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探析

2010年以来,德法等西欧国家疲于应对层出不穷的欧债问题及其负效应,在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方面进展乏力。中国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凸显。2012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波兰华沙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提出了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12项具体措施。[1]2013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的建立为拓展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各领域合作搭建了新平台。中方愿同中东欧16国一道,不断探索合作方式,充实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规模和水平,推动合作取得更多成果。[2]

尽管中国一再强调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但囿于双方意识形态和制度差异,中东欧国家对华关系经常处于波动状态。中国对转型后的中东欧国家的了解不够深入,部分中东欧国家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有疑虑。如何更好地增信释疑,向中东欧民众展示一个真实、友好、负责任的中国,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的重点所在。本文在总结、探讨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进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略陈管见。

一、实践与进展

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以其民众、企业、团体为主要对象,长期目标是建构性的,旨在加强同中东欧国家已有的外交关系,提升中国中东欧国家民众中的良好形象;中期目标是合作性的,主要是建立与当地政府、民间机构的联系,介绍本国国情和政策理念,加深相互了解与合作;短期目标是防御性的,破除中东欧国家一些媒体和舆论负面宣传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消解中国在该地区投资活动面临的压力。鉴于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和误解,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的着力点以中短期目标为主,即大力推动文化交流,改善中国中东欧投资软环境,尤其注重对中东欧地区重点国家的投入与合作,以点带面。

秉持以上宗旨,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分别从政治、经济和认知等层面展开。在政治与社会层面,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的首要目标是让中东欧民众理解中国的政策、做法、国情等,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展开。一是政府公关。最直观的是中国领导人与当地民众的交流。近些年,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东欧期间参与的与公共外交相关的活动日益增多,如到对方高等院校发表演讲、接受对方媒体现场采访、与相关企业员工开展联谊活动、举办社会各界名流参加的宴会活动、去旅游景点游览等。如2012年5月,时任副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匈牙利期间,参观了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并观看了该校学生和匈牙利禅武文化中心青年的表演,与学校师生合影留 念。[3]这种领导人在非正式场合的形象传播和塑造对展现中国领导人的良好形象,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注入了强劲活力。

二是媒体外交。中国政府运用新闻、出版、无线电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手段,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增进中东欧国家公众对中国的真实认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使用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波兰语等7种语言对中东欧国家广播,占其43种对外广播语种中的近1/6。旨在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主要提供新闻、文化和经济类信息。包括环球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和播客平台等新媒体在内的多媒体集群网站“国际在线”同样囊括了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语言。它们作为向中东欧国家宣传展示中国的窗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中东欧各国大使馆网站上,都有“走进真实的新疆”、“西藏今昔”等中英文双语网站的链接,释疑所在国民众所关心的中国内政问题。此外,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定期地举行记者招待会、政府发言人以及政府官员接受外媒采访等活动,也是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宣“走出去”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引进来”的重要作用。为了让中东欧国家更好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组织、来自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共17家媒体记者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记者组成的“十八大后看中国”联合考察团于2012年11月19-29日辗转上海、贵州、山东、北京等地,对中国经济、社会、民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报道。[4]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精英为中坚的团体外交。近10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政党的党际高层交往进一步密切,双方青年、妇女组织、智库交往 以及各个层次的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交流、交往的方式更加丰富。[5]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中东欧16国50多个议会党团、地区性政党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这些政党日益成为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成为促进中国与欧洲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2011年克罗地亚议会、黑山议会和罗马尼亚参议院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全国政协代表团进行友好访问。[6]2012年5月17-29日,应保加利亚、波兰执政党及罗马尼亚政府和执政党邀请,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率中共代表团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7]根据中国加强与中东欧合作的“12项措施”,中国计划于2013年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邀请双方青年代表出席,以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此外,中国还在亚欧议会伙伴会议等多个国际性和地区性议会组织中展开了与中东欧国家的多边交流。在团体外交方面,作为海外最大、也是全球唯一的跨国洲际华人社团组织,欧洲华侨华人联合会有24个国家200多个华人社团参加,其中有27个社团和合作单位是来自中东欧国家,包括克罗地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斯洛伐克中国友好协会、捷克青田同乡会、罗马尼亚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中波经济文化协会、匈牙利华人妇女联合会等。这些华人社团不仅在本团体所在国家为维护华人利益,加强中国同所在国的友好联系积极努力,并且参加到欧华会在全欧层面上支持华人华侨事业和促进中欧关系友好发展。

