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通过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经济自由化与法治化的桥头堡,香港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大陆对世界的经济开放,二十世纪那种香港作为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之间、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之间独一无二的经贸交流中转站的好日子,永远一去不复还。今天的香港应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如何转型,乌合之众式的街头民主带不来香港的明日繁荣与自由,它可能导致的民主专制比君主立宪甚至君主专制都更可怕、更难驯服。请真正爱国爱家的人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基本的政治学常识:民主的对应物不是专制,而是君主;专制的对应物是宪法政治,简称宪政或法治。与其沉缅于乌合之众般简单粗鄙难以驯服的街头民主,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香港未来的转型与出路。美好政治的建构常常也需像瑞士手表一样精密,并非每个人街头振臂一呼就万事大吉。
香港的未来可以持续衰落,也可以更加美好,一切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香港有两个中国内地未来相当长时间都望尘莫及的绝对优势,如果继续发挥和发展这两个绝对优势,它会更加璀灿;如果认识不到这两大优势,或者毁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香港的未来会令人担忧。
第一大优势,是香港高密、低碳、拒绝拥堵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模式。它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内地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典范。中国内地正发生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浪潮,但朝野上下囿于陈旧落后的“低密度”、“区域均衡发展”和“就地城镇化”理念,以及尾大不掉的政府卖地财政,一直走不到高效节能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正确道路上来。在节约土地、减少碳排、提高效率、增强人类交流和智慧生产、人本位战胜车本位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下,未来城市必然是向空中发展战胜平面扩张、电梯战胜汽车。香港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样板。就像北京之于京津冀都市圈、上海之于长三角都市群,香港还是珠三角都市群事实上的核心城市。如果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法治与自由,低税与开放,保持让城市更优雅、更舒适、更环保的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与生活品味,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一些人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让城市的优势荡然无存。一旦你可以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乡下学到知识并且实现交易,为什么还要忍受城市的拥堵和高房价呢?但是,一切正如《城市的胜利》作者爱德华•格莱泽所言:“短短几十年的高科技是无法战胜人类数百万年的发展历史的。在网络空间里的交流将永远无法与分享一顿美食、一个微笑或一个亲吻相提并论。我们人类主要是通过其他人提供的听觉、视觉和嗅觉线索来学习的。最为重要的交流的参与者仍然是人,电子检索不能代替人成为某项智力活动的中心。相对于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往往带来更多的信任、慷慨与合作。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权威人士一直在预测,新的通讯方式将使城市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信息技术的进步似乎是增加而非降低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这可以称为杰文斯的互补定理。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认为,燃烧效率更高的蒸机并不会导致更少的煤炭消耗(而是煤炭消耗和经济双双增长)。近期的研究还表明,位置靠近本行业发明活动的地缘中心的企业,生产效率往往要高得多。”
城市能给人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交流和创造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胜败的关键。
香港第二大优势是教育自由。用西方教育理念浇灌的香港科技大学,短短十年时间,在弹丸之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内地想用同样理念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从2007年筹办至今九死一生,不伦不类学生寥寥。内地大学不仅从准入到办学理念与内容存在极大的教育不自由、学问陈旧问题,而且滥发文凭。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说,中国高校滥发文凭的问题已很严重,治理迫在眉睫。他举例说,比如目前无论是大专、大本、研究生,还是成人教育,几乎毕业率为100%;另一方面,在倒台的贪官污吏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有名校的硕士博士头衔。
教育自由不仅将使香港继续扮演着东西方之间一个重要纽带的作用,而且有可能使它成为整个中国的人才和智慧高地,在未来中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已达50万,相当于高考人数的5-6%,而且年增20%。加上未来总升学人数会逐步下降,估计不出十年,我们的教育市场会被外国大学占领三分之一。香港在其中能够抢到什么样的份额,殊为关键。人才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成败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人力资本,城市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最好的城市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它为白手起家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其他城市,如波士顿,重视教育的悠久传统仍在不断地给它带来回报。在明尼阿波利斯和亚特兰大,当地的大学也成为了城市经济的依靠。”(《城市的胜利》)
教育自由为香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人才与智慧成长的外部条件,但要格外警惕这样的优势被毁于毫不起眼的细节当中!这样的细节包括但不仅限于“粤语上课”、“舍堂文化”等狭隘的地缘优越感,泛滥成灾的课堂之外泛政治化的街头民主幻觉。在一些香港大学,常能看到“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抗议举动,对政府、校方的无条件反对成了香港学生的“政治正确”。
这些因素,都在影响香港对于内地学生的吸引力。今年我的孩子高考,如果不是美国的大学伸出了橄榄枝,秋季他将进入香港读建筑学。但在和一些家长的交流中,两地之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龃龉已经成为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据香港《大公报》2014年7月19日报道,和去年相比,香港八大院校录取内地生总数并无太大波动,但高考状元选择来港升学人数减少,三甲亦不多见。其中,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录取内地各省市三甲生人数从去年的42人骤减为17人。
一叶知秋。东方之珠,美丽香港,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