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美海空军事摩擦或增多

近期,中美军机空中近距离相遇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称,中国歼-11战机在海南岛以东约217海里上空近距离拦截一架美国海军的P-8A侦察机,两机最短相距仅6米。中国国防部称美方指责完全站不住脚,并表示:“美方对中方大规模、高频度的抵近侦察才是危及中美海空军事安全、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根源。”

此次事件表明,在近年中国强化海空军事力量和美国不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两国在安全领域的互动或正进入一种“新常态”,美国中国挑战其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的战略疑虑不断增强,中美双方亟待就如何管控潜在危机和实现两军良性互动作出新安排。

美国将“航行自由”视为维护其霸权的基石

美国军机对中国进行大规模、高频度的抵近侦察是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中方官员多次明确表示这是导致中美两军可能发生意外冲突的根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对距海岸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拥有管辖权,虽然别国舰机可在一国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无害通过,但诸如美军这类长年抵近侦察显然不能被视为一种“无害”行为。而美国政府和军方则一直坚称,如同在公海上可以自由航行一样,美方有权利在公海上的“国际空域”进行侦察飞行。

与荷兰、英国这些历史上的世界霸权相似,美国将其在国际海洋领域的“进入”权视为维护自身全球霸权地位的基石,努力确保所谓“航行自由”。由于极为看重航行自由,18世纪晚期才正式建国的美国曾分别于1798年和1812年与法国、英国发生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作为中立国,美国船舰的航行自由受到德国、英国等交战国的影响。英国对于中立国船只增加了检查措施,而德国则经常直接用潜艇将这些舰船击沉。虽然在美国正式对德宣战之前,被击沉的847艘中立国商船中大约只有20艘是美国商船,但美国坚持认为德国对航行自由的破坏是一种原则问题,美国必须坚决反对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可以说,航行自由问题对于美国最终倒向协约国集团产生了重要影响,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其中第二点便是要求各国尊重和确保航行自由。

显然,中美两国对航行自由概念有不同的解读,这源于双方对专属经济区及其相关权利的不同认识。美国认为,根据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享有经济开发等权利,但不应阻碍他国舰机的通过,即便是军事侦察类行动。但中国方面认为,除了在专属经济区享有经济权利之外,他国军舰和战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应该在专属经济区搜集情报或进行演习。2009年,美国声称其海军“无暇号”探测船在南海地区的航行受到中国方面的干扰。2010年,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越南访问期间明确表示,美国在南海地区拥有“国家利益”。美国的真正担忧在于,如果中国对于专属经济区的立场被接受,其他国家也会效仿中国对各自专属经济区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那么,美国海军在全球将面临“无路可走”或“有路难行”的困境。

美国高估中国军事能力并感不安

当然,此次中美军机遭遇事件之所以引起格外关注,与一个更大的背景有关,即美国近期正对中国的海空军事能力、政策意图和策略手法进行重新评估。美国国务院前顾问罗伯特·哈迪克称,中国美国军机实施拦截背后有双重目标:一是希望借此对美施压,减少并最终消除美军在中国近海的侦察行动;二是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努力让外界承认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地区的海上领土主张。此次遭到拦截的美军P-8A反潜巡逻机是2013年12月被首次部署在日本冲绳基地,而此举则是美国中国在2013年11月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一种回应。

近年,中国军队不断对外展现其反潜、防空、反舰弹道导弹、水下核威慑力量等军事能力的新发展,不少美军高官和智库人士认为美国长期以来都低估了中国海空军事实力的进展。五角大楼预计未来几年人民解放军将启用远程无人侦察机,并确保至少一艘核导弹潜艇在近海地区进行常规巡逻,这对美军在该地区的活动构成限制。此外,美方估计,在乌克兰危机持续深化背景下,俄罗斯将选择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并向中国出口先进的潜艇、战机和防空系统,这也将有助于中国继续构筑针对美军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

2014年1月,美国海军部情报局高级官员卡罗特金在“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作证时表示,美国海军认为,中国目前约65%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现代化的”,预计到2020年该比例将升至85%,中国海军正从海岸防御力量加快转型为在远海作战能力日益增强的力量。除了水面舰艇,对美军构成更大威胁的是核弹道导弹潜艇以及可打击美军亚太基地的常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至少为1500公里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美海军军事学院专家埃里克森称,中国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最远可打到夏威夷附近的关岛、澳大利亚的达尔文以及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评估则认为,人民解放军对第二岛链的近精确打击能力正在得到稳步增强。美国国防部负责采购的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今年6月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称,中国对美军技术优势的挑战是“我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尤其是在亚太地区”。

