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

图片说明:《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英国版封面

对西方社会而言,资本主义就如呼吸的空气,人们很少质疑它的存在。但是,了解资本主义如何被推动以及如何失败,对于把握全球经济的健康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最近,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出版新书《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考查资本主义内部伴随资本流动而存在的矛盾。哈维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因其内在矛盾而具有恢复能力,但这种矛盾也蕴含着系统风险的因子。

哈维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重要的思想家和批评家之一,他如今是纽约城市大学人类学和地理学教授。在《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中,他以地理学家的严谨解释了资本站不住脚的各种因素,剖析了资本如何造就一个不平等的、危机四伏的系统,以及目前资本主义世界内在逻辑的谬误,并试着展望人类社会在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这本书代表了哈维长达40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涯的升华。在一个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丢进故纸堆的时代,这本书无疑来得正是时候。太多人用错误的方式解读和引用马克思,哈维对此深感厌倦。他对于新作是这样定位的:很多人问“马克思这家伙究竟是谁”,这本书就是写给有此疑问的人看的,所以它足够简单。

哈维的新作其实接续了他一直以来从地理学开始的研究。克拉克大学地理学教授理查德·皮特(J.Richard Peet)认为,1960和1970年代,哈维在“激活一个老朽的地理学专业”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并奠定了他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左翼立场。哈维的《地理学解释》(Explanation in Geography,1969)是地理学领域重要的实证主义著作。此后的《资本的限制》(The Limits to Capital,1982)被广泛翻译和重印。而在《后现代性的条件》(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1989)中,多学科的研究实践更是极大推动了哈维博大包容的国际学术声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哈维在剑桥大学受过系统的地理学训练,70年代他来到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身处巴尔的摩的城市现实中,他深感自己所受的传统社会科学理论训练对自身产生了重重限制,因此逐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兴趣。哈维曾在一份提交给政府的有关住房问题的报告中借鉴了《资本论》中的观点。他对于马克思有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分析深感共鸣,也十分认同马克思的观点:资本的运行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从未被解决。这份报告深受好评,而政府并不知道观点来自《资本论》。

在此之后,他的著作关注城市、政治、经济和资本主义等问题。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波林(Robert Pollin)非常推崇哈维的《新自由主义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2005)。该书讲述了40年来的政治,而不是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公共部门以当下盛行的自由市场理念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观点。波林认为哈维是思想界的巨人,但他对哈维的看法在保守的经济学界显得另类。有些经济学家知道哈维很重要但从未读过他的书,更多的根本不知道哈维是谁。波林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经济学家的关注重点,并不代表哈维的著作不好。“哈维毫无疑问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但在美国的文化中,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就意味着被习惯性忽略。哈维在欧洲和南美洲吸引了广泛关注,而在“主场”美国,他的名字往往只出现在不起眼的左翼场合。哈维曾戏称:“我在BBC露过脸,但是从未在NPR上过节目。”在他看来,在美国主流媒体以任何形式谈论马克思主义仿佛都是禁忌。

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诞生于一个恰当的时机,或许能将哈维推介给更广泛的受众。奥巴马总统将应对收入不平等问题放在年度议程首位。年轻的知识分子也通过最近的金融危机逐渐走向成熟,又重新回归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本杰明·孔克尔(Benjamin Kunkel)在其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书中,专门辟出第一章介绍哈维的思想。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一位博士认为,如果要选一个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者,他会选择哈维,因为哈维“具有将马克思著作进行清晰解读的天赋”。

相比过去,如今的美国已经为质疑资本主义的声音提供了一定空间,这一点从最近《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在美国的人气可见一斑。这本书强调了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的大势所趋,并批评了经济学家们专注于纯理论的研究取向。哈维赞赏皮克提在经济研究中“带回了些许人文主义的传统”,但他也指出,该书过多地注重由资本本身造成的不平等,而忽视了不平等的复杂根源。

他认为:“有关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历史,皮克提搜集了令人吃惊的材料。但此书的一个缺陷在于,读者无法从中得知2007年和2008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雷曼兄弟会破产?金融危机从何而来?”而在其新书中,哈维试图说明的是,资本存在多面性,蕴含了环环相扣的多种矛盾。

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从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件说起: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尤其在房地产领域,由于房产成为投机严重的领域,很多人实际上由此被剥夺了家园。随着叙述的展开,哈维指出,由于资本总是寻找各种新领域,随后涌入逐利,交换价值逐渐限制和主导了越来越多必需品。因此,许多曾经由国家免费提供的使用价值都私有化和商品化了,包括住房、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事业等,不仅在美国如此,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如此。政治总是在两者之间选择,或选择一个为富人提供周到服务的商品体系,或选择一个专注于为全民生产和公平提供使用价值的体系。

书中还提到其余的资本主义矛盾,比如:货币价值,尤其是当它未与任何确切的金属价值相关联时;资本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资本总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和生产力的提升而劳动者总是寻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本所浮夸宣传的自由和现实之间的裂隙,这对穷人而言尤其影响深远。

哈维在书的最后讨论了“危险的矛盾”:资本总是对复合增长有无尽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因经济增长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便会反过来报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最后一章“普遍异化(universal alienation)”中,哈维批评了限制有意义的工作并鼓吹无聊的消费主义的负面推动力。尽管存在各种矛盾,资本还是可以幸存,其幸存的方式就是堆积越来越多的负担,具体形式包括:阶层不平等,环境恶化,人类自由的限制等。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的方向究竟何在。哈维呼吁,应该“把革命性的人道主义与基于宗教信仰的人道主义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对抗各种形式的异化,并从根本上将世界从如今盛行的资本主义方式中纠正过来。他启发读者去想象一种经济状况:食物、住房、教育等必需品不需要通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体系来流通;钱变得没有意义,人们也无需费尽心思地储蓄;工作节奏放缓,以适应创造性的冒险和平凡的社会生活;经济的“零增长”是一种合理的停顿,而并不预示着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听上去的确很牵强,但哈维并没有为这种经济状况的实现制定路线图。

波林的观点是:哈维在批评方面很强,他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和马克思很相似,但他并不长于思考具体的路径。哈维则认为,任何革命都应该始于“首先从心理上改变美好生活的理念”。当然,他承认阻力和挑战很多:很多人已经“新自由主义化”了,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坚信资金雄厚才是个人提升的基础,认为社会服务和公共机构可以被私有化,肆意轻视政府的潜力……哈维指出,左翼正在面对一种“依赖于欺骗的叙述的政治”,这种现状并不有利于团结。非政府组织目前看来是对抗不平等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它们本身由富人资助,因此也无法随意批评富人以及间接惠及组织本身的各种财富积累手段。近几十年来,个人债务也逐渐成为重大负担,这也是挑战之一。关于债务,哈维提醒大家,它其实是取消了赎回未来的可能性——你已经把未来花掉了,而当你的未来已经被固化为一种延续的资本形式时,很难想象所谓的未来还能有什么多元的可能。

本文综合编译自牛津出版社的介绍及刊于The Chronicle Review的书评文章Mapping a New Economy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  小修  小修词条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词条  修复  修复词条  已经  已经词条  不了  不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