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历史本身有时就像一部电影

华盛顿的起床号》[美]玛格丽特·利奇著秦传安译/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6月版/58.00元

塑造历史众生相绝非易事。作者或用细节、或用故事,淡淡几笔,点亮了一个个人物的内在精神。

小时候读过一部长篇小说《乱世佳人》,其中的“乱世”指的就是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属于南方邦联的同情者。同样描写美国内战史的,还有这部1942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华盛顿的起床号》,作者是另一位玛格丽特,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作品节奏时而紧迫时而平静,很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一些章节是纵向时间轴,战争的开始与结束都在线索中,另一些章节则采用横向时间轴,照亮华盛顿在战火弥漫中的大英雄与小人物,也照亮了他们的鲜血与光荣、耻辱与梦想。

战争的荒诞感,命运的跌宕起伏,黑帮电影式的危险惊奇……历史本身已有了底本,玛格丽特·利奇的笔触冷静中潜藏激情。场景物换星移,英雄小丑走马灯般上下场,真正的主角,还是华盛顿这座城市,它被注入了特有的生命气息。不破不立,四年的战争,浩劫了华盛顿,也为它带来空前的蜕变与觉醒。所谓“起床号”的意义,正源于此。

塑造历史众生相绝非易事。玛格丽特也无法像小说家那样靠想象力设局让主人公们经受考验。她或用细节、或用故事,淡淡几笔,点亮了一个个人物的内在精神。不是我们熟悉的角度与刻板的印象,那些人物像真实地还魂人间,在华盛顿这个舞台上继续元气充沛地走了一遍。

她写麦克莱伦的自命不凡,拥有拿破仑式的出场:“对于一群强烈需要英雄的人来说,他刚好就是一个英雄。”高调的呼声以后,波托马克军团却长期无所作为,华盛顿居民嘲笑每天早晨用电报发往全国的公告:波托马克河畔太平无事。玛格丽特又讥诮总结,“打从这位年轻的拿破仑走出西部以来,将近八个月过去了,他的头上只有几次小小的胜利的桂冠。他还没有打过一仗。”林肯也不再是历史教科书般的形象,而是为了联邦事业鞠躬尽瘁的奋斗者。巨大荣耀背后的挣扎,努力与无力,那么让人感同身受。关于他的场景无比生动,前往战争部的路上,急于打探战斗最新进展的林肯像“芦苇荡中的一只鹤一样,昂首阔步于巨大的大理石建筑之间,穿着一身裁剪怪异的灰色套装,一顶毡帽扣在后脑勺上,用一方红手帕擦着脸上的汗。”像所有的大团圆故事,《华盛顿的起床号》的结局也是一场胜利大游行。前线的将军们凯旋归来,政府内阁们在看台俯瞰。在林肯缺席的场合里,他的阴影也有着绝对的存在感。于是,这时候的华盛顿,像一座纪念馆,纪念这位伟人存在过。而最终可以欢庆胜利的一刻,他却永远缺席了。

《乱世佳人》中,那个拥有一双生机勃勃绿眼睛的斯佳丽在南方邦联战败后回想曾经的岁月,塔拉庄园咧嘴而笑的奴隶们、种植园贵族们优雅安逸的生活,都随着战争一去不返,Gonewiththewind,而这股时间之风,同样也浩劫在北方,浩劫在华盛顿。胜利游行散去,“活着的和死去的,时间之风把他们全都从华盛顿吹走了。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只有疲惫不堪的人,穿过尘土、垃圾和被踩烂的花环,游游荡荡地回家去。”从那时起,或者更早,华盛顿再也回不到曾经优雅慢跑的步调,起床号吹响了,这座城市在浩劫中觉醒过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历史本身有时就像一部电影  本身  本身词条  有时  有时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电影  电影词条  
智库

 中国式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根源

特朗普当选之夜,我恰好在哈佛。第二天,在街上呐喊者有之,在课堂上哭泣者有之。胡永泰教授是我当天报告会的主持人,他悄悄告诉我,今天有很多人该来没来,因为他们心情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