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生态文明与中国发展

讲三个问题:世界文明期待深刻转型,快速发展呼唤“美丽中国”,生态文明需要根本变革。

世界文明期待深刻转型

建设生态文明亟待国际合作。但几次全球气候峰会,“合作”状况堪忧。应大力呼唤现代文明转型的国际自觉和国际共识。

今天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以数百年前的一次深刻的文明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为基础。文艺复兴“以人为本”,把人从神的束缚中、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发展到现在,有两大问题凸显:

一是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其现代化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往往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成就了西方世界现代化的繁荣,但伴随着文明辉煌的,是不断加剧的“文明冲突”。

二是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21世纪末全球温升超过2℃,将面临高风险,必须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路径。

依托文艺复兴崛起的西方工业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它以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长为基础,存在着无限的经济增长欲求与有限的资源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占据了比其人口比例高得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生活垃圾、废水、有毒有害废物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局部地区水源枯竭,水源污染。空气污染严重,莫名疫病正危害人类健康。现在全球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这种不能重复、不可复制的发展方式的危机,它宣告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损人利己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它警告人类发展模式必须转向自觉、自律,必须走出一条包容性增长的新路。

人类必须摆脱“物化文明”,站到“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世界文明期待深刻转型。

快速发展呼唤“美丽中国

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快速发展的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如何因应世界文明的转型?

中共十八大报告,宣示了中国意志:“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立即引起全国上下一片热议。

可是,今年一开年,我国中东部地区被厚重的雾霾笼罩,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直到夏天,雾霾仍时有侵扰。“美丽中国”话题,蒙上一头“雾”水!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出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复杂,解决难度比任何国家都要大。

怎么办?中国能像近代西方大国那样,在崛起过程中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掠夺别国能源和资源,来保持自己的蓝天净土吗?不能!以邻为壑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

怎么办?中国能倒退到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的自然经济时代,来保持自己的蓝天净土吗?也不能!我们既要生态的绿水青山,又要发展的金山银山。

怎么办?当前发展面临的危机,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动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下定决心,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扬弃,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需要根本变革

“30年前人民群众求温饱,现在求环保;30年前人民群众谋生存,现在谋生态。”今天的中国,具备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机、条件、压力和动力。

近代中国被从西方涌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惊涛骇浪边缘化,由此埋下了百年落伍、动荡、屈辱的祸根。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时,中国成了任人宰割的被掠夺者、软弱无能的挨打者。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时,睡狮醒来了,中国发力了,成为主动追随者、奋力追赶者、积极参与者。但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生态革命又来临了,这次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只有这一次,我们才有机会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站在同一阵营中,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生态革命的发动者、创新者、引跑者。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中国在“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进步大发展中,不能主观上“与天与地奋斗其乐无穷”,客观上却在糟蹋和掠夺大自然中坐等大自然必然到来的惩罚和报复而“其悲无穷”,必须冷静科学地把与“天”与“地”的关系安排好。

生态文明建设,要千方百计地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中,让消耗更少产出更多,让发展又好又快持续不断,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把中国建成森林覆盖碧水蓝天、与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的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需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科学发展观彻底转变过时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态文明与中国发展  中国  中国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  文明  文明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智库

 郑永年:全球化与中国的城市化

除了以人为本,中国的城市化还必须考虑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全球化。全球化这个因素比较年轻,但非常重要。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从来就是城市化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在西方,城...(展开)

智库

 2016-2017年展望:通缩下...

我们预计,2016年实际GDP增速将从2015年的6.9%放缓至6.2%、2017年将进一步放缓至5.8%。房地产建设持续放缓、工业及采矿业产能过剩将会进一步拖...(展开)

智库

 许小年:改革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只有商鞅变法和邓小平改革成功从历史来看,中国的改革事业是延绵不断的,有几次重要的改革,比如战国时期商鞅和秦孝公的变法,为秦国崛起成乃至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