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苏丹内战持续蔓延,美国对喀土穆(苏丹首都)实施了制裁,这给中国和印度的石油企业制造了商机。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这些国家的石油企业在苏丹迅速崛起。但是,随着苏丹政权分裂和南苏丹的独立,这一非洲第一大国政治愈发动荡,流血事件频发。为保护本国利益,中印两国均积极开展了外交斡旋以试图结束苏丹冲突。
卢克•佩蒂在他的全新著作《新的原油之王》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印两国的石油大亨。他曾花费7年时间辗转于苏丹、北京和德里之间,探访国有石油企业总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贝丝·沃尔克(后文简称“沃”):目前人们都在激烈地讨论中印两国对非洲的影响,而您却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忽视了非洲对中印两国的影响,您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卢克:印度和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将非洲作为进入全球市场的跳板,且作为两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地。苏丹是中国最大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选择的首个大规模海外投资国。苏丹和南苏丹就如同中石油试水其国际竞争力的试验田。非洲着实一直扮演着中印大型国有企业的练习场角色。
贝丝:是什么决定着这些企业的一举一动呢?
卢克: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5年前的十多年间,苏丹和南苏丹一直都是中印两国国有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宝地。但是苏丹和南苏丹国内的不安因素和政局动荡给中石油带来了持久的影响。
在苏丹和南苏丹,中印企业几乎都曾遭遇过绑架、暴力和盗窃事件。为有效应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它们基于自身经验,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对安保政策做出了适当的改进。它们为国外子公司安装了预警系统,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绑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开始采取迂回策略,通过参与海外政治提高安全性。近年来,它们不再仅仅依靠东道国政府,而是与当地社区、媒体和民间社会展开合作,积极参加国际非政府组织(NGOs)和苏丹民间团体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并与国际风险业务顾问公司交流。这些都说明这个向来以封闭著称的中国国企确实已经开放了不少。
中印企业在苏丹的遭遇也迫使双方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整体投资策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印石油企业首次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开始,它们就将足迹深入西方石油公司不愿涉足的国家,例如苏丹、缅甸和伊朗等国,希望藉此在国际石油市场扎下根来。而十年后这些企业发现,由于对这些动荡地区投资过多,一旦该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例如苏丹和南苏丹爆发的冲突和内战),企业就会面临停产风险,最终会导致石油产量和收入的大幅度下跌。所以现在他们正在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战略,努力开拓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来平衡自己的国际投资组合。
贝丝: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有没有受到国内外公众压力的影响?还是主要受经济因素驱动?
卢克: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有。中石油对苏丹的投资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抨击,从而导致中石油很难打开美国市场。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它不得不考虑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例如,美国的页岩气和天然气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企业也想分一杯羹。但是由于在苏丹的投资引起了美国公众的强烈不满,它们很难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我认为,中国国内正在形成一种良好的动态机制。这是因为随着中国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环境标准,中国企业正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这可能会对企业未来的投资行为(包括海外投资)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中国政府和习近平主席向国有石油企业施压,海外企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贝丝:中国政府针对海外企业制定的自愿性指导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
卢克:我认为对于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来说,当务之急是协调好在非洲那些只顾追逐自身狭隘利益的中国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中国政府正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对话,试图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政策来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指导。但是中国政府和这些国有企业之间的协调度还并不高。这些石油企业在中国国内实力非常雄厚。中石油就是过去的石油部,而中石化则是过去的化工部。直到现在它们仍在政府和党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贝丝:苏丹和南苏丹的石油产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卢克:随着苏丹石油产业的发展,苏丹的环境开始不断恶化,但若把矛头全部指向中国则未免有失公允。我们经常指责中国企业,因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们的环保意识都非常的差。但不得不提的是,苏丹和南苏丹对本国石油产业的治理并不完善。这两个国家都将石油产业的发展列于环境保护之上,因为任何环境或社会措施都有可能减少石油的产量和收入。而在加拿大等监管比较严格的国家,大部分中国企业都能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由于缺少法律的监管,苏丹的石油产业已经对当地生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首先,企业在进行石油地震勘探测量的过程中,通常会占用大量土地,有时甚至会破坏当地社区的农田。此外它们还修建公路,阻断了当地的河流,给农田灌溉带来了不便。由于缺乏投诉机制,当地居民无法就此投诉中国企业。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它会造成牲畜死亡、居民生病,从而导致居民对当地企业强烈不满(当地主要是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但是对此,人们并不报太大希望,因为连西方最先进的石油企业都可能无法做到自我监管。苏丹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中国企业进行监管,一旦它们违反相关规定便应遭到相应处罚。
贝丝:中印两国企业在投资策略上主要有哪些区别?
卢克:与印度相比,中石油和其他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的国际投资策略更加全面。中石油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通常能够带动整个价值链的发展,如在国外成立建筑公司和餐饮公司;而印度企业则与大部分西方企业一样,仅仅专注于石油勘探领域。由于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时能够为非洲国家提供很多其他服务,包括修建公路、提供建筑设施、提供就业机会等,所以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中国的石油企业优势更强。
贝丝:您在调研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卢克:一开始要想接触到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的员工非常困难。他们在面对研究人员和记者时并不能够敞开心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与外界打交道方面并没有太多经验的缘故。为了采访中石油的员工,三年的时间里,我辗转于苏丹和北京之间,但7年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当显著。历经7年,中石油员工终于能够向我及其他研究人员和记者敞开心扉。他们所面临的安全难题以及来自公众的压力使他们终于认识到必须要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观点。
贝丝:正在进行的反腐行动对石油产业有何影响?
卢克:反腐行动对中石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目前有几十位中石油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被中纪委拘押。由于被拘人数太多,中石油不得不储备后备人员,来接替被查人员的职位;此外中石油的海外投资活动也停滞下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本应于今年早些时候达成亚伯达油砂产业的投资意向,但在中石油董事长被拘押后,这一投资项目最终还是被搁置下来。
但从长远来看,中石油可能会变得更强、更高效,同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也会更加密切。一直以来,中石油以特立独行著称,对国内外法规往往不屑一顾。但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