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无论是对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个人及家庭都起着关键作用。教育程度的高低往往影响着个人的就业、婚姻、社会地位。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在竞争中落败,如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教育投入会因为不同的家庭而出现显著差异,因而所引发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两个案例
2012年8月10日,上海浦东新区的S村。
我们到访的时间是晚上。一家三口刚吃过晚饭在看电视,明确访员目的后,父母让9岁的女儿关闭电视接受访问。简单的交流之后,孩子的父母拿出了一个略显陈旧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自孩子出生以来的所有花费,主要分为两类:孩子的生活用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其中教育支出占了很大一部分。孩子的父亲说,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提倡孩子的教育从娃娃抓起,社会风气如此,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上海,孩子一般都是4岁开始上幼儿园,7岁上一年级。这家的孩子今年9岁,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女儿报了舞蹈班,学习民族舞。舞蹈班每年寒假和暑假的时候各上90个学时的课,90个学时的费用是1500元,一年的费用是3000元。给孩子选的幼儿园是小区附近的普通幼儿园,每个月学费230元,伙食费150元,一年一共要4560元。一年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教育费用一共是7560元。如果选择更好的私立幼儿园,那么学费和赞助费会更多。
孩子小学上的是公立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免去了学费、伙食费、交通费,校服费是另外交的,每年1500元,孩子的课外辅导书以及课外读物的费用要1500元。孩子上学需要的书包、笔等学习用品以及电子产品每年也要1000元左右。花费最多的是培训班和夏令营等,孩子们在一起都会讨论自己假期上了哪些辅导班,参加了什么夏令营活动,自己的孩子没参加的话她会感到自卑,同时这些辅导班也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多才多艺。所以假期的时候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学习培训班,还给女儿报了舞蹈培训班,让她继续学习舞蹈。这位父亲说,自己没有指望她舞蹈上有多深的造诣,只是单纯培养兴趣爱好,练舞蹈也能让女孩子更有气质。这位家长说孩子的小伙伴们也都参加像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等培训班,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培养。现在孩子学的舞蹈比幼儿园的时候更专业更难了,也需要买更专业的服装、鞋子,舞蹈班也让孩子参加等级考试,这些都需要交钱,每年4000元左右。
这位父亲说,孩子上幼儿园每年教育投入需要7560元,现在读小学每年8000元左右。好多家长希望孩子能上更好的私立中学,这需要交一大笔的择校费和赞助费,这些将来都是需要另外计算的。现在家里的收入大部分都投在孩子的教育上,希望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有更好的未来。
另一个案例来自西部的甘肃省。
2012年8月26日,在对甘肃省定西市林洮县X社区一户家庭进行访问时,刚好是周末,孩子在房间里做作业,父母在做家务。在知道了访员的目的之后,父母停下了手里的活与访员交谈起来。
他们说:“孩子现在在读初二,学习很刻苦,基本不用家长费心。我们只是普通的工人家庭,靠在工厂的基本工资维持家里的一切开支,和在这个地方或者整个省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从来不向我们提过多的要求,也不让我们给报辅导班。他现在读初中,学杂费由国家承担,这样就省了一大笔钱,我们只需要负担孩子的住宿费、伙食费。住宿费每学期200元,周末回家,而且孩子正是长身体需要营养的时候,每月的伙食费是150元,国家给镇上中学生每年补助230元,孩子偶尔还需要买课外辅导书大概一年100元,但通常是好几个孩子合伙买一套辅导书,大家轮流看。总体上,孩子每年上学花费1470元。”
“像我们这样普通乡镇上的孩子的业余活动也只是一起在操场上踢球、玩耍,周末和寒暑假就在家自己做作业学习,帮家长干些家务。寒暑假我们从来没给孩子报过培训班。孩子很争气,学习刻苦努力,还有就是乡镇也没有大城市的条件。我们知道这跟大城市的孩子没办法比,他们课外生活丰富,活动和培训班也多种多样,可是环境和条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条件,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将来孩子读高中、大学会用更多的钱,但是我们仍然希望他们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用知识改变命运,不要像我们一样做一辈子基层的工人。”
从上述两个样本,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差距巨大。那么父母的学历、收入、所在地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呢?
