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地抵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阿根廷重陷经济困局,不得不面临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似的考验。2012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率仅为1.9%,远低于2011年的8.9%。2013年虽然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获得3%的增长水平,但经济下行的压力十分明显。2014年上半年,阿经济滞胀加重,全年预期增长仅为1%,通胀率预计将达30%。发达国家需求疲软和复苏乏力是阿经济减速的外部因素,而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则是不可忽视的内因。
经过10年的经济调整之后,阿根廷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仍然不足,对外部经济仍有较强依赖。虽然2003年阿政府就明确了建立“生产型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外部依存度的改革思路,并且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复苏。但是,当外部环境恶化时,隐藏在高增长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就暴露出来。
首先,自2003年以来,阿政府一直将扩张性政策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这对通货膨胀和财政收支都形成了较大压力,导致后期继续推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但如果采取紧缩政策,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但经济活力势必下降。
其次,长期以来举债发展的模式给阿根廷经济留下了严重后遗症。2003年以来,阿根廷依靠出口盈余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但是政府并没有用这笔资金发展经济,而是用以偿还外债。阿政府一直力图改变过去举债发展的道路,并希望通过按期还债的方式提升国际形象,为重返国际资本市场做准备。但是却因此丧失了利用资源出口红利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内部竞争力的机遇。
最后,近年来阿根廷的经济增长是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推动的。当外部需求下降时,经济就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提振。但2012年以来,受进口和购汇限制、通胀高企以及能源供应短缺等因素的影响,阿国内投资严重萎缩。而消费在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保持旺盛。这导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而这种局面在财政紧缩、高利率和进口限制等条件下无法得到缓解。
由于前期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了过多的行政干预,而且某些措施稳健不足、激进有余,目前阿政府进行政策调整的余地受到很大限制,宏观调控正遭遇诸多两难选择。短期内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恢复增长、抑制通胀、稳定汇率。从中长期来看,阿根廷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寻找可持续增长之路。阿根廷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处理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比较优势、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经济发展与偿还外债等结构性矛盾,都需要政府在未来的调整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否则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