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跟大家做交流。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是国家高新区“十三五”发展,这也是长城所受科技部的委托,国家高新区面向未来的五年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打算,有什么样的做法。
这个问题先从一本书说起,最近大家都看到一本书叫《大繁荣》,《大繁荣》里面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不是由大企业物质层面的决定,而更多的是由民众的参与,大众的参与。第二个观点,经济的繁荣是由需要文化观念来引领,由活力的价值观来引领,实际是理念的一个导向。这一点我感觉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尤为重要。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认为这是对国家过去20年的发展,证明了活力经济最主要承载力是谁,是国家高新区。
今天重点讲三个问题,一是战略环境解读,第二是总体战略思路,第三是下一步告诉高新区重点任务的部署。
一、我们当前处在什么样的世界环境,有很多文章都在阐述,我们认为这是VUCA的世界,整个世界经济的形态仍然处于一种模糊不确定,但同时创新又不处不在的世界,很多东西我们看不明白,越来越复杂。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认为世界的经济仍然是处于新常态,这个新常态跟中国的新常态本质意义上是一样的,我们说这个词可能会好听一点,叫新常态,如果经济换档低速增长时间很长,这可能就不是一个新常态了,这可能就是新平庸。这是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认识。比较好的一面,当前是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的时间。新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认为它的本质就是一个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变化期,我们叫“四新经济”。
而在这次科技革命里面我们认为这个特点就是产业的跨界融合。这种跨界融合是由新经济带来的,是由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技术跟传统行业的结合我们称之为跨界,用这张图让我们体现出来,从不同的维度,从可数字化交互,从互联网成熟,从可互联性不同的角度他们都在产生融合的视角。在这过程中间新业态层出不穷,区域经济之间在竞争,竞争的焦点是什么?说白了一句话,就是在这抓增长点。现在我们有一种说法,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在抓瞪羚企业,抓高成长企业,就是在这个企业跑的最快,跳的最高,成长性最好的企业,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形势需要稳增长的过程中间,政府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政策往高成长性企业,高成长性的行业进行聚焦。对于国内来讲,大家一直有一句话,叫新常态。
怎么理解新常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过程,我认为本质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产业失去竞争力的过程,核心是什么?国外很多专家都在说这个观点,说我们叫新常态,本质是中等收入的陷阱,我们很多产业在国际都在失去竞争力,我们的发达的产业有什么,除了互联网以外,除了高铁以外,除了新能源以外,我们多少个产业在这一轮竞争中在下降,核心是成本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方方面面成本都在大幅度上升,企业都不赚钱了,尤其实体经济。这是从产业竞争力整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认为对区域政府来讲传统的发展产业的模式、手段都突然失灵,不管是高新期,还是经开区,还是工业园区,还是我们的产业地产,我们以前靠的是什么?就是老三招,第一靠土地供应,但是这种土地供应的政策之自上而下越来越严重,基本路已经都堵住了。第二就是外部招商,但是我们现在进入无商可招的地方,我们去过很多地方不管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成长性很快的区域都会发现,甚至招10个亿项目都会很困难。为什么?招谁去,我们能够看到跨国公司,外资基本上在转移。第二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基本在转型,第三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投资与实体经济是不赚钱的买卖,他还有园区投资的愿望吗?我感觉基本没有。第三招靠政策优惠,以前不管通过土地出让金,通过财政税收的返还,一遇到62号文全给堵死,后来尽管发25号文补充文件来解套,但自上而下的态度,中央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我们就要转换发展方式。我们会突然发现以前做园区做的很顺手,现在做园区都不灵了,都不知道怎么干了,传统的动力都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动力在哪,现在模式在哪,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新的原动力在于创新创业,在于大众创新,在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给你的路堵死了以后并不是没有给出一条路,这个路就回到前面我们所讲的,国家繁荣,国家经济的繁荣核心在于民众的参与,在于大众的参与,在于我们经济如何更加有活力。这一轮是大换血的过程,我们要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根本是打破平衡,迎接新挑战的过程。
