济危机,其发展速度仍然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所以,在自身遭遇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俄罗斯必然把视角投到亚太地区。
该文专门谈了俄美关系(文中的“俄美事务”这一章节442个单词) 。全文中直接谈到美国21次,其中3次肯定的判断,15次中性的判断,3次否定的判断。俄罗斯对美国在北约东扩、美国对自身绝对安全的追求(反导系统的建设)、人权等方面对美国绝对不满,持否定判断。另一方面,俄罗斯对加强俄美关系、美国在国际安全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对美国持肯定判断。这些具体的数据表明,俄美关系并不是外人所理解的那么糟糕,在俄罗斯的国别外交中,俄美关系属于俄罗斯最优先的外交方向。
该文也专列章节谈及俄欧关系(文中的“欧洲因素”这一章节557个单词) ,全文中直接谈到欧洲30次,其中8次肯定的判断,20次中性的判断,2次否定的判断。在肯定的判断中普京强调:“俄罗斯是大欧洲和博大的欧洲文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公民感觉自己是欧洲人。”
公开从官方的角度对俄罗斯的归属作出了欧洲定位。这表明在当代俄罗斯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斯拉夫主义三种思潮中,普京是坚持大西洋主义外交政策的,亚太地区只不过是俄罗斯外交的辅助一环。
该文并没有把中国单列为一个章节,而是放在“增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章节中谈及中国。全文直接谈到中国20次,主要集中在“增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章节。其中1次肯定的判断,18次中性的判断,1次否定的判断。肯定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问题投反对票,在中国移民问题上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其他涉及中国的部分更多的是谈中国的经济发展。普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带有巨大实业合作潜力的挑战,这也是一种机遇,要抓住朝着我国经济‘帆船’吹来的‘中国风’。我们要积极协调新的合作关系,使两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相结合,我们还要合理运用中国潜力来提升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
普京希望中国的经济发展之风能够吹动俄罗斯经济之帆,利用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其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开发。对于中国经济之外的其他因素,特别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普京只是谈到:“不能因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就说它有野心争霸。中国的声音确实让世界感到它越来越自信,我们也欢迎这一点,因为北京赞同我们建立平等世界秩序的看法。”
在“增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章节,普京也谈及印度。全文共谈到印度6次。其中2次肯定的判断,4次中性的判断,没有否定的判断。没有否定判断暗含了印度是俄罗斯在亚太的可以信任的力量,并且是其亚太外交布局中可以和中国抗衡的力量。
谈及国际组织,普京共13次谈到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其中3次肯定的判断,10次中性的判断。8次谈到北约:5次中性的判断,3次否定的判断。他5次谈到欧盟:其中2次肯定的判断,3次中性的判断。普京2次谈到上海合作组织,1次是肯定判断,1次是中性判断。他6次谈到金砖国家: 其中2次肯定的判断,4次中性的判断。普京也以1次肯定的判断谈到独联体。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在俄罗斯参与的国际组织中,俄罗斯很重视联合国以及金砖国家对话机制的作用。
通过分析《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我们对普京在大选前谈到的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有以下结论:普京准备在当选后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推行经济外交。按照外交优先度的地区考察:亚太地区、欧洲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按照外交优先度的国别考察:美国是俄罗斯外交的首要方向,中国不是俄罗斯国别外交的首要方向。按照外交优先度的国际组织考察:联合国、北约、欧盟、金砖国家对话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分别是俄罗斯关注的重点。在有俄罗斯参与的国际组织中,俄罗斯更看重金砖国家对话机制。
三、普京2012年《国情咨文报告》所谈到的外交优先方向
经历了大选中的艰难险阻,普京最终如愿以偿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开始了他为期6年的第三任总统任期。2012年12月12日,第三任期的普京在俄联邦会议作了第一次《国情咨文报告》(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Ф)。该《国情咨文报告》共9162个俄文单词,阐述了普京当选总统半年后的俄罗斯内政外交,主要侧重于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内政。专门谈到俄罗斯外交的部分,只不过用了区区297个俄文单词。可见,俄罗斯外交并不是普京本次国情咨文所讨论的重点。并且我们注意到,普京即使谈到外交,所侧重的方向也是经济外交。这刚好和他半年多前的外交竞选纲领《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中有关经济外交的提法相吻合。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这意味着俄罗斯将积极投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迎来本国发展的新机遇。二十多年来俄罗斯转轨步履维艰,直到今日还在转轨过程之中。可以说,外交是一个国家内政的继续,一个自身不繁荣、不昌盛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单纯依靠军事实力,在当今世界是不可能有更多话语权的。
