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更深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更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并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蓬勃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目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八大交易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开始具备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基本条件。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跨境流动,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资本流动及官方储备的主要货币。2014年,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币计价在涉外经济统计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海关总署从2014年1月起以人民币为主公布各项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从2014年1月起,以本外币同时公布国际收支、外债等统计数据;商务部从2014年4月开始,以人民币对外公布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数据。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取得新进展。从2014年6月开始,将个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展到全国,逐步扩大境内外人民币资金统筹使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带动各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加快。2014年11月起,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可采用人民币形式投资境外资本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不另设额度审批,以实际募集规模为准。同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也获得进一步发展,截至2014年末,RQFII试点已拓展到1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8700亿元,118家境外机构获得RQFII资格,95家获得投资额度,累计达2997亿元。人民币清算行的全球布局初具规模。2014年,人民银行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韩国首尔、加拿大多伦多等八个地区指定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加上2003年在香港及2013年在新加坡设立的清算行,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人民币清算全球网络。

2014年是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将彪炳中国金融史册。一是发行国外人民币债券获得成功。201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在伦敦成功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实现我国准主权债在主要发达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历史性突破。这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包括短期、中期、长期,有利于完善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拓展伦敦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英国政府发行首支3年期30亿元人民币国债,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同时英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宣布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标志着人民币的储备功能开始得到西方国家认可。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境外国家,人民币也继美元、欧元、日元、加元之后,成为英国的第五大外汇储备。另外,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也先后于2014年10月、11月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目前,全球已有30家央行与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储备功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三是沪港通推动资本市场开放。2014年11月,我国启动沪港通试点,强化上海、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沪港通打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拓展了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范围,开启了人民币投资的新渠道,实现了由跨境直接投资、外国债务与借款向跨境证券投资的逐步深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另外,沪港通采用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人民币在两地有序流动,有利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开人民币管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四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过去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影响,主要依靠国内需求,通过供求关系调整影响市场价格。2014年11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降息,随后现货黄金涨幅超过10美元/盎司,最高触及1200.6美元/盎司;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铜一度上涨0.7%,达到6710美元/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曾升至76.77美元/桶高位。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标志着人民币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重大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风险挑战错综复杂,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经济总量方面,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6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国家。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经济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巨变,更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对外贸易方面,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按美元计,进出口总值4.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2014年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有望达到12.2%左右,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一百多个国家将中国视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为人民币国际化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外投资方面,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28.9亿美元,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如果考虑我国企业在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约1400亿美元,超过我国利用外资总规模约200亿美元,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重要机遇。在美国经济复苏逐渐稳固、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市场升息预期增强的背景下,各国央行纷纷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国际货币政策在整体宽松的态势下加剧分化,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欧元对瑞郎1.20的汇率下限并降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瑞郎对欧元汇率一度暴涨41%,瑞士股市狂泻8.7%,避险情绪引发纽约原油全天振幅近10%,黄金跳涨3%,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跌14个基点。1月22日,欧洲央行宣布正式启动QE,推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购债计划,欧元兑美元汇率随即跌至11年来低点。总体看,世界经济低位不均衡复苏的发展态势和货币政策的日益分化,导致主要货币币值不稳,汇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资本流动更加无序,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比较而言,近年来人民币币值较为稳定,呈现缓慢升值态势,2004~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8.2765降至6.119,人民币升值35.26%,其中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实施以来,人民币仍然稳中有升,升值11.66%。以我国超过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坚强后盾,人民币正在成为信用良好的硬通货,逐渐被周边乃至世界各国认可和接受。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世界总人口六成,经济总量占比近三成,但近年来多数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都希望倚重中国来发展本国经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赢得更多发展机会。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通过以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投融资合作,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贷款份额,将显著增强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和贷款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此外,“加强货币流通”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元币值波动较大,给能源产品计价及贸易带来一定汇兑损失。我国既是能源进口大国,又是贸易大国,为了避免汇率损失,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和企业愿意在能源计价和贸易结算中选择币值更稳定的人民币

区域性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舞台。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代表,多次在上合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等多边金融合作框架下,推动开展本币使用、授信、结算等方面的合作,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2012年3月,金砖五国开发银行就多边本币授信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分别签署协议,旨在推动金砖国家间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同时,我国推动设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金融机构,也可以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美元出资,但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可以用金砖国家货币来结算。而且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户上海,必然带动大量跨境资本流动,将推动自贸区国际资本运用和管理实现创新和突破,给自贸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均由我国主导设立,对结算货币选择拥有较大话语权,更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等自贸区的陆续建立,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多以来,“一行三会”出台了50多条金融创新举措以促进自贸区发展,其中包括许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在自贸区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集团公司集中调度、统一使用境内外关联企业的自有资金提供便利,使人民币纳入其全球资产配置之中;建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分账管理模式,在自贸区内形成与境内其他市场有限隔离、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环境;允许自贸区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实缴资本的一定倍数内,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促进人民币跨境流动;在自贸区建立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等等。2015年2月12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简称《实施细则》),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用风险转换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优化境外融资结构。《实施细则》将本外币融资纳入统一的政策框架,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改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为自贸区内企业通过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从境外融资提供更多便利,给予更多自主选择权,有效降低融资及管理成本,率先建立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路径和风险管理方式。目前,在上海自贸区继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我国又设立了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并且还有不少省份依托各自区位优势积极申报自贸区,上海的有益经验将在新设自贸区复制推广,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水平,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国内金融市场不够成熟,金融工具欠缺,金融产品单一;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境外缺乏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人民币输入输出比例失调,降低了使用效率和境外持有者的积极性;缺乏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削弱了资金价格信号的功能,影响了人民币的自由流通;等等。客观地看,按照货币国际化的一般标准,人民币“走出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结合世情、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结构调整的步伐正逐步加快,必须改变“贸易大国、货币小国”这一矛盾,推动人民币成为能结算、可兑换、能投资、可保值的国际货币,这是发展所需,也是大势所趋,必须抓住机遇稳妥推进。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以资本输出提高人民币境外接受度。从美日经验看,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人为制造资本项下逆差,大大加速了美元国际化进程;日本“黑字还流”同样是通过持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向世界各国提供日元流动性。从当前形势看,大幅提升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人民币资本输出,不仅能向境外有效提供人民币流动性,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双顺差”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提出的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25万亿美元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提高对外投资质量。可以考虑通过适当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跨国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在转移产能、扩大市场、抢占渠道和获取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改变当前对外投资以外币为主的局面。