这里我们有很多的政策抓手,有很多的新的增长点,新的引领,我们讲互联网+就是对地方政府来讲是很重要的抓手。不管对于互联网+如何来理解,它是一种工具也好,是一种模式也好,还是一种产业形态也好,但毕竟为我们政府转变经济发展的范式能够找到有力的抓手。包括我们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不简单的是一个所谓的鼓动大学生创业很简单的事情,我们认为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把蕴藏在民众之间的活力能够充分的释放出来,这跟所谓众包、众筹、众创是释放大国人口效应重大制度变革。我们对这个事情本身要有更深刻的理解。
包括“一带一路”,我们发展必须跟国家战略做更好的结合,我们讲现在这个层面上三大国家战略,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长江经济带,第三就是我们讲的“一带一路”,我们认为能够推动中国跟全世界充分接轨的最重要的战略还是在“一带一路”上,我们的园区必须迎合我们的国家战略。
二、国家高新区下一个五年怎么发展。高新区要有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使命和感觉是什么,我们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由于过去20年是不断集聚创新的资源,创新的要素,营造创新的环境,本质上我们都是比别人率先发展、高端发展和创新发展,这个使命需要持续,产业结构一定是这个区域里最高的,最优的,积累的资源也是最好的。我们要迎来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第三个十年,这第三个十年我们认为叫回归本源。如果说第一个十年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解决是点火的问题,能够把50个国家高新区在全国进行布局,第二个十年我们叫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重点解决是发展模式的问题。核心在于转变。第三个十年我们认为叫回归本源,所有的告诉高新区按我说的话,不管对国家高新区来讲还是对经开区来讲,还是对产业地产来讲,要回归到园区的本质,创新创业上来。只有这一轮才能找到下一步发展的动力所在。
下一个五年重点干什么,或者我们体现的是什么,我们认为这叫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引领新经济增长点,为什么我们把主线放在创新创业生态上,这个词是一个新词,对这个词怎么理解,有很多人认为这个词不就是搞创新创业的环境嘛,我们过去20年,30年很多的园区都在做创新的环境,但是问题的本质是我们没有按照生态的系统在塑造创新的环境,有生态的地方和没有生态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哪?我认为创新的效率不一样。我们说为什么硅谷,为什么中关村,为什么深圳,包括杭州这样的区域、东湖这样的区域每年新产生那么多创业型企业,每年又新出现规模超过100个亿的企业,这就是创新的效率比没有创新生态效率地方更加有机会。我们说像几大巨头为什么都产生在中关村、深圳这样的地方,是因为雷军能力比别人强吗?不然他比别人强,团队比别人厉害吗?当然团队比别人厉害,但是我认为这个区域创新的生态,优秀的服务机构,这个环境和氛围能够使得这个企业快速发展,这是我们的创新生态。下一个五年所有国家高新区都回归这个主题,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下一步需要推动六大转变。对产业发展更加强调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科技创新更加强调原创,创新的主体从小众如何走向大众,从园区的空间更加强调产业社区、知识社区、园区空间、创新主体。产业组织强调政府主导,改革更加强调全面综合的改革。
对发展目标来讲四个率先,有具体十个指标来衡量这一轮高新区它的质量到底怎么样。有可能我们这里提出个建议,以前从政府的抓手来讲叫四个园区,下一步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来讲可能会把园区分为七类,因为每一个园区都是会有自己的长板,每一个区域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一轮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当中如何推动我们的个性,资源禀赋不一样,我们科教比较好的地方,先进城市、老工业基地、旅游文化城市等做不同的安排。
三、我们在这里部署四个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二是构建活力产业体系,三是要建设产业科技社区,四是要扩大全球的面积和辐射。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下一步将会重点有七个方面抓手,一、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二、是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四、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五、是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六、是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构建活力、产业体系里面我们讲四个方面,一是仍然需要去打造一个高精尖产业,这跟中国制造2025重塑产业竞争力有关系,第二把一部分存量放在增长力的企业,第三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第四探索新型的组织方式。前面所说的这一轮我们的规则都变了,都园区来讲找到新的模式,新的打法,这些打法是什么。
建立产业科技社区,和互联网结合更加紧密,我们认为是高技术社区的园区形态,在这里有高技术,有高情感,有高接触。知识密集,创新创业比较活跃,更多是科技社区的形态。
第四个任务我们在创新全球化我们要有时代感,我们需要跟国际化先进的资源,创新的要素做连接,不管跟硅谷也好,跟一系列也好,我们跟时代最前沿保持一致性。第二方面是我们在过去20年积累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如何把园区的产能跟全球化,跟一带一路战略做很好的结合,这方面已经有园区在做探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