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织《金融与发展》杂志指出,亚洲在力求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五个挑战: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改善体制和治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控制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促进金融发展。
如果按当前趋势发展,在今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亚洲经济就将超过美国与欧洲之和——基于这一前景,一些人将 21世纪称为亚洲世纪。但是,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指出,“尽管亚洲的未来看起来很光明,但亚洲并非肯定能取得成功。关键是要
采取正确的政策搭配,以控制风险和确保增长。”
贫困,中产陷阱,或新的增长模式
刚刚发布的2014年6月期《金融与发展》杂志指出,在亚洲这个多样化的地区,所有经济体都面临着挑战。亚洲仍有近7亿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65%,这些人每天靠不足1.25美元维生——收入不平等在加剧。亚洲地区的新兴市场面临着超越中等收入阶段、跻身先进经济体行列的任务。几个亚洲工业经济体已踏上转变增长模式的艰难进程。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的减缓幅度超过预期,亚洲地区其他国家将受到不利影响。在日本,安倍经济政策措施(基于首相安倍晋三的“三箭”经济计划)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可能不如设想的那么有效,特别是如果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的结构改革弱于预期而未能提高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国内和全球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使亚洲各经济体的贸易受阻、投资和经济增长减弱。
如果出现上述任何风险,它们可能会使亚洲地区的有利势头减弱而非停止。但在亚洲国家努力维持增长的过程中,更深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造成更困难的障碍。最新一期《金融与发展》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亚洲的前景,力图洞察该地区的经济现状和未来。
布鲁金斯学会的David Dollar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从投资转向消费),并评估了这一转变对亚洲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人民币逐步升值,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灵活性增强,以及中国这一亚洲大国做出的其他调整,为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包括旅游和制造业出口的增加。
“交通规则”
亚洲开发银行的Shikha Jha和Juzhong Zhuang分析了治理在亚洲繁荣中的作用。他们发现,治理的不同组成部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起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经济增长与治理的两个指标——政府有效性与监管质量——的联系在亚洲比在其他任何地区都强。
基金组织的James Walsh分析了亚洲金融的未来,其结论是,亚洲地区的金融体系在规模扩大、复杂性提高、互联性增强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灵活,随时针对新情况做出调整。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行长Zeti Akhtar Aziz提出了她对亚洲地区的抗冲击能力以及如何应对其他地区的金融和经济转变的看法。她表示,亚洲经济体内部以及之间的多样性是维持亚洲增长潜力的关键。
《金融与发展》的亚洲专辑包括多篇内容丰富的文章,包括澳大利亚与亚洲的更紧密融合、韩国的主要食品泡菜,以及亚洲文化出口(如韩国的肥皂剧和印度的孟莱坞)的全球影响和经济冲击。
另外,在2014年6月期《金融与发展》中,研究人员Andrea Pescatori、Damiano Sandri和John Simon发现,从5年、10月和15年期间看,并不能明确地确定一国债务损害中期增长的某一点。基金组织经济学家Rex Ghosh、Mahvash Qureshi和Charalambos Tsangarides分析了实行固定汇率的成本,包括显性或隐性成本。Prakash Loungani采访了Christopher Pissarides,Christopher Pissarides在失业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使他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奖。经济展望杂志主编Timothy Taylor 讨论了经济学与道德规范,分析了这两者之间丰富但有时却扭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