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减排:类型分区与政策建议

我国各区域碳排放特征迥异,为了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本文以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双指标叠加方案进行碳减排类型分区方案设计。首先,筛选两类关键指标:碳排放总量指标和碳排放强度(以下简称碳强度)指标,每类指标都按照阈值分为三个等级区,分别为:低区、中区和高区,两类指标两两叠加,形成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的不同区域组合。其次,基于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1980年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情形进行碳减排类型分区划定,通过刻画其碳排放格局并分析其演变机理,探索区域碳排放的时空差异及变化规律。最后,根据当前八大综合经济区面临的减排优势和劣势提出差异化政策建议,包括减排总体战略和具体策略,以指导我国区域减排政策分类推进。

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

本文采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提出的区划方法,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第二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划分为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划分为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第三层级包括归属八大综合经济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因西藏自治区相关数据无法获取,因此研究对象包括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行政单元。

对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碳减排类型分区方案设计

——碳减排类型分区方案的制定过程

1.指标选取。类型分区工作首先要进行指标选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基于以往的研究,经过综合比较后选定。本文采用两类指标对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碳减排类型分区,即碳排放总量指标和碳强度指标,这样既能反映碳排放的规模,又能反映碳排放的强度。

关于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的测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提出了基本方法,本文主要计算一次能源消费中主要能源品种的碳排放量。

碳强度的基本计算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本文主要以年为单位),碳排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即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2.阈值测算。阈值指的是触发某种行为或者反应产生所需要的最低值。首先,本文计算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指标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初步指标备选,根据其所落区间,设定碳减排类型分区的大致阈值区间。其次,考虑各个年份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指标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并结合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阈值。

3.方案设计。首先,根据阈值设定碳排放总量指标和强度指标的分区名称,两类指标的分区名称均划定为高区、中区、低区三个等级。其次,根据双指标的阈值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碳减排类型分区进行命名。最终,通过双指标的两两叠加,共形成9大碳减排类型分区的组合,其中,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指标所落区间一致的分区包括3个,即低排放低强度区、中排放中强度区和高排放高强度区;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指标所落区间不一致的分区包括6个,即低排放中强度区、低排放高强度区、中排放低强度区、中排放高强度区、高排放低强度区和高排放中强度区。

4.结果应用。根据以上得出的双指标叠加碳减排类型分区方案操作细则,以1980年至2012年间(主要年份)我国30个行政单元的碳排放情形数据为基础,对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了共计13年的减排类型分区。

——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碳减排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

对八大综合经济区在1980年至2012年间(主要年份)的碳减排类型分区方案结果,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第一,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总体减排趋势相似。其中,碳排放总量一般呈现低—中—高演进格局,碳强度则有反向趋势,呈现高—中—低演进格局,说明我国在碳强度控制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需加大力度推进总量减排

第二,减排格局相对比较严峻的区域包括:北部沿海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经济区,其中黄河中游经济区多年处于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双高区。

第三,减排格局相对比较乐观的区域包括: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在多数年份,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一直没有高区出现,南部沿海经济区则大多位于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双低区。

八大综合经济区减排政策建议

对于区域减排政策设计,我们要尽量避免所有区域通用同一类政策,而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形,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政策。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考虑八大综合经济区所处的碳减排类型分区及区内的基本条件,结合2013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31个省(区、市)节能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完成情况及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结果,本文提出针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差异化减排政策建议如下:

——北部沿海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是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天津具有滨海新区国家政策支持优势;河北具有钢铁等制造业产业链优势等。本区的劣势包括:区内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如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形成较大落差,形成环京津贫困带,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推进,尚缺乏实质性沟通与协作,碳减排合作共赢局面远未形成。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积极减总量,维持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本区的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天津有类似之处,一方面,天津需要积极向河北输出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管理经验等。另一方面,河北大型企业集团要主动和天津企业对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合作。首钢搬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曹妃甸临港产业正在培育形成,要充分利用曹妃甸产业园区的优势,为京、津两市向外转移和扩散传统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对于山东省,山东的煤炭产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煤大省和煤炭生产基地,今后需要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比例。