四是智库与学术交流。目前,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学术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化。2012年在加强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12项举措”中,中国政府计划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中方愿每年提供200万元人民币,支持双方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学术交流。[8]2012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在北京成立中东欧研究分会,同时由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筹)主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国际研讨会”。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等在研讨会上发表重要演讲并向与会学者对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全地区合作做了多视角的观察与阐释,对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发展作出积极预测和期待。[9]

在经济层面,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主要依托双边或多边平台,以期在扩大双方经贸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以经促政的目的,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配合“首脑外交”和重大外交机制建设而开展的经贸促进活动,包括组织企 业家代表团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举办经贸洽谈会、研讨会等。如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2010年在波兰访问期间,中波双方企业界代表签署了中波经济、技术合作等5项合作文件。[10]同样,在接待随外国领导人访华的经贸代表团过程中,中方也会通过举办各种经贸论坛、洽谈会和座谈会,加强双方的交流,如2011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来访的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共同出席中波经济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波两国政府和企业代表4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11]

利用现有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交流,开办各种投资交流论坛,派遣“投资促 进团”到中东欧国家推进投资,加强信息交流与经验共享,尤其是邀请中东欧国家官员来华培训,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两届。[12]截至2012年,已举办7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2012年中国商务部举办“中东欧国家经贸官员研修班”,来自中东欧12个国家的21位经济部、贸易部和外交部司、处级官员就“中国国情介绍”、“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专题进行了学习,并赴江苏无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13]2012年8月14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在京召开“地方和企业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座谈会”,数十家中方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中东欧国家代表出席。[14]此外,中国还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等多个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中展开与中东欧国家的多边交流。中国经社理事会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圆桌会议已举办11次,包括波兰、匈牙利等欧盟新成员国都积极与会。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与中国经社理事会共同主办的2012年“夏季学校”在上海举行,几十名来自中东欧国家的青年学员围绕“经社理事会与可持续发展” 这一主题,开展学习交流。[15]在双边层面,中国商务部和波兰经济部共同主办了“2012年中国-波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来自电力、建材、通讯等行业的40多名中国企业家与100多名波方企业家进行了对口交流。[16]2012年中国驻捷克使馆与捷中友好合作协会联合举办中捷企业对接招待会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1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匈牙利企业家与雇主协会签署成立中匈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同时与罗马尼亚工商会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并多次共同举办双边经贸活动。如2012年中罗政府经济合作联委会第22次会议召开并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协定。[18]

在日常经贸交流中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也是中国公共外交的路径之一。中国贸促会在中东欧参加展会期间,一般都开设专门区域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如在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中东欧展览会上,《中国贸易报》、《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商务指南》、《中国出口商品大全》等刊物都有陈设。中国贸促会英文网站上发布贸易投资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等,也都是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在经济层面的体现。此外,中国政府还借中东欧国家在华经贸机构开展公共外交。

