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中为何对“新型大国关系”态度冷热不均?

中国观察家很快意识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最近的北京之行中并未提及“新型大国关系”。然而,中国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七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十一月中旬的中国版习奥会上多次宣传这一框架。

习奥会后,新华社报道称,习近平与奥巴马“承诺推进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奥巴马)愿意……推动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暗示着奥巴马不仅接受,而且还积极支持“新型”这一概念。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始终在谨慎地避开这一话题。

习近平去年在同奥巴马的“庄园会晤”中,用三句话对“新型大国关系”做了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强调对话,客观看待彼此的战略意图。二是相互尊重,包括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三是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促进共同发展。

“新型大国关系”反映了中国希望营造更有利于其发展的国际环境的愿望。从朝代兴衰到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向西方开放,中国一直认为自己深受历史的影响。中国认识到历史上新兴大国与既有大国之间的冲突,希望借助“新型”框架避免重蹈覆辙,并希望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实现和平崛起。

与此同时,中国希望获得平等的对待。通过使用“大国”(主要指中美两国)这一词语,中国意在将自己置于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美国对这一概念的支持将意味着美国承认中国的实力和力量。这也是新华社在暗示奥巴马支持两国间的平等和尊重这一概念时试图传达的信息。

此外,中国领导人相信“新型大国关系”能促使两国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行为准则。中国在这一概念中强调尊重“核心利益”,突出中国的领土主张。中国试图更为明确地划分美国和其他周边国家需要严守规则的领域。美国实用这一术语就意味着它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相互尊重彼此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愿望的核心。

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能遏制中国崛起的超级大国。通过增强人们对中国已成为一个受认可和尊重的大国这一观念,习近平主席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更强的民族自豪感,获取政治资本,巩固在国内的权力。

在太平洋的另一岸,美国中国提出的这一概念表示怀疑。美国对于该地区的盟国对美国采用“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的解读尤其敏感。传统上,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接受其他国家制定的新的地缘政治框架毫无兴趣。有人担心,如果美国承认中国提出的这一概念,这不仅意味着奥巴马在双边关系中屈居次位,还说明美国承认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作为现存大国的实力也在下降。

然而,白宫的主要障碍是其对中国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华盛顿不喜欢中国试图赢得外国承认其“核心利益”的概念设计,认为这是非常暧昧的领土要求。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试图获得美国承认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领土要求而设立的“陷阱”。

此外,美国十分关心该地区邻国对美国支持这一概念行为的解读。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强大的中国关系会威胁到他们的安全联盟,并加剧被抛弃的恐惧。其他较小的国家(如菲律宾和越南)担心紧密的伙伴关系会有利于中国的扩张。由于重要盟友的此番担忧,美国不愿意冒扰乱区域安全平衡之险。

北京和华盛顿如何协调他们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不同态度?如果中国试图赢得美国对这一概念的支持,它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做出改变,表明其致力于实现区域稳定和繁荣的决心。中国需要密切关注他国对自身行为的看法。新型大国需要承担的责任是:表达较小的亚洲国家的诉求,推动亚太地区的利益。如果中国不采取实际的行动,这一概念将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美国也应该重新评估其在“新型大国关系”中的地位。这一概念有助于摒弃旧的思维方式,挑战现实主义思维,消除冷战思维。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表示,美中两国共同繁荣,或者双双失败的情形都是可以想象的;一方繁荣,另一方失败的情形却很难想象。

中国提出的这一概念与美国领导者和拉里·萨默斯等学者的世界观有相似之处。美国能够制定更好的战略,应该以大局为重:只要“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能够引导并鼓励中国采取非对抗性的外交政策,那么它就是有建设性的,有益的。

注:

本文为瞭望智库摘编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报告 “Chinese Enthusiasm and American Cynicism Over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时间为2014年12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中  美中词条  不均  不均词条  冷热  冷热词条  大国  大国词条  态度  态度词条  
智库

 网络时代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分析

中国已进入网络亦即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已成为一个网络社会。网络不仅对产业结构,而且对社会结构,对人们的观念、行为取向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对人的潜能开发,均产生着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