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面积狭小,但却拥有丰富的能源,这一点明显提升了其在地缘政治方面的重要性。在西方地缘战略家的眼中,“它是装满了里海盆地和中亚财富大瓶的瓶塞。如果阿塞拜疆完全被莫斯科控制,中亚各国就无真正的独立可言。阿塞拜疆如丧失独立,它本身非常重要的石油资源也被俄罗斯控制。一个独立的、由不穿过俄罗斯控制的领土的石油管道同西方市场连接在一起的阿塞拜疆还将提供一条重要通道,使经济发达的石油消费国能进入丰富的中亚国家”。在美国、北约及欧盟与阿塞拜疆关系迅速升温背景下,俄罗斯在阿国的影响急剧下降,俄阿关系前景堪忧。
一、美国的介入使俄罗斯的优势地位丧失
随着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其对阿塞拜疆的政策希望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借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通过与巴库形成军事联盟,将阿塞拜疆纳入俄罗斯国防体系之中;第二,依靠已有的油气管网和经济联系,阻止西方能源公司介入阿塞拜疆油气资源的开发。为此,俄罗斯做出了种种努力。
俄罗斯帮助阿塞拜疆收拾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冲突中的败局,促使巴库加入了独联体以及集体安全条约;1996年,双方就阿过境俄罗斯通过“巴库—新罗西斯克”输油管道向第三国出口石油达成政府间协议;1997年7月,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访问莫斯科,双方签署了《俄阿友好合作与相互安全条约》,条约明确规定“双方承诺不支持分离主义运动,禁止和消除在一方建立旨在反对另一方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集团和组织”。
但两国关系并未如俄所愿向前发展。由于俄罗斯在事关阿塞拜疆领土完整的纳—卡冲突问题上选择支持亚美尼亚,在对依靠俄罗斯彻底解决领土争端失望之余,阿塞拜疆开始向西方靠拢,期望北约和美国能在解决民族冲突和领土争端上给予其支持,摆脱受制于莫斯科的不利处境。在美欧的支持下,从1994年9月到1996年12月,阿塞拜疆先后与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在阿塞拜疆的古利斯塔签署“世纪合同”,拉开了里海能源开发的序幕。合同协议金额约75亿美元,美英资本控制的阿塞拜疆国际业务财团是该项目的主要协调人。此后,美、英、法、土耳其等国的石油公司陆续成为阿石油财团的大股东,俄罗斯在同其他外部势力争夺中逐步落于下风。同时阿塞拜疆开始与俄罗斯在解决里海法律地位等问题上公开对抗。1996年3月,在世界银行和欧洲银行的资助下,从巴库到格鲁吉亚港口波季的能源管道开始动工兴建;9月,巴库—波季陆路交通线率先开通,当月运出39万吨阿塞拜疆石油制品。而与此同时,俄罗斯与阿塞拜疆所签署的约40项经贸协议大都没有执行。为阻止俄罗斯势力重回阿、保障里海能源开发项目安全,美国及北约不断加强对阿塞拜疆的军事影响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阿塞拜疆于1994年就加入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于1996年声明不加入俄罗斯牵头的对北约东扩的抵制行动,同时接受美国、土耳其等国的军事援助,加快组建自己的陆、海军,还要求俄罗斯维和部队从纳—卡地区撤出,改由欧盟派出多国部队到冲突地区执行和平使命,阿俄关系迅速趋冷。不仅如此,阿塞拜疆还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无法保障本国安全为由正式退出该条约,转而允许美国及北约在该国驻军。
阿塞拜疆的石油和天然气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其同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利益密切相关,因为,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里海的丰富油气资源很可能引发俄罗斯的扩张,所以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可能重新出现的俄罗斯帝国的威胁。美国里海能源战略的核心是确定一条避开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管线。让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原油经过格鲁吉亚运往土耳其,这就是美国所倡导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方案。1999年11月,伊斯坦布尔欧安组织峰会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三国总统签署了关于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的一揽子协议,使里海石油可以不经过俄罗斯和伊朗运往出海口。美国承诺为管道建设提供资金担保。由于阿塞拜疆石油资源有限,美国还积极主张哈萨克斯坦参与这一方案。与此同时,阿塞拜疆、土耳其、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还签署了支持该管道建设的伊斯坦布尔宣言,美国以观察员身份在宣言上签字。