在认知层面,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主要是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投射来消弭当地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增进其对中国价值观的理解。一是加强文化交流。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将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置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2009年以来中国文化节在波兰、保加利亚等多个中东欧国家陆续举办,包括中国文化节音乐会、当代艺术作品展、当代水墨画展、中国国庆图片展、中国电影周等文化活动。这对于加强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19]每逢春节,许多中国中东欧使领馆都举办“欢乐春节”等活动,让驻在国公众感受中国春节的气息,感受中国文化。如2013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叶皓为近百名阿友华人士和汉学家举办新春招待会;中国驻保使馆主办“欢乐春节”大型中国文化系列展示活动。到“保加利亚大商场”过中国年更成为不少保加利亚人热议的话题。[20]二是积极在海外推广、传播中文。截至2012年,波兰、捷克等12个中东欧国家已成立了23所孔子学院和58个孔子课堂。[21]网络孔子学院目前所使用45种官方发布语言中有近1/5为中东欧国家语言,[22]极大地方便了中东欧国家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2012年9月,保加利亚中国语言与文化校际联盟成立,目的是 在保加利亚的中学推广中国语言与文化。[23]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向中东欧16国提供5000个奖学金名额;支持16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未来5年计划邀请1000名各国学生来华研修汉语。中国教育部计划2013年在华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加强高校校际交流与联合学术研究,未来5年派出1000名学生和学者赴16国研修。[24]三是开展“城市外交”和“文化外交”。目前中国各省市已经与除黑山、爱沙尼亚外的14个中东欧国家的100个省、州、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省州”关系,其中“友好省州”41对,“友好城市”59对。[25]上海市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作为友好城市轮流举办“上海日”和“萨格勒布日”,促进文化、教育、经贸交流。[26]这些友好城市间的友好往来对中东欧国家加深对中国的认知,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2010年,中东欧国家民众赴中国旅游的人数接近20万,首站前往中东欧国家的中国游客超过6万人;2012年11月还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产品专场推介会。[27]

总之,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的实践立足于政治、经济、认知三个层面,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展开,且目标各有侧重。在政治层面,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外宣方式,努力让中东欧民众理解和接纳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内政外交方针;在经济层面,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中,就中方如何在遵循市场化、商业规范和当地法律法规方面的措施向对方说明;在认知层面,依托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魅力,努力让中东欧国家相信中国是国际体系中一个值得信赖的、有能力、有意愿为世界和平做出积极贡献的成员。

二、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公共外交已经构建出比较清晰的路线图,并展开前述种种实践,但就增进中东欧公众对中国发展现状和内外政策的了解和信任、消除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疑虑、扭转中国中东欧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失衡状态这几方面而言,其效果距离中国的期许仍有不少差距。可以说,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的效果在客观上受到中东欧对华关系三重性——政治关系多边化、经济关系双边化及安全关系北约化的制约。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各国相继提出以加入北约和欧盟为优先目标的“融入西方”战略。[28]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保持双边关系的同时,也参与欧盟对华多边关系。同时,中东欧国家将美国领导的北约作为其安全保护伞,极其重视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基于此,中东欧国家对华态度可概括为在经济上视中国为发展机遇,政治上对中国进行批评,安全上对中国的军事实力感到忧虑(介于对抗与合作之间)。中东欧各国对华政策都具有较浓厚的务实主义色彩,重点在于经贸领域,即扩大对中国出口和引进中国投资。在欧盟对华外交层面,中东欧国家对中国价值理念的否定主要通过欧盟层面的外交进行公开表达。如在西藏问题上,2008年斯洛文尼亚曾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发表主席声明,“欢迎”中国政府与达赖私人代表进行对话。[29]中东欧国家对华安全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约对华政策,其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抱有疑虑,甚至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其在有关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的态度受到美国政策立场的影响。[30]这种三重性因素对中东欧国家对华关系和欧盟对华关系都产生影响,也直接导致了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投入与效果之间的落差。

其次,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的效果受制于该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曾经共同的意识形态虽有助于中东欧国家民众了解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然而,原社会主义国家在发生制度转轨后表现出比西方国家更强的反社会主义制度偏好,往往容易在新生代中形成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如有波兰学者就指出,冷战结束后的20年,波兰没有将中国看作是重要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对中国政治体制的看法问题。[31]中东欧国家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因为受到1989年以后双方关系冷淡的影响,对华认知存在断层。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主要通过西欧诸国的权威媒体、出版物等间接方式获得。[32]这种认知的缺乏客观上也给中国开展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带来了难度。