普京在国情咨文报告中以1次肯定的判断谈到世贸组织:借着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俄罗斯将为本国和各国投资者制定所谓的投资“路线图”,以指引外来投资流向俄罗斯更广阔的地区和领域。普京说:“向东方发展是俄罗斯在21世纪的重要方向。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我们现在应该实现这个目标,这将给俄罗斯在这个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亚太地区占据应有的位置提供机遇。”
普京在《国情咨文报告》中强调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特点:新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独自解决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所有人都清楚,世界已经变得多极化。“俄罗斯坚持通过集体协商的原则解决现代问题,这样的立场完全符合当今现实。我们提议那些能够把各个国家和地区团结起来的计划方案,我们应该同近邻国家一起利用好我们所有的优势。我们将沿着一体化道路继续前进,比如关税同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统一经济空间正在有效的运作。我们已经开始着手成立欧亚经济联盟,并将延续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解决问题。”
在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个国家貌合神离,与俄罗斯的政治联系和经济联系不断削弱。自2008年世界和欧洲经济危机后,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梦想逐渐冷却,在独联体一体化无果的背景下,俄罗斯开始推动由俄白哈(乌克兰不参加)等少数国家参与的独联体次区域一体化。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于2011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签署协议,决定在三国关税同盟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于2015年成立经济联盟。俄罗斯希望以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和统一的经济空间为基础,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有效地连接欧洲与亚太地区。普京以先后1次肯定的判断分别谈到关税同盟、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表明加强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加强独联体内部建设是俄罗斯经济外交考量的出发点。
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后院,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后院是普京新任期外交的布局之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安全空间受到挤压,独联体内部一体化也长期没有实际的效果。这次俄罗斯主导的从三国关税同盟起步,再到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表现了俄罗斯经济外交以独联体次区域为基础的积极稳健的特点,显示了亚太是当前俄罗斯经济外交的重点。
通过分析普京2012年《国情咨文报告》中为数不多的涉及到俄罗斯外交的言论,我们可以对普京2012年《国情咨文报告》谈到的外交优先方向作出以下基本结论: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注重外交的实效。《国情咨文报告》只谈到经济高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以及关税同盟、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和独联体地区。这表明:增强俄罗斯经济实力,打造独联体次区域一体化是俄罗斯外交的核心利益所在。现阶段俄罗斯外交将其视野更多地集中在独联体国家,建设和巩固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次区域一体化,是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所在。
俄罗斯外交部于2013年2月18日公布了由总统普京批准的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俄罗斯曾经在1993年、2000年和2008年公布过《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分别成为叶利钦、普京第一、二任期和梅德韦杰夫总统任期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是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内(2012—2018)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不同于1993年、2000年和2008年的《俄外交政策构想》,2013年《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以下称2013年《俄外交构想》)在不变中有变化,继承中有发展。
2013年《俄外交构想》全文8270个俄文单词,分为五个部分:(1)总则,(2)当代世界和俄罗斯的对外政策,(3)俄罗斯在解决全球问题上的优先考量,(4)地区优先度,(5)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形成和现实化。
2013年《俄外交构想》在不变中有变化。追求大国地位进而主宰世界,一直是俄罗斯外交政策300年来不变的主线和俄罗斯“帝国意识”的体现。只是在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经济实力大打折扣,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到现在还在恢复中。所以现在俄罗斯表现得很谦虚,一直强调世界的多极化,强调联合国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的作用,在2013年《俄外交构想》中,39次以肯定或者中性判断提及联合国或者联合国安理会。2013年《俄外交构想》在继承中有发展,继承了以往“网状外交”的提法,发展了“软实力”和“经济外交”,这两种提法首次出现在2013年《俄罗斯的外交构想》中。“软实力”由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 Nye) 教授于1990年提出,指的是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在国际事务中获得影响力的能力。俄罗斯在2013年《俄外交构想》第20条中,对某些国家动用“软实力”向主权国家进行政治施压、干涉他国内政、操纵舆论和民意的风险给予了高度关注。2013年《俄外交构想》首次把俄外交政策的经济方面概括为“经济外交”: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与别国平等的地位,将俄罗斯“入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出现的风险降至最低;并提出了促进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多元化,巩固俄在欧洲与亚太地区经贸联系中的关键的纽带国地位,参与正在形成的欧亚货运体系;提出了“在外交上为俄罗斯经济主体在海外的利益保驾护航”的观点。