2001年“9·11”事件后,阿塞拜疆成为美国通往阿富汗的重要空中通道,还把军事基地转交美军使用。随后,巴库与华盛顿达成协议,美国按照北约标准帮助改造阿塞拜疆军队。为帮助阿塞拜疆提高保护领海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美国在不断加大对阿军事援助的同时,还组织两国海军在里海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相应地,阿塞拜疆也积极参与以美国为首的海外军事行动,不仅派兵参加科索沃和阿富汗的维和行动,还在战后向伊拉克派出了150名军人。与此同时,美国防务高官频频到访阿塞拜疆,2003—2005年间,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三次访问阿塞拜疆,双方原则上就在阿领土上部署美军机动部队达成了一致。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巴库,公开声称美方将力促和平解决纳—卡领土争端,继续在打击分裂主义、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等领域与阿方开展合作。2011年,在“9·11”十周年之际,美国宣布把对阿塞拜疆的军事援助由500万美元提至1000万美元,帮助阿参与实施美国的“守卫里海”计划。近年来,美国和土耳其一直力推阿塞拜疆向北约靠近。尽管考虑到俄罗斯等国的反应,巴库从没公开表示要加入北约,但未来成为北约成员无疑具有很大可能性,而且北约方面也多次表达了接纳其成为正式成员的想法。现在,巴库是北约一系列政治组织的准成员,在与北约代表进行经常化磋商的同时,积极按照北约的标准制定武装力量改革计划。鉴于高加索的地缘政治现实,阿塞拜疆积极参与古阿姆集团、“民主选择共同体”及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的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方面,巴库积极寻求美国、北约及欧盟的帮助来加强本国在该地区的独立和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坚决反对建设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反对绕过自己把里海油气资源输往欧洲。这也是阿利耶夫时常缺席独联体国家元首峰会的重要原因之一。莫斯科2012年底宣布放弃加巴拉雷达站,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关系变冷,直接原因则为阿方要求将租金从每年700万美元提高到3亿美元,俄军方对外解释为已找到合理的替代站点。
为尽力维持在阿塞拜疆的影响力,俄罗斯也曾积极缓和同巴库的关系。2002年9月23日,普京同来访的阿利耶夫签署了两国划分里海海底交界地段协议,确定将依照中心线原则划分里海海底交界地段和海底资源。俄阿两国政府还签署了教育、经济和科技合作等三项协议。普京对两国关系的发展状况表示满意,认为双方经济贸易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景,并对阿塞拜疆在反对恐怖斗争中奉行的立场和对俄反恐的支持给予了高度评价。阿利耶夫则指出,自普京2001年1月访问阿塞拜疆以来,阿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双边关系正得到全面快速发展。为加快双边关系调整,俄罗斯还将2005年定为“阿塞拜疆年”,同时,普京在访问亚美尼亚的过程中也表达了希望冲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图。尽管如此,由于实力不济、手段有限,仅靠外交辞令莫斯科无力挽救在该地区地缘政治竞争中的颓势。
综上,由于美国及北约与阿塞拜疆军事合作的加强、西方能源公司对阿塞拜疆能源开发的全面介入,俄罗斯在阿塞拜疆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二、俄罗斯在阿能源出口管线争夺中全面落于下风
阿塞拜疆在“睦邻政策”框架内发展与欧盟的全面合作关系。2006年,阿塞拜疆和欧盟签署了为期5年的《阿塞拜疆—欧盟行动计划》,双方在外交、安全、国防、能源、经贸、交通、通信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协作。在波兰等国倡议下,欧盟在2009年启动了“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宣布将在2010—2013年期间提供3.5亿欧元的援助,用于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其体系接近欧盟标准。目前,阿塞拜疆与欧盟就联系国和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已经完成。在阿塞拜疆与欧盟展开的一系列协作中,能源合作是重中之重。
对阿塞拜疆而言,能源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是维护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独立的重要手段。近些年,阿塞拜疆一直积极推动能源出口走向多元化,以摆脱俄罗斯的控制。2006年7月,西方积极推动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正式开通,成为阿塞拜疆能源出口流向实现多元化的标志性事件。这条输油管道对欧盟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此,里海的石油可以通过管道陆路抵达地中海后再运往欧洲。对阿塞拜疆而言,其再也不用只能通过“巴库—新罗西斯克”这条唯一的借道俄罗斯的外运石油管道向第三国输送石油。