父母学历影响
代际传递理论预测,父母教育背景会影响其子女的教育与职业发展。因此,依据代际传递理论,父母教育背景肯定会对其子女教育投入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父母教育程度高,那么其子女接受的教育比较好,找到的工作也不错。但是,究竟影响力有多大,就需要用数据来说话了。这里,将父母学历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及以上”三组,然后子女按照性别分组,得到2012年父母学历与子女教育经济投入交叉柱状图(图1)。
根据图1所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子女教育年均经济投入基本成正比例关系,父母学历越高则对子女教育年均经济投入越多。父母学历“小学及以下”,对应子女教育年均经济投入为1458元;父母“初中”学历,对应1978元;父母“高中及以上学历”,对应4092元。其中,父母学历为“初中”比父母学历“小学及以下”对子女的教育经济投入高520元/年,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上”比“初中”学历高2114元/年,比“小学及以下”学历高2634元/年。从学历分布上可以发现,父母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对子女教育年均经济投入是父母为“初中”学历的2.1倍,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2.81倍,父母“初中”学历和父母“小学及以下”学历对子女教育的经济投入差别并不大,为520元/年。
此外,父母同等学历样本中,对子女教育的年均经济投入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男孩女孩的教育花费基本一样。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上”,男孩投入略微多于女孩,父母“初中”学历在男孩身上的年教育花费为2016元、女孩为1937元,男孩比女孩每年多花79元;父母“高中及以上”学历男孩每年教育花销4168元、女孩为4012元,男孩年均比女孩多154元;父母“小学及以下”学历,则是女孩投入略多于男孩,女孩每年教育花销1498元、男孩为1424元,女孩比男孩多出74元每年。
教育公平强调的是同等水平的孩子获得同等教育机会,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水准的差异,相同年龄的孩子不一定就能获得相同的教育投入。这是因为在当前孩子教育投入上,相当一部分是家庭投入。这部分投入会由于家庭经济水准的高低而差异明显。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来进行检验,将国内家庭经济情况按其财产多少分为最低25%、中下25%、中上25%、最高25%四组,并构建了家庭经济情况与子女教育经济投入交叉柱状图(图2),旨在调查不同家庭经济情况下子女教育的经济投入差异。
据图2所示,同组内教育投入的性别差异并无明显差异,家庭经济情况最低25%里,男孩投入略低于女孩,男孩为1305元、女孩1504元,男孩比女孩在教育花销上每年少花199元(底层收入群体,每年教育花费上女孩比男孩多花199元)。在其他三组里,女孩投入数额要略低于男孩投入数额,其中,中下25%里,男孩为1662元,女孩为1652元,仅差10元/年;中上25%里,男孩为2094元,女孩为2022元,男孩比女孩高72元/年;在最高25%里,男孩为3801元,女孩为3390元,男孩比女孩高411元/年。
这些结果说明,在较高收入群体里,男孩每年的教育花费要多于女孩。此外,调查显示中层收入群体(样本收入分组的中下25%和中上25%)的子女教育花费,男孩女孩差异最小,基本一样,而高收入群体(样本收入分组最高25%)和低收入群体(样本收入分组的最低25%),差异则相对要大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是,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提升,对子女的经济投入也相应提升。从总体样本来看,最低25%是1403元,中下25% 是1657元,中上25%是2061元,而最高25%是3607元。其中在最低25%、中下25%、中上25%三组里,是逐步缓慢提升,从1403元到1657元,再到2061元。而最高25%的子女教育年均经济投入则明显大幅提升,从中上25%的2061元到最高25%的3607元,差额大约是家庭经济状况中下25%对子女一年的教育花销。可以发现,高收入群体在子女教育的年均经济投入上是低收入群体的2.57倍。
