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复兴城市3.0》框架下,为了更好的发展、保护及推广新加坡文化遗产,新加坡《文化遗产发展计划》随之出台,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负责实施。《文化遗产发展计划》与《文艺复兴城市》计划的愿景基本保持一致,即将新加坡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全球文化遗产中心”。作为全球文化遗产中心,国家文物局希望新加坡实现四大目标,即创作独特的文化遗产内容:建立全球化的文化遗产标准;建立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打造创新型的文化遗产生态体系。
国家文物局采取了六大战略措施,以实现上述目标和愿景:
战略一:创作“新加坡制造”的文化遗产内容
新加坡2007年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与购物中心、电影院和图书馆相比,很少有人选择博物馆作为休闲娱乐场所。这一结果表明新加坡文化遗产已需要通过全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走进生活。如何让文化遗产机构从庞大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内容是其制胜的法宝,国家文物局从三方面提升“新加坡制造”的文化遗产内容:
灌输卓越与创新的理念:《新加坡:大百科全书》的出版是“新加坡制造”的文化遗产内容的一大典范,该书涵盖了新加坡独立后的四十年间,普通读者希望了解的关于新加坡的任何事情;国家文物局还创新运用技术手段来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2007年创建了“新加坡家谱网站”,加强了新加坡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
加强国家文物局的品牌效应:通过参与媒体各类宣传报道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强化自身的品牌效应。国家文物局尝试运用“产业补助金”的方式,激励私人从业人员利用国家文物局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开展新颖的活动和服务,使文化遗产受到新加坡人的欢迎。
建立文化遗产生态体系:支持本地企业的成长,推动新加坡文化遗产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2008年9月,“文化遗产产业激励计划”正式启动,主要为文化遗产生态体系内的从业人员提供金融帮助,辅助他们发展原创作品。《文艺复兴城市3.0》已向该计划拨款210万美元。国家文物局还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将专业的管理知识传授给从业人员。如,历史遗产保存中心、新加坡艺术博物馆与艺术从业人员合作,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相关技巧;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与设计者、展览商合作发布一些展示活动。这些做法均提高了相关专业水平,帮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二:将新加坡推上世界的舞台
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将新加坡展示给世界:2001年新加坡首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这是新加坡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与日本国家艺术博书馆和韩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名为“立体主义在亚洲:对话无国界”的展览,则是新加坡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举措。随着,新加坡作为文化遗产中心的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世界知名艺术家纷纷在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展出自己的作品或者将他们的收藏捐赠给新加坡。在将新加坡推上世界舞台方面,《文艺复兴城市》系列计划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2000年起,超过200万美元资金被用于展览的输出,另有45万美元的资金用于相关的国际宣传成本。
推进文化外交政策:文化遗产是一种软实力,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将引导细微而复杂的变化。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在新加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时,曾在正式会议之前参观了亚洲文明博物馆。2008年,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期间,亚洲文明博物馆正举办“佛学之光: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佛教传承”展览,新加坡总理带领东盟领导人到亚洲文明博物馆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参观。此类具有政治战略的活动,紧密了新加坡与亚洲各国间的关系。
发展新加坡成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研究枢纽:国家文物局拥有丰富的博物馆业界知识,主导着该地区的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研究。国家文物局通过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促进了亚洲博物馆界的跨文化对话,如,200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东盟博物馆馆长会议”,共商亚洲博物馆的发展研究。这些研讨会不仅为知识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使得新加坡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中心和枢纽。
战略三:让新加坡人看到世界一流的藏品
新加坡在文化遗产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商誉,畅通了艺术传播的渠道,国家文物局通过两大途径,让更多的世界级展品走进新加坡:
善用国外博物馆的世界级藏品,举办令世人瞩目的展览:通过与世界级博物馆的合作,如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以及托普卡帕宫博物馆,已举办了十多场令世界瞩目的国际展览。这些展览的举办花费巨大,《文艺复兴城市》系列计划的资金资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约有430万新加坡元的资金,用于引进这些世界一流展品。
以与亚洲邻国增进了解为目的,举办各类国家节庆活动:为了提供一个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和文明的共同经历,国家文物局举办了一系列以国家为主题的节庆活动。2008年5月20日,以新加坡与越南建交35周年为契机,将“越南节”作为开幕活动。在此期间,新加坡人可通过艺术作品展览、表演、电影和美食等,加深对越南的了解。2008年7月到9月,一个关于中国的节庆活动在新加坡举行,国家文物局与中国国家美术馆合作在新加坡美术馆举行了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中国电影节、在新加坡集邮博物馆举行了中国邮票展。2009年菲律宾节举行,以纪念中菲建交40周年。
战略四:参与的社会,成长的国家
国家文物局意识到,在新加坡成为一个全球文化遗产中心的过程中,新加坡人的共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社会参与的策略包括:
培养艺术与文化的明日灵感:国家文物局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群体,设计了不同的培养计划。对于学龄前儿童,国家博物馆设立了“木偶工作坊”,通过木偶戏学习历史和文化。木偶工作坊的第一个系列活动引用了亚洲史诗《罗摩衍那》和《西游记》,让孩子在团队活动中对文化遗产开展新思考。该活动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成为国家博物馆标志性活动。针对学龄儿童,国家文物局开创了“戏剧化遗产”和“历史竞争的戏剧”两个计划,将戏剧作为教学模式。“戏剧化遗产”是一个关于文化遗产的综合系列剧目,2000年起被引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到2003年共演出了500多场。“历史竞争的戏剧”则是国家博物馆沿用至今的一个计划,要求学生在看了博物馆的展览后,以新加坡历史上的一个话题或人物,表演或编写一个10分钟的短剧。
国家文物局有意识地在博物馆内为孩子们开辟空间,如在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内的设立“儿童探知馆”,运用互动展览模式,吸引7至12岁的青少年;国家博物馆的“博物馆幼儿计划”通过手工制品使幼儿认知艺术和文化遗产;亚洲文明博物馆内设有互动学习角;一些大型展览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活动小册子和互动游戏。国家文物局希望借这些活动让人们知道,博物馆对孩子们来说永远不会太早。
针对年轻人,“Soul 2 Soul”计划通过摄影、平面设计和电影制作的方式,鼓励年轻人创作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作品。国家文物局计划将“Soul 2 Soul”计划打造成给两年一次年轻人的节日。
积聚心灵的共享: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运用两步走战略,即让文化遗产走进社区以及让社区走进文化遗产。“新加坡文化遗产节”是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盛事,通过众多有趣味、有教育意义、互动的活动,提高新加坡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社区文化遗产路径”是社区走进文化遗产的又一项活动,国家文物局与当地的草根组织及居民一起,记录社区的文化遗产。至今,已发现了四条社区文化遗产路径。“国际博物馆日”是国家文物局每年举行的又一重大活动,通过巴士巡游、研讨会、户外野餐、书法课程以及免费参观指定博物馆等,提升新加坡人对博物馆的重视程度。
投身在线社会:国家文物局设立了一系列的网站,如在线档案网站a2o、新加坡文化遗产博客Yesterday.sg、传递记忆或记录家族传家宝的社区维基网站MyStory Portal、新加坡国家藏品和艺术品的在线资源库SGCool。今后,国家文物局还将利用更多web2.0在线资源,如脸谱、博客以及维基等,将文化遗产网络覆盖各个角落。
国家文物局创办的“新加坡家谱网站”,人们可以利用私人的文物、数码形象、录影、口头录音以及特定的家族成员等,在线创建自己的族谱,找到失散多年的亲戚朋友。已有超过7万人将自己的名字写入网站数据库内,建立超过6000户家庭的族谱。
战略五:吸引人才,提升能力
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以及私人收藏的不断增加,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文艺复兴城市》计划从2000财年至2008财年共投入了643万新加坡元,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人才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现和培养人才,国家文物局设计了“能力发展框架”:
发现人才:国家文物局为有志于从事博物馆、档案及保存工作的学生和年轻人推出了“文化遗产实习奖”,引导学生进入文化遗产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国家文物局还定期向高校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提升专家能力并培养人才:为了鼓励那些有意于投身文化遗产领域的学生,国家文物局在保存及档案管理领域内专项拨款设立了奖学金,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2007年,还给攻读历史和艺术历史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计划”,奖学金的受益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国家文物局、国家艺术理事会及劳动力发展局合作,开发了“劳动力技能资格证书计划”,并编写了课程材料,开设了培训课程,以便在保存和文物登记方面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关键技能。
提升专业化程度:国家文物局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内设立了一个“研究与出版部”,希望其成为亚洲艺术、考古和文化领域具有出色的研究和出版能力的区域中心。
人才的认可:承认从业人员所获得的成绩,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文物局建立了“产业奖励机制”,当文化遗产领域的从业人员在其领域内取得成绩时,该机制将予以奖励。
战略六:享受并重塑文化遗产资源
除了对文化遗产有监管责任外,国家文物局还要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从三方面着手:
管理文化遗产资源:国家文物局通过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和国家文物资产保存中心分别执行历史记录保存以及文物、艺术品收藏两项职能。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H-Portal网站,这是一个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网站,通过该网站国家文物局将公共和私人拥有的文化遗产资源连接起来,集合了新加坡所有的文化遗产信息;这也是一个社交和知识共享的平台,策展人员、研究人员、专家等均可利用。
除了实体记录和文物管理之外,国家文物局也参与无形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管理。如,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专门收集经历或参与过新加坡历史的人们的记忆,作为记载新加坡鲜活经历的重要来源。
发展文化遗产资源:虽然新加坡已拥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但国家文物局表示仍然有必要在藏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建设。国家文物局开始从其他一些机构汇总手工制品和文物的信息,如新加坡体育委员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与此同时,一些公共和私人机构的藏品在艺术和文化价值方面,亦填补了国家藏品的空白,国家文物局将与这些机构和个人加强合作,形成新加坡的综合资源基地。
国家文物局积极鼓励私人博物馆的发展。如,国家文物局与黄鸿年合作建立展示佛教文物的新博物馆,并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咨询。
强化文化遗产资源的治理:国家文物局正努力建立一个用于公共及私人博物馆和美术馆评审体系,创建一个实际有效的监管环境;并致力于加强与公共机构及其他私人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发展一个持续稳定的政策框架,加强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发展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