这也是莫斯科一直反对建设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的重要原因。目前,这一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输油管道已经成为巴库的主要石油出口管道,年输油能力达5000万吨以上,使阿塞拜疆最终成为欧盟能源供应的重要一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5月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终止了俄阿有关阿过境俄罗斯通过“巴库—新罗西斯克”输油管道向第三国送油的政府间协议。原因很简单,近年来由于阿塞拜疆石油几乎都经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外运,所以无法完成与俄罗斯政府协议规定的输油量,导致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该项目中无法获利,甚至连管道维护费都无法收回。2006年11月,阿塞拜疆与欧盟签署了双边能源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在文件中,双方表示将力争使能源政策接轨,最终实现双方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融合。这是欧盟年初遭受“断气”危机后,在谋求能源进口多元化、加强欧盟能源安全道路上取得的初步成果。自此,能源合作成为欧盟和阿塞拜疆双边关系的核心部分。此外,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于2007年7月正式输气,设计能力为70亿立方米/年,管道全长692千米,与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平行。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签订了15年的天然气合同,总计达910亿立方米。为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分依赖,切实加强能源供应安全,2008年11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能源安全和合作行动计划》,内容包括修建所谓“南部走廊”,也就是铺设跨里海海底天然气管道,使欧盟绕过俄罗斯直接获得中东与里海沿岸国家的天然气资源,以摆脱对俄天然气的过度依赖。其实,早自2002年起欧洲就开始筹备纳布科管道项目(从里海,经由南高加索地区到黑海,再通往欧洲,长达3300千米),以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由于气源、成本、资金及地缘政治等因素迟迟未开工。2011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问巴库,阿塞拜疆和欧盟在巴库签署了《南部天然气走廊联合宣言》等重要文件。这是双方签署的首份天然气供应合作文件,规定阿将保证向欧盟天然气的足量供应,而欧盟方面将保证阿方天然气能够顺利进入欧洲市场。该协议使欧盟从里海地区直接进口天然气有了法律保障,是欧盟能源安全建设中的重大突破。至此,有着较大出口潜力(现在每年300多亿立方米,预计2018年可达到500亿立方米)并一直在俄欧之间摇摆不定的阿塞拜疆最终选择了把天然气出口重点朝向欧洲。随后,欧盟宣布启动同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的谈判。同时,阿塞拜疆还准备把天然气销往乌克兰。
压力之下,俄罗斯曾试图说服巴库把天然气卖给自己,这是梅德韦杰夫2010年9月初访问阿塞拜疆的主要目的。访问期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同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天然气采购附加合同。根据合同,俄罗斯当年向阿塞拜疆采购5亿立方米天然气,之后采购数量提高到10亿立方米(从2010年1月1日起),2011年将增至2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在合同签署后说:“显然,阿塞拜疆将增加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作为优先方向。现在已经很清楚,俄罗斯方向是最可靠和安全的通道。”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的目的就是为了阻碍纳布科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目前阿塞拜疆没有能力大幅提高天然气出口量,其主要希望寄托于沙赫德尼兹巨型气田二期项目的投产。按计划,该项目将于2014年至2016年投产,设计开采能力为160亿—250亿立方米/年。米勒曾多次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准备采购这些天然气。不过,欧盟的能源公司也希望得到该气田二期的天然气。事实是,对于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来说,采购阿塞拜疆天然气并再向欧洲国家转卖并不合算。2010年阿天然气的平均价格为244.5美元/千立方米,而俄罗斯销售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为280美元/千立方米,加上运输费用俄方实际是亏本的。显然,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不让欧洲损害其采购独联体国家天然气的垄断地位。