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叹服的增长神话很可能以悲剧收尾:让3亿人口摆脱贫困、让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经济奇迹,在大量高风险投资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岌岌可危。这似乎是近期股市动荡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际媒体对中国经济报道评论的主题,甚至有人预言中国经济增速将暴跌至1%-2%。股市的动荡似乎也契合了这种最悲观的观点。
幸运的是,股价变动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实体经济前景,正如保罗?萨缪尔森那句有名的讽刺,“对于过去五次经济衰退,股市已经预测到九次了”。
从各项数据整体来看,认为中国经济陷入大幅骤降的观点站不住脚。的确,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反映了国内基本面的变化,包括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从原来强调出口和投资转向提升服务业与国内消费的经济结构转型。此外,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疲弱也是原因之一。
近期中国股市动荡和汇率波动并不能表明经济增长即将崩溃,也不是全球衰退的预兆。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增速放缓速度超出预期,悲观的理由自然不难找到。但在商品零售、房地产销售等其他重要领域,数据显示情况向好。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健康,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0万人,其中服务业增长尤为显著。同时,薪资水平增长走强。有鉴于此,尽管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低于7%,但与中国政府定下的“7%左右”的目标不会相差太远。
不过,我们是否可以忽视股市反映的实体经济情况呢?
从中期来看,股价变动一般并不能较好反映实体经济情况。例如,中国经济在2010年-2013年间强劲增长,但股市却在走低。与此相反,2015年上半年股市牛气冲天,实体经济却出现下滑。
原因并不难理解。首先,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较少,这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多半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长期基本面,这有利于市场稳定;而大部分散户注重的则是短期收益和趋势交易,这往往会加剧股市波动。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通常导致股价变动与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偏离。
中国上市公司对中国公司整体情况的代表性并不强。所有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总市值的三分之二,但国企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却不超过三分之一,在吸纳就业中的占比更低。理解股价飙升,需要注意两个事实:一是中国居民的储蓄工具非常有限;二是直至最近银行存款利率仍有严格上限限制。另外,中国主要媒体发表对股市上行的积极评论,在投资选择有限、存款回报率不理想时,这些评论读起来就会更具诱惑力。
相同的逻辑,股市调整也可能是经济体内一些发展带来的结果,包括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计划和传闻、富裕家庭储蓄海外转移的日趋便利、美国升息的预期。
由于有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其中很多带来更高的回报,中国居民将投资到国内股市的部分储蓄重新配置不难理解,这对股市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此外,正如哈佛大学富兰克教授指出的,股市监管机构今年数次提高了保证金要求,让融资炒股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上述资金“拉离”因素上,又增加了“推出”因素。
中国很可能继续维持相对强劲的增长,但这不是自动的或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有力度的经济政策改革作为支撑。目前中国仍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的空间,但我更倾向采取其他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改革。例如,推进国有企业、金融行业改革,使资源更多流向最具效率的企业;降低企业的税负包括社会保险金,此类财税改革推进时机已到。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一直全球有名,但近年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雇员越来越困难。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改革也应提上政策日程。尽管劳动力市场改革在短期内并不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但可以提升中国经济未来应对国内外负面冲击的韧性。
只要中国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中期内仍会是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单一国家。但如果改革停止或倒退,那可能会出现比股市动荡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