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治国理政需方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方法论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特别注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来分析解决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一、历史思维重逻辑和必然

历史思维,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和历史合理性,它把对象和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其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来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里讲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就是历史思维的体现,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进行思考,着力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来分析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追求的历史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开放后,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起飞阶段,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即“做大蛋糕”。“蛋糕做大”以后,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邓小平称为的“发展起来以后”阶段,进入“表达诉求期”。当今,民众表达诉求日趋觉醒和增强,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诉求难以完全得到满足,进而产生了各种矛盾,进入矛盾突发期。有些人缺乏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遇到矛盾绕着走,结果使矛盾“堆成山”,成为“难啃的硬骨头”。因而,这一时期也是攻坚克难期。如何破解“表达诉求、矛盾突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的总目标,就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现代化的制度模式和治理能力。这里讲的治理,核心首先是治理国家公共权力与正确处理党、国家、社会、公民的关系,而国家治理的现代制度模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协商共治,法德并举,能力现代。这种治理模式,有利于破除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有效制约的体制弊端。显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我国现代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试图为解决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矛盾、难题和问题提供一整套制度设计和治理体系。

二、辩证思维重本质和规律

辩证思维,就是注重矛盾分析,抓住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在注重矛盾双方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强调最注重运用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实现中国梦问题中的一些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目标是实现中国梦。他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辩证统一来谈中国梦。首先,关于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实现中国梦,历史看,它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实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未来看,这个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因而,实现中国梦既具有历史必然性,也具有价值合理性。其次,他用辩证思维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在宏观层面的中国与世界关系上,中国梦就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在中观层面的国家、民族与人民关系上,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微观层面的个人与组织关系上,中国梦是个人的梦,就是让每个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系问题。“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他治国理政的总遵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可从三方面来理解“四个全面”所体现的辩证思维:第一,从整体讲,“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第二,从“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顺利实现奋斗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并顺利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第三,从每一个“全面”讲,也体现着辩证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它千头万绪,既要考虑全面,也要抓住重点,确定主攻方向;它相互缠绕,要辩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大与心细、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既要吸收西方法治精神中的合理因素,又要根据中国国情推进依法治国,尤其要辩证看待党和法的统一关系,看待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关系;全面从严治党,要处理好“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大关系问题。当今,在如何看待中国与西方关系问题上,在如何看待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要集中在中西之争、“左”右之争上。产生这些误解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辩证思维。由于一些人往往在经验层面、感觉层面和情绪层面看问题,缺乏辩证思维,所以在看待问题时,要么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忽视二者之间的统一,要么只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对立,结果陷入片面性,甚至走向极端。习近平总书记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辩证思维来澄清、化解各种错误认识。因为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其思想认识问题上,辩证思维最有效,它可以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运用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可以澄清种种迷误。辩证思维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力戒无谓之争;要求全面看问题,力戒片面看问题;要求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看问题,力戒从原则、观念出发看问题;要求历史地看问题,力戒以主观愿望看问题;要求理性地看问题,力戒情绪化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看待意识形态建设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看待在意识形态建设中遇到的主旋律与多样化、主流与非主流、“中”与“西”的关系。他还用辩证思维看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看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和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之间的关系,辩证看待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三、战略思维重全局和长远

战略思维,就是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关系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它意味着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眼前从长远看眼前;空间维度上的全局谋划,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系统维度上的整体布局,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它致力于解决根本性问题,努力占据发展的制高点,进而具有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相当重视战略思维,他运用战略思维来分析解决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意义问题。他所提出的新常态理念,在哲学上,体现了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任何发展总会付出一定代价,以代价换取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一条规律。新常态,意味着短期有“代价”,如适当降低了发展速度,会影响经济数量的增长,但长期会有高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就经济发展规律来讲,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由速度、数量走向效益、质量,既会有传统方式的惯性和路径依赖,又会有转型的震荡和烦恼,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来讲,这些转变具有战略性意义。由此,应从战略高度来理解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战略思维,来分析解决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意义。他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我们要把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机遇,把世界机遇转变为中国机遇。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要广泛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他注重以多极制约、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掌握话语权为理念,积极确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布局。在他看来,当今世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也日趋加深,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从战略高度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联系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他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

四、创新思维重大势和变革

创新思维,就是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力求寻找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创新思维,来思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五、底线思维重主动和应对

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它意味着要树立问题意识、危机意识、效果意识和边界意识,遇事从容应对,牢牢掌握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我们在某些方面还不是很“硬”,如果不是很硬,就很难把坚硬的“铁”打好。由此,最关键的首先是使我们自身硬。要真正硬起来,前提是必须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种危险”。不消除这些危险,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由此,习近平总书记以底线思维直面并力求破解“四种危险”,且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首先把破解“四种危险”并使自身硬作为治国理政的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还以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个政党最大的危机和忧患是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一个国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经济下行和风险增大的边际变化。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维护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今天,我们党面对的形势格外严峻,所处的环境格外复杂,面临的任务格外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伟大斗争”,就其实质来讲,是指我们党要有效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四大考验”、破解“四种危险”并完成“艰巨任务”,就不能放松警惕、无动于衷和消磨斗志,必须以底线思维来面对,即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勇于革新的斗志,来攻坚克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治国理政需方法  治国  治国词条  方法  方法词条  治国理政需方法词条  
智库

 阿富汗人走向投票站,挑战塔利班

不可否认,由于阿富汗准备4月5日的选举以及国际战斗任务将于12月结束,阿富汗面临巨大的挑战。一场成功的选举、由新当选的政府签署一份维持剩余国际部队的协议、持续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