——东部沿海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现代化发展起步早,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位于前列,人力资源丰富,是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制造业中心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本区的劣势包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较高。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适度减总量,维持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本区的第二产业要充分引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业,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研发力度,使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示范效应;利用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增大三产比重,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包括金融、保险、物流、咨询等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积极发展城市工业,将一些全国知名的小商品城做大做强,提升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资本密集优势,开发新能源新技术,加快转化生产力。

——南部沿海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临近港、澳、台地区,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基地,也是高档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本区的劣势包括:传统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模式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逐渐下降,并对个别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较高。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维持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的现有水平。具体策略包括:本区需充分利用外资,可尝试为节能减排开拓资本市场方面的服务;对外商投资企业要注重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强化其节能减排意识;积极利用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变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传统贸易经济模式,将工作重心从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研发和营销环节,即微笑曲线的两端,获取更大增值效益;利用珠三角高素质人才集聚的优势开发自有品牌,优化创业氛围。

——黄河中游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地处内陆,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十分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等,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供给地区之一。本区的劣势包括:对外开放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积极减总量,降低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本区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在保障国家资源充足供应的前提下,进行多种方式的创新经营,如可积极拓宽煤炭和石油等能源产业链,深化发展煤炭产、运、销,石油储、运、销产业链;在煤炭和油品贸易、配送方面,可建设煤化(工)物流园区项目,在区外可设置煤炭中转基地,延伸销售网络,可与加油站合作建立油品长期固定进销网络,可收购加油站进行自供自营等。

——长江中游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成熟,已建立了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深加工工业发达;工业方面,具有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等。本区的劣势包括: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适度减总量,控制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本区需重点考虑农业减排,可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沼气等;增加农业内涵,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对于工业,要利用本区水运条件便利的优势,对各类工业企业合理布局;要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可利用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西南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已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此外,本区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以旅游开发为龙头形成了 “旅游业—服务业—旅游用品生产”综合基地。本区的劣势包括:本区多数地区地处偏远山区,贫困人口比重较高。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适度减总量,控制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在第三产业中,要继续深化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旅游业中各个产业链的节能减排,特别是交通环节。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增汇、减排、储存、替代四个途径来实现低碳经济。增汇,就是增加碳汇,主要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通过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减排,主要是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如严格控制乱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储存,主要指增加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量,用木材部分替代铁、铝等能源密集型材料,既可增加碳储存,又可减少碳排放;替代,主要是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大西北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也是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本区的劣势包括:自然条件恶劣,市场空间狭小,产业结构总体层次偏低,呈现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的“两高一资”特征。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高,大多数地区的生产水平还处在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化的大农业体系没有形成;第二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单位GDP能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维持碳排放总量现有水平,控制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推进内蒙古、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的综合开发,部分资源富集区可发展成为我国新的能源基地;在发展第二产业中,要减轻重化工业的比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能源高效综合利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疆、甘肃等资源富集区可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发展清洁能源;可争取国际项目资助,通过发展碳基金,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并达到减贫的目的。

——东北经济区

本区的优势包括: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是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也是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本区的劣势包括:资源枯竭问题严重、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较缓慢等。

减排总体战略可定为:适度减总量,控制碳强度。具体策略包括: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做好产业转型,如发展工业遗迹旅游、以信息技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资源型产业的转移、升级基金,支持传统产业转移,培育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增长点;东北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可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有助于减轻潜在的减排压力;要继续通过植树造林、林地恢复、丰产林管理、采伐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控制等措施,增加森林固碳量,减少碳排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排  减排词条  经济区  经济区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分区  分区词条  八大  八大词条  
智库

 日中关系:走钢丝状态仍在继续

虽然出现了关系缓和迹象……2015年是日中关系经受考验的一年,从现在到夏天这段时间,各种左右两国关系改善走向的试金石正等待着我们。毋庸赘述,历史问题依然存在,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