同时,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的跨里海管道项目和纳布科项目,认为这将导致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在莫斯科看来,如此规模的项目应有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所有里海沿岸国家的共同参与。显然,俄是担心自己在欧洲市场的地位被削弱。而阿塞拜疆则表示,自己和土库曼斯坦有权决定跨里海管道项目的实施,俄罗斯无权干涉。不满之余,俄罗斯很快提出了“南溪”管道项目进行应对,并加快推进实施。“南溪”天然气管道由俄、意、德、法四国的能源集团共同出资建设,该工程管道总长近3000千米,年输气能力可达630亿立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60亿欧元。整个项目预计2018年全部完工,达到最大设计输气能力,实现向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匈牙利、意大利和克罗地亚等六国供气。2012年12月,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德国温特沙尔天然气公司共同启动了“南溪”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第一段管道焊接仪式,标志着“南溪”管道工程正式启动。为了确保未来向“南溪”管道的正常供气,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还计划投资近170亿美元建造南部走廊天然气运输系统,未来将穿过俄罗斯把天然气泵送到“南溪”管道。近年来,俄罗斯不断新建和完善对欧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投入运营的基础上,俄天然气公司还投巨资改造白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线,将该管线对欧输气能力提高了30%。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顾欧盟方面的指责仍不惜耗巨资推进“南溪”工程,这背后有其深刻的战略考量。一方面,“南溪”管道工程可降低对过境国的依赖,生产和消费市场直接对接,不仅可以降低过境费还可以避免地缘政治风险;另一方面,能源管道的走向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地缘政治意义更加突出,所以,“南溪”管道工程不仅能够帮助俄罗斯拓展南欧的天然气市场,恢复在这一传统地区的政治影响也是重要的选项。“南溪”工程与旨在绕开俄罗斯的纳布科项目形成了直接竞争,所以,欧盟坚决反对该项目的实施。尽管与纳布科管道相比,“南溪”管道具有更好的经济利益,但“南溪”管道还是面临来自欧洲的强大阻力,布鲁塞尔坚决推行绕过俄罗斯的“南部天然气走廊”计划。阿塞拜疆不仅是“南部天然气走廊”计划的支持者,更是该项计划的积极推动者。2012年6月,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在原有协议备忘录的基础上正式达成协议,合作修建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把沙赫德尼兹二期的天然气经过土耳其输送到欧洲。该项目预算约70亿美元,预计2013年底至2014年初动工,一期工程2018年完工,年输气量约为160亿立方米,其中100亿立方米输往欧洲市场。这是为沙赫德尼兹二期设计的专用管道,而且具备改扩建能力,可用于阿境内其他项目甚至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运输。该管道建设的启动对于阿塞拜疆与欧洲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战略。欧洲在得到里海石油之后还将得到该地区的天然气,对于布鲁塞尔一直强调的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是一个巨大的促进;而对于阿塞拜疆而言,对欧洲稳定的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将是多方面的,通过加深与欧盟及土耳其的经济融合,对于巩固和加强自己在高加索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大有裨益。与此同时,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发布联合公告,宣布采用泛亚德里亚海管线从土耳其边境向欧洲输送阿塞拜疆天然气。泛亚德里亚海管线项目费用近20亿美元,总长度为800千米,经过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穿过亚德里亚海到意大利南部,然后进一步延伸至西欧。由于这些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所以,美国从地缘战略利益出发支持该项目的实施。至此,阿塞拜疆天然气到达欧洲的路径终于尘埃落定,欧洲天然气市场建设出现了历史性的大转折。现在,阿塞拜疆还向俄罗斯出售天然气,但通往欧洲的管线开通后恐怕就完全不一样了。2012年,俄天然气公司从阿塞拜疆购买了30亿立方米天然气。2013年7月10日,保加利亚总统普列夫内利埃夫在黑海经合组织议会大会上表示,选择通过泛亚德里亚海管线将里海天然气输送到欧洲,是朝着欧洲能源供应来源和路线多样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欧洲“南部天然气走廊”能源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但纳布科仍具有战略意义。保加利亚计划在五年内将对俄天然气的进口从年消费量的近90%降至50%,以确保能源瓶颈不会制约保经济发展。