2013年《俄外交构想》第四部分地区优先度中,专门谈到了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不同于2012年《国情咨文报告》,这一次2013年《俄外交构想》从第42条到第94条对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谈得非常全面和详细,共用了3014个俄文单词。
具体而言,涉及到国际组织,2013年《俄外交构想》16次谈到独联体,其中3次肯定的判断,13次中性的判断。10次谈到欧盟,其中4次肯定的判断,6次中性的判断。6次谈及集体安全条约机制,其中2次肯定性判断,4次中性判断。6次谈到北约,其中2次否定的判断,4次中性的判断。4次谈到上海合作组织,其中3次肯定判断,1次中性判断。3次谈到金砖国家对话机制,其中2次肯定判断,1次中性判断。也3次谈到东盟,其中2次肯定判断,1次中性判断。
涉及到俄罗斯关注的地区,2013年《俄外交构想》17次谈到欧洲,其中2次肯定判断,15次中性判断。12次谈到亚太地区,其中2次肯定判断,10次中性判断。这些数据表明,俄罗斯在亚欧之间仍然更关注欧洲。普京有着欧洲认同,但事实上欧洲不认同俄罗斯。所谓的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只不过是俄罗斯在欧洲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将其视野投向亚太而已,并且侧重于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希望借助于亚太经济的发展,给俄罗斯的经济以推动,其本质是“经济外交”。俄罗斯通过全面参与东亚峰会、“东盟+俄罗斯”等对话机制,积极推动构建新的亚太安全机制,深化与亚太经济的一体化,希望借此推动俄远东地区发展。《俄外交构想》4次谈到阿拉伯地区,4次都是中性判断。也谈到了拉美、非洲,但这些地区受俄罗斯关注的程度靠后。
在俄罗斯的国别外交中,2013年《俄外交构想》10次谈到美国,其中1次肯定判断,8次中性判断,1次否定的判断。6次谈到中国,其中2次肯定判断,4次中性判断。谈到中国,有4次是和印度放在一起谈的,俄要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印度—中国三方外交政策和经济合作的有效互利机制。在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关系中,中国无疑处于中心地位。《俄外交构想》第80条称,俄罗斯将继续和中国建立全面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发展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两国在国际政治核心问题看法上的一致性被俄罗斯视为构成地区和全球稳定的基础之一。俄罗斯将和中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也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20国集团、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框架下的合作。
2013年《俄外交构想》5次谈到印度,其中1次肯定判断,4次中性判断。印度是俄罗斯在亚洲的重要外交方向,也是俄罗斯奉行平衡外交,制约中国的亚洲支点。俄罗斯要深化和印度的最惠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以长期合作为基础的经贸合作。
通过利用整体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俄外交构想》,依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构想》全方位阐释了普京新任期的外交优先方向。在国际组织中,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排序是:独联体、欧盟、集体安全条约和北约、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与东盟。独联体地区是普京外交的“战略核心”,这和2012年《国情咨文报告》相吻合。在地区外交中,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排序是:欧洲、亚太。这表明俄罗斯仍然奉行欧亚平衡外交,侧重于欧洲;但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俄罗斯打出“经济外交”这张牌,希望能够搭上亚太经济发展的快速车,借助于亚太经济的发展,加快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建设。俄罗斯传统的亚太平衡外交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所谓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应该是俄罗斯经济外交的“亚太转向”。
在俄罗斯的国别外交中,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排序是:美国、中国、印度。如果不考虑国际组织、国别和地区的区分,只考虑提及次数和重视程度,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排序应是:独联体、欧盟、美国以及亚太地区。这同样证明了国内学界一些学者关于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这种提法是站不住脚的。
五、普京第三任期外交优先方向的实践及简评
外交优先方向的构想必定要通过外交实践表现出来。2012年5月,普京开始其为期6年的第三任期。根据俄罗斯总统网站上的消息,在2012年,普京先后对下列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正式访问或工作访问。2012年5月31日—6月1日,访问白俄罗斯;6月1日访问德国和法国;6月4日访问乌兹别克斯坦;6月5日—7日访问中国;6月7日访问哈萨克斯坦;6月18日—20日到墨西哥参加20国集团峰会,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25日访问以色列;6月26日访问巴勒斯坦和约旦;7月12日访问乌克兰;8月2日访问英国;9月19日访问哈萨克斯坦,参加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地区间合作论坛;9月19日—20日访问吉尔吉斯斯坦;10月5日访问了塔吉克斯坦;12月3日访问土耳其;12月5日访问土库曼斯坦;12月24日访问了印度。
