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廖建裕:从印尼看沙尔利事件

《沙尔利周刊》(Charlie Hebdo)事件震撼西方世界,对于东方世界,尤其是回教世界,也有巨大的冲击。世界回教徒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对于这个事件也做了反应。

1月15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文明合作对话中心”召开了以“沙尔利周刊的暴力:新闻自由与宗教生活的容忍性”为主题的会议。其中一名参与者是印尼第二大回教组织莫哈默迪亚的主席丁善苏鼎。他接受安塔拉通讯社记者访问时表示,全世界的回教徒,尤其是印尼的回教徒,千万不要被这些挑衅而做出过份的行动。他说:“我认为,回教徒对于羞辱回教的象征:《可兰经》、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影片及报章,不需要以极端的方式来反应,因为这对解决问题是毫无帮助的。回教先知不会因为这些羞辱而减少其崇高与神圣;然而,过度的反应只会造成‘回教恐惧症’与‘西方恐惧症’,这将使世界大乱。”他继续说,“我个人以及作为莫哈默迪亚组织的主席谴责枪杀《沙尔利周刊》的工作人员的行动,因为这不符合回教的教义。但是,我也谴责《沙尔利周刊》对于象征回教先知的羞辱。先知穆罕默德是非常神圣的,不能以任何理由冒犯与羞辱。”他同时呼吁:“全世界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讨论‘自由’的定义。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讨论过这个概念。”

很明显的,丁善苏鼎是在批评西方所提出的“言论自由”。这个“言论自由”应该是“有限度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自己的自由不能妨害到别人。他还说: 根据回教信仰,先知穆罕默德的像是不能画出来的。画先知像是对于回教的冒犯。

同日,印尼最大的回教组织“回教教士联合会”主席斯拉末也接受安塔拉的访问。他也谴责枪杀《周刊》12名工作人员的暴力行为。他甚至说这些袭击者可以被称为恐怖分子。之后,他也认为:西方应该开始尊重东方的思想,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应该与责任并重。 他说,那些袭击者是“愚人”,但是,重新出版的《沙尔利周刊》以先知穆罕默德为封面也是一样的“愚蠢”!像其他回教领袖一样,他认为言论自由不等于可以羞辱其他宗教。如果西方还是继续西方式的言论自由,那么,暴力事件将不会消失。他最后说,对于任何宗教的冒犯与羞辱都不被允许,更何况是对于回教先知回教不允许将先知的像勾画出来。新一期的《沙尔利周刊》以回教先知做封面,还书写什么“我是沙尔利”,这是对于回教的冒犯!安塔拉通讯社也报道:伊朗外长扎利夫发表声明,新一期的《沙尔利周刊》的封面是“羞辱回教”,是对回教徒的“挑衅”。巴基斯坦、尼日尔等回教国家也开始抗议。

印尼总统佐科也对此事件发表谈话。他呼吁各个宗教的教徒互相尊重,也提醒记者写报道时要谨慎。他极力反对诉诸暴力。当时还在阿拉伯访问的印尼宗教部长鲁克曼也受访。他指出,印尼人民不能情绪化,无论怎么气愤,都不能使用暴力。但是,他也希望西方媒体尊重其他的宗教,不要再画回教先知,因为这是冒犯回教,会引起回教徒的强烈不满。

印尼这个民主的、回教徒众多的国家,处在一个困境:一方面她接受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一方面又不愿也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就以《沙尔利周刊》为例子,其实,它不只是刊登回教的漫画,对于其他宗教也是百般嘲弄,对于国家领袖也冷讽热嘲,完全没有任何的顾忌。但是,无可否认,这份周刊最近对于回教的讽嘲,有增无减。西方国家似乎对于东方文化一无所知,或者是被唯我独尊的思想冲昏了头脑,一切都以西方为标准。如果西方国家继续这样操作下去,那么,亨廷顿的所谓“文明冲突”,可能会变成可怕的现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廖建裕:从印尼看沙尔利事件  印尼  印尼词条  沙尔  沙尔词条  事件  事件词条  
智库

 美智库:底特律复苏的三点启示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7月23日发表布鲁金斯学会副会长、布鲁金斯学会都市政策项目主管布鲁斯·卡茨和布鲁金斯学会都市政策项目成员珍妮弗·布拉德利共同署名的文章称,2...(展开)

智库

 国家自信:观察点、基础和成因

在汉语中,自信带有褒义,其字面含义是自己相信自己,是指人充分相信并坚信自己认识的正确性和行为选择的合理性。人们宣称自信或者对自己作肯定性评价,必须基于历史事实、...(展开)

智库

 转型中国的社会秩序构建机制研究

中国社会转型新时期,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社会秩序也将面临诸多构建与重构任务。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新发展,因为秩序是任何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