美国强化对中国的“反制”

除了军事能力迅速提升之外,美国战略界更加担心中国外交的长期政策意图正在发生变化,而中国应对海上争端的策略手法也在“升级换挡”。去年11月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在黄岩岛问题、981钻井平台等事件中的一些做法被视为中国外交转向“强硬”的标志。有美方人士提出中国在南海地区开始实施一种“切香肠”策略,即通过越来越多的准军事性手段“胁迫”争端当事国,在争议地区扩展行动或建设更多设施以固化自身的领土主张,逐步建立应对海上争端的“黄岩岛模式”和“981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还被认为希望重塑亚太安全架构,借以应对美国在该地区强化军事同盟的动作。习近平主席在今年5月召开的亚信峰会上提出“亚洲新安全观”,强调亚洲事务应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国际舆论多认为,这一观点表明中国寻求建立“去美国化”的新亚太安全架构。对于此次中美军机相遇事件,美国兰德公司中国问题专家、资深政策分析师库珀认为,拦截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北京正以这种更灵活的手法试图削弱美国与其亚洲盟友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安全架构。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主任帕特里克·克罗宁则称,“中国领导层正努力扩展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就‘什么是被允许的和正常的’建立新规范,迫使邻国接受不断增长的中国领导地位,并排挤美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正多管齐下,加大对中国的反制。首先,强化针对中美潜在冲突的军事安排,提升美军战备状态。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正积极建立海上安全情报体系,将各国情报综合共享,从而更快速、全面地掌握中国舰船的活动情况。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了33万多名官兵、180艘各类舰船以及2000多架战机。8月22日,美国海军宣布将在太平洋部署第二个航母战斗群,由卡尔·文森号航母率领,包括大约48架F-18E/F舰载战机、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此外,美军将在距黄岩岛200公里的苏比克湾基地、靠近南沙群岛的巴拉望省的军事基地进行轮驻,此举使美军更加靠近南海争议海域,客观上增大了中美两军发生摩擦的几率。

其次,帮助有关国家提高应对中国“胁迫”的能力,重点是增强其海上执法力量、促进监视和情报共享,帮助这些国家发展“非对称战争”能力。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2014年3月曾直言,面对军费持续削减的不利境况,美军的关键任务在于少花钱多办事,办法之一就是帮助友好国家提高其自身军事能力,加快与亚洲盟友和伙伴进行“责任分担”。为应对中国“海监船、公务船频繁侵入别国领海”等所谓低强度威胁,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托马斯·黑姆斯还提出“离岸控制”战略。该战略增强美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军事力量一体化,在必要时共同阻断中国能源和商品进出口通道,增大中国发动“夺岛战”等小规模军事行动的成本,避免中国误以为可速战速决。

再次,以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越南为重点开展多边外交,建立一个“网络化的”安全环境和规则体系,限制中国孤立某国、分而治之的做法。此外,美国还在更多借助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多边机制对中国进行牵制,通过提出新的海上安全倡议以争取地区国家对美国的支持。前不久在缅甸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美国国务卿克里正式提出所谓“冻结”可加剧南海紧张挑衅行动的建议,策应之前由菲律宾方面提出的“三步走”方案,力图使中国面临“最为协调一致的压力”。

可以说,针对中国海空力量不断增强以及处理海上领土争端方式的新变化,美国正从“文攻”和“武斗”等多方面强化对华反制。虽然中国海军实力在硬件上有所增强,但从指挥、情报和控制系统以及实际训练和联合作战能力等软件方面而言,中美之间的差距仍是极大的。在应对美国反制方面,中国应更加重视对“规则武器”的运用,在提升军事透明度、完善地区海上安全规范、促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合作等方面仍有很大空间。8月26日,中美两国官员按预先计划在美国国防部举行有关海空军事行为准则的第二次磋商。此次磋商标志着双方进入制定具体行为准则的阶段,这将有助于防范中美之间可能发生的海空军事冲突,保障两国不脱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轨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美海空军事摩擦或增多  中美  中美词条  海空  海空词条  摩擦  摩擦词条  增多  增多词条  军事  军事词条  
智库

 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量首要的是战略的高质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格局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产业竞争将加剧。中国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应遵循发展规律、竞争规律,灵活应对世界...(展开)

智库

 2019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国际秩序正经历新旧交替的转型过渡期。与此同时,中国正站立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