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同时戴两顶帽子。但本月早些时候我在新德里的那几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我在印度主要是以当前的身份——英国首相抗耐药性(AMR)评估小组主席。但我的访问恰逢印度出台2015—2016年预算——总理莫迪任期中的第一份预算。从我的其他兴趣和经验出发,我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在最近修订了GDP数据后,印度经济增长略快于中国(以真实值衡量)。十多年掐按,我对金砖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研究的一个关键论断是,在这个十年的某个时点,印度将开始以快于中国的速度增长并持续这一状况数十年。
原因很直白。印度人口结构大大优于中国,而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和增长率是驱动其长期经济表现的两大关键因素之一——另一个是生产率。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印度劳动力增长率将给印度带来相当于欧洲大陆前四大经济体现有劳动力存量总和的新增劳动力。印度城市化不如中国,它正处于从这一过程中经常伴有的各种有益力量中获益的早期阶段。
但有一个问题很棘手。在生产率方面,印度一直落后。除非找到改善办法,否则印度人口结构将成为负担而不是优势。
在这方面,莫迪的第一份全面预算并无任何显眼之处。但如果多项计划得到成功实施,印度经济应该能够获得真正的提振。事实上,预算的主要特征是所承诺的公共部门基础设施投资,即使这会让明年的赤字从占GDP的3.6%增加到3.9%。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印度应该着重投资支出,因此我欢迎这一变化。预算还包括了众多其他有裨益的措施,如降低公司税率和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
我作为AMR评估主席的访印之旅让我看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信号。在我的书《增长地图》(The Growth Map)中,我描述了让我永生难忘的第一次吉尔刚(Gurgaon)之行。吉尔刚是德里附近的一座都市,是地区金融和工业枢纽。吉尔刚坐落着许多腾飞的科技企业,而在这次访问中,我拜访了一家印度领先的诊断公司——SRL诊断公司,它正在开发能够改善抗生素使用的工具。
上一次我从新德里奥拜罗(Oberoi)饭店前往吉尔刚,30公里的路走了两个半多小时。尽管新的高速公路还在建设,但施工现场布满了车辆和动物。结果,交通一团乱麻,根本无法进行长途旅行。
我总是对自己说,下一次故地重游我还会走和原来一样的行程。我很高兴看到这次出发只走了不到一小时,体验也不再像上次那么戏剧化了。此外,我所乘坐的饭店车辆还提供免费Wi-Fi——我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
笃定地认为印度很快就会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是,考虑到印度的投资环境正在改善,这一时刻恐怕不会太遥远了。到2017年,印度有望超过意大利和巴西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到2020年,它很有机会超过法国和英国成为第五大经济体。
但是,超越德国和日本需要印度把步子迈得更大,特别是在教育、卫生和经济政策方面。印度需要大幅改善其教育系统,包括中学和本科阶段教育,并在基本环境卫生方面也取得类似的重大进步(更不用说实施我的评估报告所建议的遏制AMR的错失了)。
这些发展加上更稳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框架,或许能带来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所取得的两位数增长。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就要看印度决策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