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以产业全球布局促进人民币走出去。日本在对外日元贷款操作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帮助对象国建立与日本经济相衔接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大部分机器设备是用日元贷款购买的日本产品,且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正是日本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目前,我国同样面临推动产业全球布局、不断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内在要求,应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资金需求较强的机遇,积极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进一步加大支持中资企业在能源资源引进、优势产能输出,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境外重大项目的力度,推动核电、通信、高铁、装备制造等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医疗、农业、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援助和信贷支持中,也可适度扩大人民币使用的范围和数量,增加人民币在当地的存量和流通。特别要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对外援助、投资、贷款等手段,有序转移产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购买我国产品,引导更多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增加人民币回流渠道,形成产品流、资金流循环互动的良好局面。

促进离岸市场建设,以资金顺畅流动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加快构建以香港市场为主导,伦敦、新加坡、悉尼、多哈等多个市场并存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建设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加大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力度,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利差,降低国内机构、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引导离岸人民币有序回流。通过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可以形成、完善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为相关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提供透明的定价基准。不断构建、完善债券跨境发行平台,推动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形成规模,为离岸人民币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工具,避免跨境人民币投机套汇、无序流动,增强人民币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逐步推动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可充分利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从进口比重较大的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做起,稳步提升金融交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证券等资产的比重,争取国际市场定价权。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以多边性安排提升人民币使用效力。国际机构的多边性有利于投资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发展,降低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阻力及国际舆论压力。从“黑字还流”计划的实施来看,日本向境外输出的日元,绝大部分是以向世界银行、IMF等机构提供日元资金的方式实现的,不仅大大提升了接受方使用日元的意愿,也有效促进了日元在境外的沉淀。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大力开展与世界银行、IMF、亚洲开发银行以及我国入股的非洲开发银行、正在筹备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合作,采取成立人民币特别基金、人民币银团贷款、人民币援助贷款和非约束性贷款等多种途径提供人民币资金,通过政策性、开发性贷款和商业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输出人民币。特别要在我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成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中,优先使用人民币开展业务,奠定人民币在重大项目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利用好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复核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构成的有利时机,争取尽快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步伐。

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最大的债券银行和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始终站在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前沿,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末,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大额合作、向境外银行授信、出口信贷等方式,向亚太、拉美、非洲等地区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564亿元;与委内瑞拉在能源资源关键领域实现人民币结算;自2007年作为首家境内金融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累计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280亿元,余额150亿元;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总量达到4116亿元;自主开发跨境支付信息系统,促进人民币贸易与投资结算的便利化;援助老挝央行,建设银行(6.04,0.00,0.00%)卡交换系统,推动中国支付标准走出去,促进双边银行卡支付互联互通。

国家开发银行将充分发挥中长期投融资银行和债券银行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积极推动境外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在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国际资金加速流出亚非拉新兴市场,特别是上合地区及东南亚等我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不稳定性明显上升。国家开发银行要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在上合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等多边金融合作框架中的影响力,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大力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投融资使用,特别是配合“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项目建设,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与服务国家经贸外交及能源安全战略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规模。二是促进合作国政府间金融合作。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政策,也取决于国外的认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非洲、拉美、上合经济组织、东盟等业务开展较为深入的地区,依托境外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装备制造、农业、民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双边政府加强金融合作,为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使用争取政策支持,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探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加快海外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跨境人民币业务品种,积极建设海外直接投资平台,扩大境外人民币银团贷款规模,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援外资金与贷款资金的结合,提高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家开发银行境外发债规模和品种,探索境外人民币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为周边地区企业使用人民币提供保值增值、投融资的渠道和机会。四是推动境外人民币金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债券银行优势,以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为桥梁引领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发行多期限人民币债券,代理发行人民币公司债、可转换债等,促进境外人民币资金价格机制的形成。加强与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及当地银行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开展利率互换、货币互换、人民币远期购售协议等业务,完善境外人民币避险工具体系,增强当地金融机构或企业对人民币资金的持有意愿。此外,国家开发银行还将充分发挥香港分行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投贷债租证”综合经营功能,将香港分行发展成为国家开发银行产品创新中心、资金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结算单据处理中心,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五是着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按照一般规律,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应先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再成为投资货币,最终成为储备货币,成为结算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国家开发银行将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试点范围,为境外贷款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综合服务。同时,利用政府合作优势,推广老挝模式,援建周边国家央行支付系统,推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服务境外同业的能力,输出我国金融软实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稳妥  稳妥词条  国际化  国际化词条  推进  推进词条  积极  积极词条  人民币  人民币词条  
智库

 度量中国40年变化的坐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变,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度量和评价所发生的变化,是一个可讨论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是积极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