与1989年之前相比,冷战后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以往基于相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国家间关系不复存在,同时,随着老一代政治家离开政治舞台,中国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基础日渐薄弱。继而,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容易为双方关系间的敏感问题所干扰。部分中东欧国家在两岸关系上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中东欧国家主要政党之一的民主党经常鼓吹发展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33]波兰国内右翼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将西藏问题与人权、反对共产主义体制挂钩,成立了所谓的“波兰西藏人友协”、“西藏团结日”。2008年9月,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参观捷克议会时,少数捷克绿党籍议员竟当场展示“雪山狮子旗”。2010年,达赖应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市当局邀请,为当地大学和中学作名为“青年人价值观”的演讲,期间斯前总理雅内兹·扬沙等人会见了达赖。在西藏问题上的态度成为中斯关系的一个主要冲突点。中国为了让斯洛文尼亚政府更好地了解西藏的现实,曾在2006年斯总统德尔诺夫舍克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之际特意安排其赴西藏访问。但是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声明等并没有有效传递给众多不明真相的中东欧民众。[34]

最后,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的效果受制于中国对欧整体公共外交存在的缺陷。中国公共外交的体制设计往往难以及时处理和灵活应对欧洲公民社会的认知需求。欧洲的许多核心价值理念有着西方性、后主权和后现代特征,一个崛起的中国在欧洲人的眼中仍然是不同于西方价值共同体的“他者”。[35]有时中国公共外交的官方色彩过于浓厚使欧洲民众难以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36]甚至加深了欧洲民众对中国一直精心构造“什么是适合被知道的”宣传体系的负面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国家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得以完善,社会政策逐步向欧盟期待的方向发展,中东欧公民社会日益强大。[37]目前看来,中东欧国家的欧洲化进程不可逆转,已经确立了认识世界的西方化视角。中东欧民众也更乐于接受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所发布的信息,对官方渠道的信息有较大的排斥,并且认为由政府主导宣传并不是当今软实力外交的主流。[38]

三、如何完善对中东欧公共外交

虽然受到欧盟与美国(北约)因素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在涉及对华敏感问题上仍然会遵循双方长期友好的外交轨迹,审慎考量后做出外交决策。中东欧国家对华外交更多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在目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双方会继续加强经贸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把握中东欧国家对华关系三重性基础上,中方可以期待进一步推动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充分调动近年来其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并利用它们在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机构中的影响,促使其在欧盟发展对华关系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在此情势之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明晰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的基本思路,重点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对中东欧国家公共外交渠道。

首先,中国应将公共外交重点放在与中东欧经贸合作领域,切实履行稳定、可靠且负责任的新兴经济大国的承诺。对华关系在中东欧国家对外政策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其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和联系纽带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经贸利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双边层面对中国政治价值观不满与安全忧虑的公开表达。这些国家相信,中国针对中东欧国家推行“划线外交”,经济潜力和政治态度与中国投资具体国家密切相关,良好的政治关系将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如波兰和捷克通常所吸收的中国投资与其实际经济和国家规模不成比例,因为其政要经常接见达赖喇嘛,批评中国人权;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由于对中国采取全力支持态度而获得了不菲的投资回报。作为单个国际行为体,中东欧国家缺乏与中国正面交锋的实力,在与中国无根本利害冲突的情况下也无直接开罪中国的必要。有欧盟智库认为,金融危机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政策取向 总体特点是经济关系上更倾向于市场保护,政治上则持批评态度;而金融危机后,尽管政治立场变化不明显,但经济上更加积极,支持欧盟对华经济关系的优先议题从反倾销、贸易逆差等转向重点关注中国在欧投资、购买政府债券、进入中国市场的兴趣等方面,而且积极参加有关中国议题的讨论。[39]因此,中国应在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交流中,就中方如何遵循市场化、商业规范和当地法律法规,尤其在如何遵守欧盟法规对生产及产品在环境、安全等方面标准所采取的措施多向对方说明,在企业投资和并购中的劳工和劳动就业问题应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公关处理。在这一点上,中国甚至可将对中东欧公共外交作为对欧公共外交的突破口。

