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在北京召开了京津冀测绘地理信息协同发展第二次座谈会现场,展示了8幅专题地图,包括京津冀行政区划、综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人口分布、教育卫生、产业园区、沿海经济分布等八幅地图。三地的测绘部门,跨越行政区划的障碍,联合绘制地图,在全国都属罕见。
河北负责完成的行政区划、综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属于对地理、交通等基本信息的摸底工作,北京负责的人口分布和教科文卫图,反映的是人口的聚集度,人口流向,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而天津负责的产业园区和沿海经济图,则是对经济和产业布局的摸底。八幅专业地图,正切合了人口流向、交通设施、教育卫生、产业园区等协同发展的热点。
跨区域的协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搭班子组合做事的问题。编制《京津冀科教文卫分布图》时,如何找出能衡量三地科教文卫现状的标准是个问题,若比较三地每万人中高中、本科等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就会发现三地的统计年鉴相应数据统计口径和标准并不一致,有的细化到了大学本科人数,但有的只含混说高中以上。最终,在教育方面,确定了反映京津冀三地中学以上学校数、在校生人数和专职教师人数这3个数据。
当然,这并不影响八幅专业地图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如安邦一直强调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阶段性。最初级的阶段,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包括交通、水、电、气等。而交通尤为重要,据统计,河北目前与京津对接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共存在“断头路”里程达2300公里,县道、乡道则难以估计。可见,贵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一体化,在最初级的阶段都尚未达标。
第二个阶段,是产业的协同发展。盘点京津冀三地的十二五规划,北京和天津的重点产业,“重合项”达7个,双方都着重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节能环保等产业。河北也提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经济快速增长。可见,此项也不甚理想。
第三个阶段,是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分布,此项恰恰是京津冀三地资源分布最不平衡的一项。以教育资源为例,统计资料显示,比较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状况,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北京是河北的68倍;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专科、独立学院)的教职工数量,北京是河北省的1.1倍。在师资力量差异、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河北省和北京市、天津市均有较大的差异。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全国的人流都涌向北京,无怪乎北京的学区房能上10万一平米的天价。
第四个阶段,则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一体化,这属于心理和文化的层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引导经济要素和人口的流向,而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劣,则会对不同阶层的人口流向,不同阶段的企业选址流向产生影响,这些要素,最终会反映在文化和政治层面。
京津冀三地绘制的8幅专业地图,基本涵盖基础信息、经济、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各项领域,对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具有决策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