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国“再平衡”最佳路径:与中国分享亚太权力

昨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登上“空军一号”启程回国。奥巴马此行被普遍视作强化“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次努力。在菲律宾寻求通过国际仲裁解决与中国南海主权争议之际,奥巴马周一在菲声称,美菲新签署的军事协议证明美国保护菲律宾的承诺是“坚定的”,再次证明美国所谓“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中国这一说法的自相矛盾。

中美间的主要矛盾均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果美国在该区域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可怕的世界对手;反之,如果在此给予中国足够的空间,分享部分权力,则会带给美国一个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帮手。美国让出的仅是亚太的部分权力,而收获的是整个世界。

4月23日至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亚洲四国,极尽长袖善舞之能,积极兜售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计划,推动 “亚太再平衡”战略。

访问过程中,经贸和安全议题如影相随,话题多与中国有关。奥巴马每到一个国家,总是不忘提及中国。在经贸议题上,奥巴马不断告诫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虽然不可或缺,但与美国的经济合作前景可能更加光明。与谈论经济竞争的含蓄相比,奥巴马在安全上抵制中国的言辞则更为直白:他在日本表态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反对任何有损日本在钓鱼岛“行政管辖”的单方面行动;在韩国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国巩固中韩关系的做法值得欢迎,但美韩同盟才是韩国安全和繁荣的基础”;在马来西亚炒作南海问题,强调遵守规则和国际法的重要性;在菲律宾大肆宣扬美菲防务合作,在南海问题上为菲打气。

奥巴马8天的“精彩”表演再次表明了美国政策的虚伪,要知道,美国政府曾多次宣称“亚太再平衡”不针对中国,事实上,美国不仅在安全上继续炒作中国问题谋求主导地位,在地区经济安排上也加快了与中国竞争的步伐。看来,无论美国政客如何宣示,在东亚地区与中国竞争甚至对抗无疑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

但对美国而言,与崛起的中国在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死磕”注定得不偿失,还有可能相当危险。

首先,美国的实力发展越来越与其亚太广泛的安全承诺不成正比。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军队投送能力特别是海空实力相对孱弱,美国凭借其在西太强大的力量存在和盟友体系在中国近海空间享有事实上的战略优势,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等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都享有程度不一的权力和影响力。这显然是不太正常的,它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尊严。随着中国海空军及二炮导弹部队的现代化,美国在东亚近海丧失这种权力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中美实力差距特别是中美两军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差距缩小已是不争的历史趋势。美国军方及智库的主流观点认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正在被打破,再过10年左右,中国台湾、日本等美国的盟友将再也无力“抵抗”中国美国必须准备“挺身而出”。不过在如何应对这种力量对比变化的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却日渐自相矛盾和纠结。

一方面,美国认识到中美在东亚中国近海乃至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对中国越来越有利,而受制于地缘障碍、技术限制和预算紧缩,美国暂时找不到很好的反制办法;另一方面,美国尚不愿意放弃其在东亚的权势,正试图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威慑方式对中国进行战略预置,比如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美国不仅没有改弦更张的打算,反而试图采取更危险的威慑方式逼退中国。而与此同时,美国却频繁高调重申将介入钓鱼岛争端,并要求中国明确南海“九段线”概念,其逐渐放弃了原本在涉华海洋争端问题上相对“中立”和超脱的姿态,正加大赌注,揽下愈加繁重的安保任务。

在台湾问题与涉华海洋争端问题上,中美各自的利益性质有很大差异,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利益重要性及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程度,远非美国所能比,美国缺乏在这些区域使用其遭到威胁的手段对中国实施进攻性威慑的可信度。在中美西太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继续扩大这种安全承诺,采取进攻性的威慑策略,其结果将只能是战争。中国本无意与美国对抗或武力挑战,但美国丝毫不给中国崛起空间的做法必然会逼迫中国不得不做“困兽”之斗。

其次,美盟既是力量倍增器,同时也是战略包袱。强大的盟友体系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支柱,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借助利用盟国力量及资源增强自身权力本是国际政治中的惯用伎俩,美国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时候,盟国的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奥巴马政府推动“亚太再平衡”的实质就是为了进一步在政治、经济及安全等方面捆绑盟国,并让盟国分担责任,以维持并扩大自身的战略主导优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日本、菲律宾等盟国积极响应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当然有所图,它们试图拉虎皮作大旗,利用美国的强大军事政治影响力“吓阻”中国的海上维权行动。钓鱼岛、南海这些争端并无关美国重大利益,长期以来,美国也坚持在这些问题上“不持立场”,“不站边”,然而,近些年来,涉华海洋争端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大杠杆,为了拉紧其盟友,美国似乎乐于对日本和菲律宾等盟友开“空头支票”,对中国频繁示强。这就好比一战之前的德国,为了维护德奥同盟的团结,德国在与己关系不大的巴尔干问题上一味对沙俄进行恫吓。德国当年因此被拖入一战,鉴于涉华海洋争端的激烈程度,美国也同样存在被日本和菲律宾政策绑架,从而与中国爆发不愿意的冲突与战争的风险。

美国显然看到了这种风险,因此在对中国喊话的同时,也对其盟国施压,希望既取悦盟国,又不过于激怒中国。这种做法还不能令日本、菲律宾等国满意,却已给了中国足够的敌意。

最后,美国需要让出的只是东亚,收获的将是整个世界。中国追求的权力地位是相当有限的,它不是为了在全球与美国角逐霸权和争夺影响力,而只是为了谋求与其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权力地位,具体到东亚地区,中国所诉求的无非是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与中美双方在东亚相对激烈的权力竞争不同,中美在世界的广阔范围内,在防扩散、维护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及反恐等全球性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与苏联不同,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受益者,是美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潜在战略伙伴伙伴。

中美间的主要矛盾均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果美国在该区域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可怕的世界对手;反之,如果在此给予中国足够的空间,分享部分权力,则会带给美国一个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帮手。美国让出的仅是亚太的部分权力,而收获的是整个世界。这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

因此,基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全球责任共担的需要以及总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美国继续在东亚谋求安全上的优势将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果实力相对下降的美国坚持在东亚海域对崛起的中国进行全面制衡,在自己占劣势的区域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它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美国应当接受中美在东亚海域实力对比变化的客观现实,并把握妥协退让的战略意义,同时清晰地表明,美国将在无损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前提下,能多大程度地尊重中国的合法利益。

在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的过程中,美国应慎重考虑对部分盟友的责任和义务,在涉及中国核心及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包容中国,避免给予盟友过度的难以履行的承诺,即便要联合盟友制衡中国美国也需要小心可能引发与中国军备竞赛的行动。有关“再平衡”战略,美国还要采取实质的信任措施,除在口头上不断重申该战略并非针对中国之外,还需要在实际行动上更加谨慎,更加透明。形式上,为增进互信,美国必须追求一个将中国包容在内的地区安全机制,而非通过双边同盟、伙伴关系、多边安全机制等构筑针对中国的统一阵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国  美国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亚太  亚太词条  路径  路径词条  权力  权力词条  
智库

 开放发展与全球治理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和新一轮经贸规则构造期,中国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