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警惕对中国的误导与误解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金融市场进入一段混乱时期:一是全球股市普跌,不仅处于风口浪尖的边缘新兴市场经济体跌幅凶猛,就连近年来表现强劲的美股也出现破位性质的调整;二是竞争性贬值失控,不仅新兴市场货币整体对美元大幅贬值,部分国家甚至出现断崖式汇率下滑,就连美元本身也显露出不堪强势重负的迹象;三是大宗商品市场萧条,不仅油价一度跌破40美元/桶,工业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就连危机中经常被追捧的金银贵金属也并未大幅走强。

每逢乱世,必有惑言。现在有一种观点在国际市场非常流行,即认为中国是罪魁祸首,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表现为:“人民币主动贬值印证了中国经济弱于预期的事实,中国经济羸弱的基本面又将把人民币拖入长期贬值的通道,两者形成彼此强化的正反馈,而中国的举动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不仅直接给依赖于中国经济的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持续性打击,还将借由经济金融渠道激化以邻为壑的货币博弈氛围,进而引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大溃败”。

笔者以为,这个观点是危险的,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貌似有理,实则饱含了误导和误解。一方面,误导主要存在于对人民币的国际认识上。应该说,人民币汇改自2005年启动以来,一直秉承渐进、有序的风格稳步推进,2015年8月11日对中间价形成机制的调整更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果敢的一步。从国际角度看,人民币汇改这一步迈得虽略显突然,但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国际社会的官方表态纷纷表示欢迎就是证明。关键在于,长期以来,国际机构和西方国家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测算,始终在传播一个判断,即人民币是低估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是中国经济长期领先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汇改十年,人民币长期处于波动升值的大通道,已经接近均衡水平,甚至还存在阶段性贬值的市场压力。一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机制性束缚被解开,这种压力就转化为“一次性贬值”的现实,而受“人民币被系统性低估”长期误导的影响,国际市场对现实的反应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进而出现了一些崩溃论和以邻为壑的政策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混乱并不能怪人民币汇改的正确推进,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长期误导和非理性认识才是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误解主要存在于对中国经济国际认识上。全球市场泥沙俱下是市场信心全面下降的结果,而对中国经济的极度担忧是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笔者以为,这种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国际和国内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存在巨大差异。友邦人士很容易对中国经济产生误解,原因在于:第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数据缺乏有效信任。中国经济数据的表现整体而言乏善可陈,但国际社会依旧认为这些数据低估了中国经济实际的下滑幅度,而一旦有非官方数据暗示了这一态势,这种观点就进一步得以强化。实际上,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并不是一个主观问题,而是一个客观问题,关键在于数据体系建设尚在进程之中,数据之间缺乏“可证伪”的系统关联性。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横纵坐标定位下的经济发展阶段缺乏足够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预期都是基于短期的,所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短频数据的走弱格外敏感,但如果把中国经济放在以全球经济为横坐标、中国历史为纵坐标的坐标系内,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目前依旧具有“岁寒见后凋”的特点,在经济模式转型阶段能守住当前的增长底线,是值得乐观的。第三,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核心任务缺乏深入了解。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周期性压力之下,此时的出路不是宏观刺激的无谓加码,而是增长潜力的全面激发,这一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核心任务在改革、创新、舍得和统筹四个维度展开,势必将经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但前途,无疑是光明的。第四,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长期改变缺乏切身体会。数据之外,中国经济正在发生诸多变化,但这些微观变化仅从外部宏观来看是难以察觉的。例如,国际社会都担心中国人口红利下降,而实际上,伴随着人口的代际结构变化,消费倾向更高、创新需求更大的中国新一代正在崛起,这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是长期利好。

总之,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自有其内在机理,并不是中国开启了风险的潘多拉之盒,相反,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健和中国金融的有序改革,恰恰会对全球经济未来可持续复苏提供支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警惕对中国的误导与误解  误导  误导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误解  误解词条  警惕  警惕词条  
智库

 建设和谐世界秩序面临三大矛盾

我对未来的国际秩序比较乐观。对于世界历史来说,人类的状况在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很多人从绝对贫困当中脱离出来,我自己本身其实也是出身贫寒,我从小经历过贫穷,当时新加...(展开)

智库

 理解中国经济的三个视角

2019年上半年,全球视角来看,中美经贸关系又生波澜,全球货币政策再转宽松,以至于在回答“货币放水的尽头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答案非常无奈地似乎只能是“继续放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