其次,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必须把握住对象的特殊性,抓住与中东欧重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因为历史和现实情况各不相同,中东欧国家除了对华态度上的普遍性外,它们在对华认识上存在差别,可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规范秉持派,包括捷克、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第二类为温和重商派,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第三类为欧盟追随派,包括黑山、马其顿等西巴尔干国家。第一类国家与中国政治关系基础相对薄弱,与 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不平衡,其主流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政治右翼对中国的负面宣传较多,其民众对中国的崛起多持怀疑态度。它们有意与中国拉开距离,双方的高层互访相对较少,政治对话不令人满意,人权、民主、自由和西藏问题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尽管波兰和捷克是中国中东欧位列第一和第二的贸易伙伴,但相互投资不多,两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严重。2011年中波贸易额为130亿美元,波方逆差88.9亿美元;2012年中波贸易额为143.85亿美元,波方逆差增至103.91亿美元。[40]2011年,中捷贸易额99.9亿美元,捷方逆差53.5亿美元;2012年,中捷贸易额下降至87.3亿美元,捷方逆差39.1亿美元。[52]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波投资额约为1.5亿美元,波在华投资额约为1.2亿美元。[42]据2012年皮尤民调显示,当问及是否对中国有好感时,50%的波兰民众表示有好感,41%则持相反态度。在捷克,这一比例更低,仅有33%的捷克人表示对中国有好感,56%对中国持消极看法。[43]第二类国家对中国的态度相对温和,这些“包容的重商主义国家”在发展同中国关系时更看重获取经济利益。[44]它们与中国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继续保持并发展友好关系,高层互访持续并且频繁,政治上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西藏、新疆和台湾等涉及中国 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都支持中国立场,在取消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持支持态度;贸易与投资稳步增长,文化、教育与民间交往增强。与波兰、捷克相比,62%的罗马尼亚人对华持积极看法,65%的保加利亚人不相信中国威胁论。[45]与捷克不同,斯洛伐克总统加什帕罗维奇支持并出席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46]第三类国家转型和入盟进程明显滞后,民主制度不够稳定和巩固,经济恢复缓慢。这些国家的主导议程是解决由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和民族主义高涨引发的民族国家建立及其地区安全问题。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固然重要,但需服从前者的需要,因此这些国家最依赖北约。目前由于欧盟赋予了它们成员国资格的前景,这些国家看到潜在的“收益”(尤其是经济上的),因此能积极配合欧盟的要求进行改革,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以欧盟和北约为导向,部分国家国内仍存在反华势力,这些都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基于传统因素、民意基础以及实用主义和民族利益的考虑,这些国家虽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希望能扩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但是相对其他中东欧国家,其与中国的交流比较少,经贸合作程度低。总而言之,中国作为一个行为体同时与多个行为体打交道,处理好中东欧国家的多样诉求和复杂的内部关系并非易事。而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公共外交更是要根据各国的差异性来制定目标,不断在实践中调整。

第三,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应建立在双方民众交流与互动的基础上,并实现从“中东欧应当了解什么”到“中东欧想要了解什么”的跨越。中东欧民众当前最关心、最想了解的并非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外交政策调整、民生、社会等问题。[47]目前看来,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还存在泛化倾向,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中东欧公众的信息仍然以经济建设成就和传统文化为主。仅仅正面宣传经济建设成就不能使中东欧公众全面认知中国的现实情况,反而容易导致中国的发展被过度放大,加剧“中国责任论”对中国的压力。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虽然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但语言艺术等文化交流不触及价值观内核,不能消除“中国威胁论”在中东欧国家中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在整个区域全面铺开,而要抓住与中东欧重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经济合作仍然是双方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中东欧伙伴关系发展的基石和顺利推进的保证。中国要在推进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公共外交。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今天的中东欧都“返回欧洲”了,虽然在程度上有差别,但都抛弃了过去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切……新的关系,新的起点,中东欧民众对中国也要有新的认识。[48]这恰恰需要中国公共外交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中东欧民众。要改变他人的观念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中东欧公共外交应该摆脱立竿见影出效果的急功近利思想,客观认识公共外交的长效性特征。○

