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阿价值观认同建构与正确义利观的传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实现心相通,就要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价值观认同。中国阿拉伯世界的国际传播应超越既有的传播范式,在价值观认同上挖掘资源,有所突破。

建构价值观认同是对阿传播工作的重要使命

中国虽然将“和平发展”确立为自身的发展战略,但现实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各种挑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其中就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冲击的担忧,以及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虑,主要体现为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取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内外政策的理解以及和平发展道路的支持。显然,一般性的信息传递或笼统的“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不足以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话语内容要突破“正面宣传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传统范式,将确立中国与国际社会在价值观上的认同作为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利益认同相比,价值观的认同是一种更深层、更稳定的认同,价值观认同一旦形成,会有力推动国家间在各领域的互动,促使不同国家在同一事实面前选择相同的行为和策略,并较少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而且,中国和平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只有中国的价值观被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的软实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在国际传播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建构价值观认同是各国通行且有效的做法。例如,为改善因反恐战争、强推民主而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造成的反美情绪,美国曾在阿拉伯国家发起“共同价值观运动”,萨瓦电台、自由电视台、《嗨》杂志等媒体以来自美籍穆斯林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介绍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移民问题、家庭生活、教育状况、宗教活动、就业情况、社会地位等,目的在于说明美国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强调美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和平、宽容、多元、亲情等方面的共同性。实际上,在美国中东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阿拉伯人的反美情绪不大可能发生根本转变,但美国以柔性方式宣传美国文化、营造美阿共同价值取向的做法,的确使很多阿拉伯人乐于将美国对外政策与美国文化区分开来,阿拉伯国家知名网站“穆斯林网”在对《嗨》杂志进行研究后认为,“由美国国务院资助的《嗨》杂志虽然明显带有推销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痕迹,但的确激发着阿拉伯人的美国梦”。再如,“法国24小时”阿语新闻频道在筹建之初便强调,该频道的主要职责是以不同的视角报道全球新闻,向阿拉伯国家传递法国独特的价值观。该频道发起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一个像法国这样的大国应当拥有自己对于世界的观点,并且把这种观点传播出去。”事实上,法国各类媒体都在以各种方式向阿拉伯国家传播法国追求独立、正义、批判、文明多样性的价值观,强调法国不同于英美试图以“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化建立单一世界的主张。

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国同样需要向阿拉伯国家说明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需要传播与阿拉伯国家共同的价值观。同属东方文明,在历史上有相似遭遇,现在又共同面对发展重任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在这方面有着交流互鉴的良好基础。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主动建构价值观认同。

正确义利观是中阿价值认同建构的重要财富

近年来,随着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及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来,阿拉伯世界反响热烈,参与积极,本身就具有“丝路”情结的阿拉伯国家已将“一带一路”视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阿拉伯各国“向东看”趋势更加明显,约旦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艾哈迈德·萨米尔甚至提出了“文明的追随”的设想。他在《文明的追随一一中国的崛起与阿拉伯人的未来》一书中强调:“在特定的条件和因素下,文明相对落后的一方可以借助先进一方的力量,跟随其实现文明的进步。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中,阿拉伯人关注和追随的对象一直是西方,但历史证明西方没有帮助阿拉伯世界实现复兴,反而使其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与阿拉伯世界具有相似发展基础和历史遭遇的中国是未来阿拉伯国家开展文明追随的最佳对象。”

无论是“向东看”还是“文明的追随”,都反映了阿拉伯人对以往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反思和对今后与中国关系的期待,他们认识到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对洗刷阿拉伯世界两百多年来的屈辱、实现期盼已久的复兴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认为中国阿拉伯世界拥有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基础和条件。萨米尔在《文明的追随》一书中提出阿拉伯世界希望文明追随于中国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双方有现实的利益需求,即阿拉伯世界需要中国的投资、高新技术、各类制成品,中国需要阿拉伯世界的能源、消费品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另一方面,也是阿拉伯国家最看重的,是中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方式,特别是中国对“义”与“利”的认知和实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陆续与阿拉伯国家建交起,中国始终在政治上对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予以坚定支持,在经济上给予阿拉伯国家慷慨无私的援助,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对“义”与“利”的认知和选择,而这与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形成鲜明对比。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萨发日尼博士4月2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了题为“一带一路战略与中阿关系”的演讲,他认为阿拉伯国家之所以“向东看”,是因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贯穿于中阿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的“义利观”不仅是中国自身的价值观,也是阿拉伯国家高度认同的、与阿拉伯价值观相契合的共同价值观。

总之,随着中阿关系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对阿传播应当在价值观认同建构上有所作为,从而推动中阿关系的长远发展。“正确义利观”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及新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对阿拉伯世界构建价值观认同的重要资源。

“正确义利观”对阿传播需讲究策略

“正确义利观”是中阿价值认同建构的重要资源,能够引起阿拉伯受众的共鸣,但这不意味着所有阿拉伯受众都已经天然地认知、了解了这一价值观。因此,中国对阿传播工作应当有意识地、有策略地开展正确义利观的阐释和传播。

第一,应避免抽象化、概念化。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差异较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使正确义利观被更广泛的阿拉伯受众接受并认同,就必须避免将其抽象化、概念化,而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既要讲清道理,更要讲好故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给阿拉伯受众。埃及著名汉学家穆赫森建议,2016年即将迎来新中国阿拉伯国家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中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对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系统梳理和让释。穆赫森认为,阿拉伯人普遍喜欢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中国可以与阿拉伯主流媒体联合拍摄系列纪录片,把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国以义为利的事实呈现给阿拉伯受众。中国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对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中国援阿医疗队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绩,都是让释中国义利观的生动素材。这既是对中阿关系60年的纪念,也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价值观的传播。

第二,应主动回应阿拉伯受众关心的热点。当前,阿拉伯受众普遍对中国友好并充满好奇,但同时又对当代中国以及中阿关系发展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存在误解和误读。对此,中国在对阿拉伯世界传播“义利观”这一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回应阿拉伯受众关注的热点和心中的疑虑。通过对阿拉伯媒体的梳理及阿拉伯学者的反馈。近来阿拉伯受众较为关心的问题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日本的“和平繁荣走廊倡议”、联合国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等有何异同?中国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帮助阿拉伯世界实现复兴?中国是否要求阿拉伯国家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选边站队?中国如何确保中资企业遵守当地法律和社会习俗,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是否会在中东问题的解决上加大投入?因此,对阿拉伯国家开展义利观传播需要从受众出发,避免自说自话,只有主动解释好上述问题,才能建立起中阿双方对“义利观”的价值认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阿  中阿词条  义利观  义利观词条  建构  建构词条  价值观  价值观词条  认同  认同词条  
智库

 日本的政治神学与天皇制的象征

天皇制意识形态的攻防战最近日本政坛正在议论一个话题:日本有没有国家元首,天皇是不是国家元首?这是个很奇妙的论争。因为从现行宪法来看,确实没有 “天皇是国家元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