在地区调研中,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选取了上海、辽宁、河南、甘肃、广东这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抽样调查。依据这五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得到地区与子女教育年均经济投入柱状图(图3),代表东西南北中五区的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图3显示,上海地区对子女的教育年均经济投入最高,为7359元;其次是辽宁,总样本显示为4277元/年,比上海地区低3082元;广东地区则要大幅低于上海和辽宁,为1918元/年,比上海低5441元,比辽宁低2359元;河南所代表的中部地区,人均年教育花费是1698元,比南部地区的广东低220元,但是比上海地区低5661元,比辽宁低2579元,差距很大;五个地区中,甘肃的年均教育花销最低,仅仅是1158元,大幅低于上海和辽宁,说明西部地区对子女的年均教育经济投入还是偏低。
总体来看,在子女的教育年均经济投入上,上海是甘肃的6.4倍,是河南的4.3倍,是广东的3.8倍;而辽宁的投入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是广东的2.23倍,是河南的2.52倍,是甘肃的3.69倍。性别差异上,上海、广东、甘肃和河南四个地区的女孩年均教育投入都或多或少多于男孩。其中,上海女孩一年教育花费7616元,男孩7102元,女孩比男孩多514元;广东女孩2123元,男孩1733元,女孩比男孩多390元;河南女孩1752元,男孩1651元,女孩比男孩多101元;甘肃女孩1158元,男孩1057元,女孩比男孩多101元。而辽宁的女孩一年花费4255元,男孩4299元,女孩比男孩少44元/年。总体来看,在地区比较中,女孩每年教育花费要多于男孩,上海女孩年均教育经济投入最大,为7616元,最少的是甘肃男孩,仅为1057元,二者之间的差距超过7倍。这就意味着,1个上海女孩的一年教育花费等同于7个甘肃男孩。
我们不考虑分类比较时,可以找到几个低点,分别为甘肃地区的男孩教育花费1057元/年,甘肃女孩花费1275元;父母学历“小学及以下”的男孩每年教育花费1424元,女孩花费1498元;家庭经济情况最低25%的男孩教育经济投入1305元,女孩1504元。也就是说,甘肃地区,父母学历“小学及以下”,家庭经济情况最低25%,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家庭对男孩的教育经济投入会远远低于最低的1057元。与此同时找到几个高点,上海女孩花费7616元/年,上海男孩花费7102元;家庭经济最高25%的男孩3801元,女孩3390元;父母学历高中级以上的男孩投入4168元/年,女孩投入4012元。也就是说,符合上海地区,家庭经济最高25%,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上”三个条件的家庭,对女孩的年均教育花费要远远高于7616元。从而可以说明,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花费有着巨大差距。
我们通过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了父母学历、家庭经济情况和地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花费,发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教育私人投入差距的因素。家庭私人教育投入的不同导致了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性。因此,根据上述研究不难发现,父母、家庭和地区都是影响教育投入不均的因素。换言之,父母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水平差、所处地区欠发达的孩子,一般其获得的教育投入较少。这样背景的孩子要能够胜出,就需要通过加倍的个人努力。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些家长尽管自己教育程度低,家里也不富裕,但是,还是希望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而走向成功,因此依然会节衣缩食去供养其子女尽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通过对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具体的调查案例,可以清楚反映出我国目前教育投入的显著差异:1个上海女孩一年的教育花费等同于7个甘肃男孩;高学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是低学历父母的2.81倍;高收入群体在子女教育的年均经济投入上是低收入群体的2.57倍。这种因为私人教育投入不同所导致的教育差异对于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私人教育投入的比重占全部教育投入的比重越来越高时,家庭经济差异就会直接对孩子教育投入产生影响,造成相同年龄的孩子所获得的教育显著差异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合理引导家庭教育支出,规范私人教育辅导市场。对于经济状况差的家庭的孩子,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教育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