至此,围绕里海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和外运管线的走向,俄罗斯与美欧对阿塞拜疆的争夺已经全面展开。由美国倡导的BTC输油管道的全面开通打破了俄罗斯对里海石油出口欧洲的垄断,而跨安纳托利亚和泛亚得里亚海天然气管道的启动,表明阿塞拜疆的欧洲取向已经无可逆转。这不仅对俄罗斯在高加索的地位造成进一步冲击,而且其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地位以及俄阿关系都面临挑战。
三、并不乐观的前景
在当前高加索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俄罗斯似乎很难找到扭转俄阿关系的杠杆。也许在应对激进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对民主、人权的认知上,双方有着共同的需求。在阿塞拜疆,当局同俄罗斯一样要面对政治高压以及伊斯兰极端势力,特别是瓦哈比教派的迅速传播所带来的挑战。有证据表明,这两个国家的极端主义组织正在不同地区协调活动,所以,利益的一致性,可能会鼓励这两个国家建立合作。此外,美国的政治和道义追求,决定了华盛顿虽然从地缘政治角度上可以容忍阿塞拜疆的非民主政治进程,但美国也从没有间断对巴库就民主和人权议题的指责和批评。阿利耶夫很清楚,阿永远无法满足美国的民主理想要求。所以,在这方面,阿塞拜疆与俄罗斯面临着共同的选择和相近的利益,与西方不同,莫斯科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指责过巴库。
不可否认,阿塞拜疆天然气有助于欧洲能源来源多样化,但目前来看短期内欧洲还难以大幅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而且在选择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后,事实上纳布科管道项目更加难以启动了。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也在逐步调整在纳—卡问题上的立场,其对阿塞拜疆政策正趋于务实。2008年,在纳—卡冲突地区曾出现了局势极为紧张的势头,冲突各方全面破坏了停火协议。最终,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调停下,亚、阿签署了关于两国准备基于国际法原则与准则通过政治途径在本地区建立稳定与安全局势的声明,使危机得以缓和。在俄罗斯森林大火肆虐的时候,莫斯科最先接受的就有来自阿塞拜疆的国际救援。经过长期磋商,俄阿就重建萨姆河跨界大桥达成协议,双方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分摊建设费用。2010年9月初,在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阿塞拜疆期间,两国还签署了边境协议。所以,尽管对莫斯科与埃里温就俄驻亚军事基地达成协议表示不满,但巴库并没有过激的举动。同时,阿利耶夫也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萨卡什维利提出的所谓格阿组成对抗俄罗斯的联盟的提议。2012年1月,在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会晤中,阿利耶夫感谢其“在寻找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调解渠道方面付出的努力”,而且,巴库与埃里温向莫斯科发出请求,希望其能在两国开展人文交流方面担任“中间人”和倡导者的角色③。对此,莫斯科当然是欣然应允。2013年8月13日,普京率多名政府高官访问阿塞拜疆。这是俄罗斯总统七年来第一次访问阿塞拜疆,表明了俄罗斯将在高加索地区发挥影响力的强烈意志。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两国石油公司签署了石油开采与运输合作协议;两国紧急情况部共同签署了2013—2015年合作协议。阿利耶夫说:“阿塞拜疆与俄罗斯今天签署了重要的能源合作协议,双方在石油与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两国之间的合作将取得更大成功。”④除了高层互访,在俄阿对话会议框架内,每年都举行双边国际区域论坛(圆桌会议)。近年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2011年和2012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均超过了50%。但两国的贸易总额并不大,只有20多亿美元,而且近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俄方购买阿方天然气的翻倍递增,很难说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地缘政治考量。此外,尽管纳—卡和平进程处于停顿状态,但局势的缓和与稳定不可能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但无论怎样,从战略角度看,随着美国和北约与巴库军事合作的全面展开以及阿塞拜疆欧洲选择的不可逆转,特别是通往欧洲的油气管道的开通或启动,俄罗斯要想重新挽回局面已经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