普京当选后的首访是白俄罗斯,先后两次出访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出访的国家中有7个是前苏联国家和独联体国家。普京外交把前苏联国家和独联体国家作为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自顾不暇的俄罗斯对于独联体国家基本上采取的是“放手”政策,但自2000年普京首次当选为俄总统以来,俄对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开始采取积极的态度。特别在俄罗斯的运作下,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最终在2011年建成,这一不同于独联体的次区域形态表明俄罗斯在前苏联空间内的基本建设构架。欧洲遭遇经济危机后,俄罗斯更是加快了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的建设。俄罗斯想以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为示范,进一步扩展关税同盟的范围,并以此为基础,主导独联体的进一步发展,巩固自己的前苏联和独联体空间。俄罗斯希望乌克兰也加入关税同盟,但这关系到乌克兰的长远发展方向,自然乌克兰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要审慎地作出决断。前苏联国家和独联体国家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后花园”,俄罗斯准备以经济为纽带进一步整合这些国家,推进一体化进程。
德、法、英是欧盟的主要国家。普京对这三国的出访虽然时间都很短,但却准确体现了欧盟和欧洲在俄罗斯外交优先中的地位。虽然欧洲还在遭受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欧元的地位没有动摇,从2011年爱沙尼亚成为欧元区的第17个国家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2008年欧债危机后,俄欧关系出现了新动向,近期俄欧之间关于能源价格又起争端,但欧洲始终是俄罗斯外交持续关注的重点。
虽然普京没有能够访美,但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的20国集团峰会上,普奥会谈如期举行。在普京第三任期内,俄美关系在导弹防御、美国收养俄罗斯儿童、斯诺登事件等多项议题上遇冷,普京指责美国国务院及驻俄外交官支持俄罗斯反对派举行反政府示威,干涉俄罗斯内政,但和美国的关系永远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俄罗斯认为自己也是冷战的胜利者,尽管美国并不这样认为。普京希望和美国“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彼此间的分歧。俄美之间的分歧是根本利益的分歧,在普京新任期“威权”施政方针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俄美关系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亚太地区开始成为俄罗斯外交关注的重点。参与和遏制成为俄罗斯在亚太外交布局的要点。所谓参与就是在经济领域积极地加入到亚太的发展中去。俄罗斯领土的绝大部分在亚洲,俄亚部分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恰恰是俄罗斯经济最落后的地区。积极地参与亚太的发展可以促进其远东和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所谓遏制就是通过和中国及中国周边国家建立各种合作机制,包括军售,让亚太国家彼此竞争和制约,使俄罗斯的地区利益最大化。虽然普京在其竞选纲领《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中大谈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但事实上这只是竞选时拉选票的权宜之计。实际上普京在亚太地区只访问了中国和印度。俄罗斯根本没有改变欧亚平衡外交的主线,只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侧重的方向。虽然亚太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外交的重点,但考虑新兴国家目前经济发展持续放缓的趋势,可以预见俄罗斯的亚太经济外交政策还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普京在2012年大选前的竞选纲领之一《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2012年12月12日普京第三任期在国家杜马作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报告》以及2013年2月18日俄罗斯外交部公布的由普京批准的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这三个基本的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研究的理论性文件来看,普京的外交优先方向实践和2013年2月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的俄外交优先方向构想基本上是吻合的。这就表明了2013年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确实更是我们研究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重要文件。
六、关于普京外交优先方向构想和实践的几点研究启示
在对普京新任期外交优先方向的构想和实践进行探析并得出前面的基本结论后,接着还有这样的问题: 俄罗斯外交的主线和优先方向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在一年时间内普京关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的考虑会有不大不小的变化? 这就涉及到如何理解俄罗斯对自身定位的问题。
