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作为日本经济“中期经营计划”的2014年

去年是不管谁都能感受到经济气氛变化的一年。经济开始稳步复苏、股价大幅上升、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利润额达到历史最高的企业层出不穷。以下,本文基于这样的趋势,对2014年日本经济和政策的中期走向进行探讨。

如果是上市的大规模企业,就必然会有汇总3-5年左右行动计划的“中期经营计划(中计)”。经济的运营不能只针对目前的趋势,重要的是立足于中期走向的视点。去年的日本经济,作为安倍政权经济政策的“安倍经济学”真正开始启动的一年,站在企业的角度,可以说是“中计”的第一个年度。一般对此的评价是完成得非常成功。但安倍经济学并不是实施一年就结束的政策。关键在于“中计”能实施到什么程度。

掌握经济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

掌握中期经济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政策能使宏观经济大幅摇摆。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动向影响政策的去向。在宏观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即使深知其中道理,现实中实施伴随痛苦的政策其实很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中,首先安倍经济学“中计”的第一年在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开始启动。确实,可以说安倍经济学对去年的经济及市场状况的好转所做出的贡献不小。但是,回过头来看中期阶段,在2008年秋,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雷曼危机、2009年以后发生了影响世界经济的欧洲债务危机、和“千年不遇”的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这些不可抗力的消极打击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持续不断。但这些影响到了2013年开始减弱,因此在某个意义上可以说,经济是在自然的外界力量下开始复苏。汇率、股市的变动也是必然所致。

更者,从长期观点来看,还因为经济处于容易走向复苏的好时机里。从1990年泡沫经济崩坏后,日本经济走向“失去的20年”,以不良债权为首,泡沫时负资产的影响也大致消失。在这样的好环境里实行的安倍经济学,确实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虽然历史里没有“如果”这两个字,但如果在相反的情况下实行同样的政策,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2014年是真正应该实行日本经济中期经营计划的一年

笔者并不是想对安倍经济学泼冷水。在经济推动政策的这个无比难得的好机会里,笔者认为2014年作为“中计”的第二个年度,研讨并推进重要的经济政策含有重要意义。重要的经济政策为首的是对财政重建的布局。其最大的焦点之一就是提高消费税率。虽然已决定4月份提高消费税率,但问题在于2015年是否还要再次提高。回顾政策计划,到年底为止作出判断迫在眉梢。

对于消费税率,大部分日本民众害怕提高消费税率会使经济衰退。但这样的恐慌是在97年4月提高消费税率之后才形成的。第一次提高消费税率(89年4月)是在泡沫经济末期的局面下进行的,但之后,经济增长维持到91年初。而且,从以欧洲经济为中心的海外各国的经验来看,提高消费税率未必会造成经济衰退。

回顾97年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去年相反,即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经济也处于低落的环境里。未解决的不良债权问题达至顶点,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到了火山爆发前的状态。并且,还发生了亚洲货币危机,给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提高消费税率为中心的财政重建的措施,存在着使经济进一步后退的因素,但能否说它是主要的原因,笔者对此感到疑惑。但在那时所留下的印象,致使提高消费税率这件事永久封印。可以说这是改变经济政策走向的代表例。这次提高消费税率,对能否解除以往的封印,消除民众的恐慌含有重要意义。

提起与财政重建的关联,社会保障改革也是不能拖延的重要课题。它虽然在政治上是高难度的课题,但作为导入加强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等措施的时机,在经济复苏的局面里对此课题进行探讨显得更为有利。

除财政重建之外,经济政策上的问题也堆积如山。比如,促进产业的新陈代谢也是提高日本经济增长及竞争力时无法回避的课题。但在新陈代谢的过程里,伴随着痛苦的参入者们不得不从市场退出。从为了减轻痛苦的意义上来看,经济复苏的局面对实施政策也是有利的。

如果众议院不解散的话,到2016年为止日本不会进行国政选举。到那时为止,对现任执政党来说,可以称之为“黄金3年”。但是,就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认为可以松一口气时,2014年作为真正启动日本经济中期经营计划的年度,才是真正关键的一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词条  中期  中期词条  作为  作为词条  经营  经营词条  计划  计划词条  
智库

 改革语境下的农业、农村与农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农条款解读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但就农村来讲,在仍有接近7亿农村留守人口、其中近3亿农业劳动力的情况下,要保障农民基...(展开)

智库

 中国经济最让人担心的不是创新

三个重要变化最近几年新常态的提法比较多。新常态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我们研究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新常态本质上源于一种结构性调整。其中有三个重要变化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展开)

智库

 金融政策应尊重金融规律

一、中国的金融抑制现象中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重规模、轻机制”,金融体系规模很大,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如果将中国金融体系做一横向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