注释:

[1]“温家宝总理在波兰华沙会晤16 个中东欧国家领导人”,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2-04/27/content_25249569.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

[2]“习近平会见罗马尼亚总理蓬塔时强调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更多成果”,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055182.shtml.(上网时间:2013年7月3日)

[3]“李克强参观匈中双语学校 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785520.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

[4]“政协文史馆馆长与中东欧记者谈拉动内需与小康社会”,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2-11/27/content_17376553.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17日)

[5]“中国共产党与中东欧国家政党党际交往面临新机遇”,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1-09/content_7468638.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7日)

[6]“全国政协代表团离京出访克罗地亚、黑山和罗马尼亚”,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5684891.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7日)

[7]“王乐泉访问斯里兰卡、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兰四国纪行”,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6-21/content_6246674.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7日)

[8]“中国关于促进与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项举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7日。

[9]《中东欧研究简讯》,同济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2012年,第2期,第3页。

[10]“记贾庆林出席中波企业家早餐会”,http://cppcc.people.com.cn/GB/71578/13125350.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1]“中国——波兰经济论坛”,http://www.cfsbcn.com/news/14629132.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7日)

[12]“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http://www.ccpit-developer.org/newscontent.asp?key=A00770002&id=949.(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3]“中东欧国家经贸官员研修班顺利结业”,http://china-aibo.cn/xxfb/ztxx/270729.s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17日)

[14]“外交部:同中东欧国家合作利于促中欧关系全面均衡”,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8-14/4107687.s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5]“经社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2012年夏季学校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http://www.china-esc.org.cn/news.asp?id=1014.(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6]“中国——波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在华沙成功举办”,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wtoxieding/yiyao/201210/20121008402035.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7]“中国驻捷克使馆举办中捷企业对接招待会”,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wbd_602255/t947350.s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8]“中国同罗马尼亚的关系”,http://www.fmprc.gov.cn/ce/cero/chn/xnyfgk/t986103.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19]“中国文化奇葩绽放海外”,http://www.cnr.cn/allnews/200912/t20091228_505819393.html.(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0]“到‘保加利亚大商场’过中国年”,http://bg.chineseembassy.org/chn/zbjwhzxx/t1016349.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1]“中国中东欧同行十年《媒体双行线》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http://gb.cri.cn/27824/2012/09/21/5951s3860400.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2]参见网络孔子学院网站,http://english.chinese.cn/.(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3]“保加利亚成立中国语言文化校际联盟”,http://www.chinese.cn/college/newsexpress/article/2012-10/08/content_463199.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4]“中国关于促进与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十二项举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7日。

[25]“世界各国与我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一览表”,http://www.cifca.org.cn/Web/WordGuanXiBiao.aspx.(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6]“上海——萨格勒布交往资料”,http://gb.cri.cn/27824/2010/05/20/1545s2857286.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7]“扩大旅游合作对中国中东欧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有现实意义”,http://gb.cri.cn/27824/2012/11/16/6651s3928962.htm.(上网时间:2013年3月3日)

[2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东欧课题组:“中国中东欧国家政策研究报告”,《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1期,第1页。

[29]“EU Presidency Statement o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Announcement of Dialogue with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alai Lama”,http://www.eu2008.si/en/News_and_Documents/Press_Releases/April/0425KPV_tibet.html.(上网时间:2012年1月3日)

[30]Anton Grizold,“Slovenia’s Defense Policy in a Euro-Atlantic Reality”,Mediterranean Quarterly,Volume19,No.3,Summer2008,p.117.