俄罗斯并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它位于欧亚结合部。关于俄罗斯自身的定位,直接影响着俄罗斯外交的主线和优先方向。在俄罗斯历史和现实中,大西洋主义思潮、斯拉夫主义思潮和欧亚主义思潮交相竞长,“弥赛亚情节”影响着其自身的定位。俄罗斯官方和普京有着强烈的欧洲认同,但欧洲却并不认同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遭遇东西方问题的国家。从彼得一世到勃列日涅夫,从“第三罗马”到“第三国际”;追求大国地位,进行领土扩张,进而称霸世界,是俄罗斯外交不变的主线。只不过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兴衰,这条主线表现的强弱程度不同。总的来说,普京第三任期的欧亚平衡外交是俄外交主线,特殊的俄罗斯欧亚结合部文明决定了这一点,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双头鹰外交”会各有侧重。
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吸引选民,在大选期间,普京在外交竞选纲领《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中避而不谈俄罗斯官方的欧洲认同,重点强调俄罗斯外交亚太优先,以经济外交吸引选民。在2012年《国情咨文报告》中,普京更多地只谈内政,少谈外交,以应对国内的内政问题;而且即使谈到外交,也只谈独联体,表明了俄罗斯在经济情况欠佳下的外交收敛。在普京新任期才半年的时间里,他还处在新任期的开始阶段,这也决定了他不宜多谈外交政策。
在上任的第二个年度,在新的一年里,2013年2月《俄外交构想》中,普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优先方向终于徐徐展开和表现:实用主义导向,侧重经济外交。俄罗斯依然坚持欧亚平衡的外交传统,但普京新任期外交优先方向对欧亚各有侧重:政治外交侧重于欧洲,经济外交侧重于亚太,积极开展务实外交。同时出现外交收敛的趋势,侧重于独联体,建设和打造独联体次区域的一体化,发挥俄罗斯欧亚结合部地缘纽带的作用。
通过对普京新任期外交优先方向的构想和实践研究,我们有以下启示:
1.研究俄罗斯外交要采取实证主义方法,整体分析方法就是这样的实证主义方法之一。国际关系学科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是可以量化的,只有进行实证主义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比较切实的研究结论。对于俄罗斯这样“善变的国家”,我们更要采取实证主义方法对其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近来“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说在俄罗斯学界不绝于耳。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俄罗斯依然坚持欧亚平衡的“双头鹰”外交传统,其政治外交依然侧重于欧洲,但俄罗斯经济外交侧重于亚太。“俄罗斯外交的亚太转向”这种提法在基本数据的验证下和外交实践中都不成立。
2.把握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要建立在对其自身文化定位和地缘地位的基础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自身文化定位和地缘定位。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一个横跨欧亚的国家,一个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国家,如果不对其大西洋主义思潮、斯拉夫主义思潮和欧亚主义思潮持有基本的了解,也就无法理解俄罗斯外交定位及历史走向,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大选前普京所强调的外交优先方向在俄罗斯新外交构想中会发生很多变化。俄罗斯所处的欧亚结合部地缘地位,给俄罗斯带来广阔的外交空间。俄罗斯对于自身的文化定位和地缘定位,必然影响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把握俄罗斯外交变化中的“不变”。
3.研究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要把握其实用主义导向。这也是为什么普京明确提出“经济外交”的原因。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几经变化,从倒向西方到欧亚平衡,再到普京新任期政治外交侧重于欧洲,经济外交侧重于亚太,积极开展务实外交。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会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失去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只有立足内部,才有可能搞好外部。这也是在自身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俄罗斯把“独联体”国家放在外交优先位置的原因。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最终结束,新兴国家的经济遇到问题时,普京“经济外交”的提法更有现实意义。由于俄罗斯还处于转轨期,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俄罗斯在全球治理特别是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上还难有作为,所以只能选择一些热点地区,例如通过中东问题、叙利亚问题表明自己的话语权。事实上,现在俄罗斯还很难承担全球治理过程中相应的责任,“心有余而力不足”。
研究普京的外交优先方向对于我国把握对俄外交策略至关重要。在国际秩序处于大调整,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的今天,深入研究世界各主要国家包括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有助于把握住国际关系的走向。对于俄罗斯这样善于外交布局、善于变化的国家,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其外交传统、外交优先方向和外交走向。只有这样知彼知己,才能避免中国外交中的失误,坚决捍卫中国自己的权益,避免被他国利用。在笔者看来,俄罗斯既非中国的朋友,也非中国的敌人。而今所谓的俄罗斯外交“亚太转向”,只不过是俄罗斯在欧洲经济没有走出低谷时的一种“经济外交”策略,俄罗斯现在奉行欧亚平衡外交。知道了俄罗斯的外交布局,了解了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中国才能在和俄罗斯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好地长袖善舞。
研究和了解普京新任期外交优先方向,我们要积极把握对俄外交的主动权,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但如何实现外交事务中的合作共赢,不要成为别人手中的“一张牌”,不被俄罗斯忽悠,这仍是中国外交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