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杭州文三路悄然诞生。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阿里巴巴仅仅用了15年。它的成长故事,是互联网时代的造富传说,更是无数人自主创业的传奇榜样。
无独有偶,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全民创业的理念源于创业型经济。彼得•德鲁克1985年首次提出“创业型经济”概念。德鲁克研究发现,支撑现代经济的力量不再是传统的500强企业,那些市值较大的优秀公司,许多是脱胎于一二十年内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创业型企业,正日益成为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德鲁克认为:“过去10-15年,出现在美国境内的创业型经济形态,是近代经济与社会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
因此,创业不仅仅是创业者的事,更不是一件小事。有人说,全民创业已经成为生产力的第四要素,发展创业型经济是赢得全球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全民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社会发展的快慢、生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相关。这一点,已经在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得到充分验证。
但是,无论是从民众、社会还是从政府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的全民创业都还存在着多个方面的不足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创业观念方面,虽然创业致富得到普遍认同,但多数民众创业意识并不强,创业更多停留在口头讨论上,“公务员热”便是一个例证;二是在创业环境方面,东部地区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现象,中西部地区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也不高;三是在创业教育方面,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开展了一些创业培训,但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四是在创业体制方面,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大,创业公共服务机构不健全,工商、税费、社保等不合理地方仍然较多;五是在创业政策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支持创业的系列措施,但很多措施仅是纸上谈兵,针对性不强,难以落到实处。
因此,另外一个问题是,全民创业是否真的可行?全民创业如何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全民创业”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全国人民都去创业,不能只是决策层和政府机构“一头热”,也不能是创业者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如此,全民创业才能真正内化为全民的行为,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并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
这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首先,营造鼓励创业的创业文化。美国硅谷是创业者的圣地,是创业企业成长的摇篮。钱颖一教授将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这实际上是一种创业文化。甚至可以说,是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硅谷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大力学习借鉴硅谷文化,改变传统文化中追求稳定、不愿冒险的习惯,营造一种积极、宽松的创业文化,鼓励冒险、支持创业、推崇那些通过个人奋斗而成功的创业者。同时,我们还要宽容创业的不成功者,允许试错,接纳失败,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一种优秀的创业文化,不仅可让成功者脱颖而出,还要能让失败者坦然面对。
其次,完善创业者的教育培训体系。创业教育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但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尤其是要抓住国家出台新政的契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比如,下大力气打通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鸿沟,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在创业培训方面,要研发适用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使创业培训更接地气,更匹配创业项目。还要改变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情况,重视对农村和农民的创业培训,推动县域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创业创新。
第三,改进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构筑和完善好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让创业者享受到良好的社会保障,打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对产业的合理引导,结合各地资源优势,重点扶持第三产业,作为全民创业释放出巨大空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手续,使现有的政策红利真正落实到想要创业的民众身上。要落实好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扩大民间资本的准入范围。要打造好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帮助创业者选择好创业项目。
第四,加大对全民创业的金融支持。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特别是在创业投资业发展初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投资,扶持创业,以形成示范效应。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要对创业者推出政策性贷款与补贴。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针对创业企业有政策性贷款与补贴,政府提供低息贷款额通常是企业自身投入的4倍。要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如浙江省对400万个市场主体的信息在社会上进行公示,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尝试用创新手段解决融资问题,比如借助P2P、众筹、风投方式引入资金,将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贷款抵押品。
第五,冷静认识和理解创业。创业者往往一开始就制定了宏大远景,社会也希望企业做大做强。但对多数创业者而言,首要目标应是做长做久,而不是做强做大。创业者首先需要解决是生存问题, 只有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发展下去。开一家杂货店,办一个小微企业,养活一家人,创造几个岗位,都应该受到肯定。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创业者更要克服浮躁情绪,杜绝急功近利;政府切忌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盲目揠苗助长。全民创业不是全民下海,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适合创业。对于时下热门的大学生创业,我们还应保持应有的谨慎。
阿里巴巴只是一个传说,而全民创业应该谋定而后发。对政府和社会而言,全民创业不能成为一次昙花一现的运动,而应成为一场持续持久的战役。对民众而言,创业需要激情,但更要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