[31]Len Kowsk,i“Polish Foreign Policy to be Reviewed”,March18,2011,http://www.flickr.com/photos/fact244/234995/956.(上网时间:2013年1月3日)

[32]“China’s Leadership Unknown to Many-Europe Only Region Where Residents More Likely to Disapprove than Approve”,April18,2008,webside Gallup Poll,http://www.gallup.com/poll/106621/chinas-leadership-unknown-many.aspx.(上网时间:2013年5月10日)

[33]Winston Dang,“Few Countries Support‘One China’”,Taipei Times,May3,2007,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7/05/03/2003359292.(上网时间:2013年1月3日)

[34]Ibarra,K.A.,“The Autonomy of Professional TelevisionJournalists in Spain:A New Regulation to PromoteIndependence”,in MDCEE(Media and Democracy in Centraland Eastern Europe),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as a Vehicle for Democracy:Comparing the Mediterranean and East Central Europe,St.Anthony’s College,Oxford,England,12-13March,ERC(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Oxford,2010.

[35]Larson,Deborah Welch&Shevchenko Alexe,i“Status Seekers:Chinese and Russian Responses to U.S.Primac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4,No.4,2010,p.64.

[36]Farah,D.and Mosher,A,.“Winds from the East: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eks to Influence the Media in Africa,Latin America,and Southeast Asia”,A Report to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edia Assistance,2010,p.11,http://cima.ned.org/sites/default/files/CIMA-China-Report_1.pdf.(上网时间:2013年1 月3日)

[37]Parau,C.E,.“Impaling Dracula:How EU Accession Empowered Civil Society in Romania”,West European Politics,Vol.32,No.1,2009,pp.119-141.

[38]Bajomi-Lázár,Péter,Václav Stetka and Miklós Sük?sd,“Public Service Televis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Old Issues,New Challenges in the ‘East’and the ‘West ’”,In:Just,Natascha and Manuel Puppis(eds),Trends in Communication Policy Research:New Theories,Methods and Subjects,Bristol:Intellect Books and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2012,pp.21-24.

[39]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The Scramble for Europe”,Policy Brief,October 2011,http://www.ecfr.eu/page/-/EC-FR37_Scramble_For_Europe_AW_v4.pdf.(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

[40]“中国同波兰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oz_606480/1206_606722/sbgx_606726/.(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

[41]“中国同捷克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oz_606480/1206_606992/sbgx_606996/.(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

[42]“中国同波兰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oz _606480/1206_606722/sbgx_606726/.(上网时间:2013年3月10日)

[43]Pew Research Pol,l“The Favorable View of China”,http://www.pewglobal.org/database/?indicator = 24&survey =14&response =Favorable&mode = chart.(上网时间 2013年3月10日)

[44]John Fox and Francois Godemen,t“A Power Audit of EU-China Relations”(ECRF),January 2009,http://www.ecfr.eu/content/entry/china_power_audit_ecfr_fox_godement_eu,p.31.(上网时间 2013年3月10日)

[45]“Transatlantic Trends 2012”,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Annual Survey,http://trends.gmfus.org/transatlantic-trends/.(上网时间 2013年3月10日)

[46]Rudolf Furst&Gabriela Pleschova,“Czech and Slovak Relations with China:Contenders for China’s Favour”,Europe-Asia Studies,Vol.62,No.8,October 2010,p.1378.

[47]笔者就中东欧国家对华认知问题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驻沪领事及部分中东欧国家学者进行过探讨。

[48]孔寒冰:“东欧民众的印象中国”,《世界知识》,2011年,第23期,第60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东欧  中东欧词条  探析  探析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外交  外交词条  形势  形势词条  
智库

 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再现新格局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一个国家内,在一些重大功能上能够起到决策、控制、管理、服务全国的城市,包括综合功能国家中心和重要功能的国家中心。根据本课题组2018年“国家中心...(展开)

智库

 四大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展开)

智库

 相似的“乌龙指”不同的结局

北京时间8月16日中午11点05分,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美国东部时间8月20日上午,高盛集团在期权市场的“乌龙指”事件发生。这两起发生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