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有空调的控制室内,操作员远程控制着一个巨大的锤头,迅速使一个30吨重的钢锭锻造成型,这情景看起来那倒更像是块面团。在旁边的建筑里面,数控机床正在制造模具,而这些模具将主要用于制造世界上卡车发动机曲轴及美国页岩油气裂压的专业泥浆泵。
这样的情景似乎应该发生在德国的某个工厂,但事实上这是在印度西部城市普纳郊区的一个名为普纳锻造(Bharat Forge)的工厂里。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里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模锻机,该公司因此将成为印度最大的汽车零件制造商和出口商。
这个成功的工业故事似乎已经成为新印度的一个样板:精简、高效、高科技。在这样一个有着近8亿劳动力人口的国家,自动化的普纳锻造,由数百名工程师而不是数万普通劳动力操作,既代表着问题同时也预示着解决方案。然而,像普纳锻造这样的大型生产性企业,仅仅是这块铺满过时工厂土地上的一个例外。事实上,这里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在下降。
印度人民党的纳伦德拉·莫迪当选总理,在一定程度上给数以百万计寻找工作和机会的年轻人带来了希望。但是,莫迪先生或是其他领导人终会发现,要提供足够的正式工作机会以铺平通向持续增长和繁荣的道路将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有着将近13亿且还在增长的人口,仅仅是让新近达到工作年龄的年轻人得到工作,国家每月就需要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这还不包括积压的失业人口和从未就业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从农村集体迁移到城市的农民。
尽管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印度工业基础薄弱,意味着它需要依靠中国或其他出口国的商品,这包含工业机械产品、移动电话,甚至更加基础的产品如电灯和玩具。这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置身于全球化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供应链之外。
普纳锻造董事长兼总裁Baba Kalyani说,印度在过去七年间进口了5800亿美元的资本产品。到这个十年末,由于中产阶级的扩大,印度每年将进口大约4000亿美元的电子部件。
“必须要有一个战略的转变”,Kalyani说。他认为,印度应该专注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而不是去与那些现有的低端产品生产者去竞争。“如果我们认为我们还能成为另一个中国,恐怕已经太迟了。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经济要比中国高出20%,而在今天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要比我们大7倍。”
在今天看来,国大党领导的政府3年前实施的一项国家制造业政策在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和10年内把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6%提升到25%的目标并未能实现。相反,今天这个比重下降到了15%。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需求的疲软,这使得印度如珠宝业一类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受到了打击。这里有一个被经济学家Arvind Subramanian称为过早去工业化的深层次趋势。冗繁的劳动法规、较差的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工厂难以获取土地以及政府的低效(至少有7个部管理工业)等原因,已经开始侵蚀这个国家的工业根基。“这是令人震惊的,”他说,“去工业化已经开始对印度施加报复了。”
普纳工业区东北1000多公里是北方邦的农村,那里只有四分之一居民有厕所,几乎无人在现代工厂或服务业公司里拥有正式工作。到这来过的人,常常惊讶于如此大量的年轻人整天在街上无所事事。
在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还是有些工业雇主希望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但这里仍然缺乏类似Bharat Forge那样高效的企业,其最大的一家企业——国有Scooters India集团,也没有什么活力。
生产制造Lambrettas牌摩托车的这家集团成立于1972年,当时正值印度政府实施防止私有工业集团扩张的政策。成立后的集团持续亏损,为了救助该集团花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财。
现在这里每年仅能生产16000辆低技术含量的机动三轮车,但是却雇佣了1500名员工。由于严格的劳动法,这些员工几乎永远不可能被解雇。这里的一切,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前景了。
“我们既不能扩张,也不能推出新产品,”一位经理说,尽管他认为公司在政府放开贷款后已经有所突破。经济学家Rajiv Kumar表示,“这里从未有过前景,现在依然是。”他曾是工业游说集团Ficci的负责人,曾研究过印度摩托车产业。
印度制造业的弱点并不新鲜。英迪拉·甘地总理在1960年代中期引入过一个系统,保留数百个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如纺织以维持中小企业的出口能力。该计划最终被放弃了,但却对印度的产业结构留下了持续的影响。例如,自2005年的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服装业雇员是在少于8个人的工厂工作。
麻烦的劳动法已经成为另一个负担。战后的劳资纠纷法案要求,超过100名雇员的公司裁员必须得到许可,而这样的许可事实上几乎从未发放过,这就使得大企业进要解雇员工几乎不可能。
“这是印度最大的悖论”,现任印度储备银行负责人Subramanian先生说,“关键是印度希望使熟练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非熟练劳动力价格相对高一些,这是非常不寻常的。”
在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任上,莫迪因在促进制造业上的成效而深受投资者追捧。他承诺,将创造工作机会、吸引投资和加速政府决定。在所有的承诺中,人民党的宣言表明,人民党会重新评估过时的、复杂的甚至自相矛盾的劳动法案。
几乎所有的产业界人士都支持他,但并不同意他所秉持的印度应当采取的策略。根据Kumar的说法,产业界目前有三种广泛的意见。
第一种是认为印度没有制造业的未来,应当把这个角色抛给中国并集中所有精力在服务业上如软件外包来进行替代。
第二种意见是高端制造业策略,也是被Kalyani所拥护的。他曾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在1990年代为了实现Baharat Forege公司的现代化,解雇了2000名非熟练工然后雇佣了700名工程师。现在,普纳工厂3500名雇员中大约70%拥有大学学位,Bharat Forge还打算在下个十年增加10倍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
缺少技术工是高科技路线的一个障碍,这使得印度大多数最好的公司只能自己培训这些力量。但由于普纳及周边现代化设施的兴建,比如像包括德国 Volkswagen 和印度汽车制造商Mahindra之类的公司正试图把印度打造成一个汽车出口中心,使得这项政策在印度还是有部分成效。
“我们明白,我们几乎能够应付面对的所有问题。”普纳的工业泵出口厂商Kirloskar Brothers的老板Sanjay Kirloskar如是说,“但如果我们的全球竞争者拥有最好的技术,我们当然也需要有,而不能仅仅雇佣数千新工人。”
第三种意见,要求印度并非是抛弃制造业或是集中高科技工业,而是加倍努力创造数百万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如食品加工、服装、皮革、住房及基础设置建设。
“我不相信‘我们已经错过了船’这类鬼话,”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Arvind Panagariya说。他的观点对人民党经济理念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能够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若果政府打算做,这将非常值得做,但前提是他们解决劳工法案改革。”
修改现有的劳动规则能够取得一些进展,Panagariya说,但任何新总理都必须推动政治难题以改变不合时宜的劳动法。他说,“对此类改革的需求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已经得到了实证,那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几乎已经看不到增长。古吉拉特邦拥有出色的港口、负责任的官员、良好的道路条件,但却没有人急于在那里建立纺织或基础电子产业。这说明,劳动法改革已经成了制约经济的瓶颈。”
Kumar先生认为,去工业化的威胁才是“真正的恐慌”,他认为印度不应该放弃工业化的希望。“我不明白为何印度会在徘徊在制造业之外,”他说,“印度拥有廉价劳动力、有大片土地、有企业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政府治理和基础设施。”
注:
译自http://www.ft.com/(印度)(201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