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金融环境的变化给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了新挑战。而新形势带来的新任务、新挑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应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日前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本次“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农业部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等出席会议并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会上就宏观经济形势做专题报告。
2003年—2005年,李伟曾担任银监会副主席并分管第二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实施和全面推进,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转折阶段。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一名老兵,虽然岗位几经转换,但他坦言“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一直情有所系、心有所向”。
在致辞中,李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已发生了阶段性转换。传统资源能源高消耗、依赖产能扩张和廉价竞争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已难以为继。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发展提质增效进入关键阶段,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正发生变化,尤其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与传统的内涵已有历史性的拓展,这不仅要求金融机构满足家庭农场、专业生产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融资需求,提供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而且要求为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有效的融通资金。从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来看,则要求金融机构的服务更加便利,并从传统存取汇兑向信贷、保险、投资、理财等多个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李伟表示,金融环境的变化给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了新挑战。一是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涉农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上升。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风控机制,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问题。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改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结构,需要金融服务更好地与之匹配,要通过产品创新支持农业生产主体发展。三是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资金成本上升。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效率,有效控制成本风险,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金融的发展,一些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正在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例如,P2P、众筹、网络银行等,正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迅速拓展业务渠道。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以及自身的定价能力和风控水平。而与这种需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除经营监管体制之外,突出矛盾就是金融人才不足的瓶颈。
李伟认为,新形势带来的新任务、新挑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应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农村金融大力发展。他认为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任务繁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深化农信社改革,提高农信社内部治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如何改进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控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各种金融活动的风险,规范金融秩序,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发挥农村供销社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如何改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上述问题有的已有答案,但还需进一步落实。有的尚未破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