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10周年,至今已有60万名特岗教师分赴中国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为3万所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9月8日人民网)
开学初,跟随教育督导组深入一些乡村学校调研。步入乡村学校,令人无比欣喜的不仅仅是宽敞明亮的教室,光鲜美丽的校园,还有那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面孔。在乡村学校,很久没有见到这些年轻的教师,他们俨然新鲜的血液,给乡村学校带来无限的生机。
与校长聊起这些乡村特岗教师,校长们赞不绝口。这些刚刚分配到校的特岗教师,不仅语文、数学教学上手快,而且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样样都能教得来,对于师资匮乏的乡村学校,真是哪里都能用得上的“万金油”。然而,在欣喜之余校长们也不免心生隐忧:如何真正留住这些特岗教师呀?
一位校长坦言,这几年,他所在的学校共分配十来位特岗教师,这些教师的家多在外地。虽然他们的业务能力很棒,但从他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坚定了离开学校的决心。几年下来,学校陆续已经有五六位教师通过公务员招考、外地教师招聘、城区教师招考等途径离开了校园。其他特岗教师也以这几位教师为榜样,积极备战,争取早一日离开乡村。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年轻的大学生,远离家乡,千里迢迢来到他乡任教,如何能够死心踏地的扎根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呢?况且,这些新招聘来的特岗教师多是女教师,在乡村,没有合适的对象人选,安家的可能性也极低,因而,留住这些特岗教师确实是一个现实而棘手的问题。
一直以来,特岗教师实行的是省考制度,由县区上报计划,省级部门统筹组织招考,在省级招考条件中,一般仅对考生的学历、专业、教师资格作硬性的规定,对是否本土没有相应的要求,以至于大量考生仅注重录取比例与名额不论服务地点,以提高录取的机率。录取之后,一旦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生活上遇到困难,服务的岗位便成了他们下一个考试目标的中转站,成了积累教学经验的实验场。如此,留不住自在情理之中。
每年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特岗教师的稳定性又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的整体质量。要真正留住他们,就必须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而本土化招聘就不失为有效的举措。县区上报的招聘条件中,不妨加上本土化限制或者加分优先录取的条款,给有志于乡村教育事业的本土考生更多的机会。或许,如此招考方式录取的特岗教师整体水平会略低一些,但是他们留下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长远考虑,对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教师队伍稳定或许更加有利。
当然,要真正让特岗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仅仅本土化招聘是不够的,还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更加关心与爱护特岗教师,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积极营造适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让特岗教师感受到乡村的美好,真正把心留在乡村,扎根于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