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要求京津冀地区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由于京津对资源、资本的强吸附作用,使得河北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与“吃不下”的北京和“不够吃”的天津相比,“没饭吃”的河北对于三地协同有着更为迫切的诉求。如何打破昔日“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实现“抱团取暖”?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三地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认为从产业链上来进行产业整合,这是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京津冀深度协作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率先发展起来,搭上了经济发展的第一班快车。到19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由于江浙沪地区是我国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综合实力较强,长三角很快形成第二个经济增长极。
新世纪的10多年时间,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汽车、房地产业崛起、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内蒙、山西成为主要煤炭、电力生产基地,河北成为钢铁、建材重要生产基地。天津成为重要制造业基地。同时,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魅力以及产业层次多样化,使得外来人口大量涌入,15年间人口净增900多万,年均增加60多万,促使房地产投资与租赁业快速发展,房价虚高攀升。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小汽车步入家庭,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区域重化工业污染、市内汽车污染、工业污染交织在一起,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可以说,北方地区的大中城市仍然各自发展,还未能形成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完整的工业发展体系。
京津冀一体化构想从提出到实施,已经3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没有大的进展呢?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阶段,即由区域的独自发展到综合协调发展。京津冀的发展一开始并不像专家们规划的那样,能很快地融合,能很快地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在利益攸关各方缺乏互补共赢诉求情况下,京津冀深度协作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成为主体,但中间层次严重缺乏,如省会城市石家庄、资源型城市唐山等具备该类发展条件的城市都没有得到充分发育,中小城市的发育同样不充分。在这一背景下,京津冀合作问题再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有其历史必然性。
京津冀经济协作或首都经济圈协调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入中后期的一个标志,是中心城市由点状聚集向网络分散过渡的表现。但目前来说,一方面北京和天津与其周围城市不能很好衔接,经济辐射作用弱,产业带动能力差,京津冀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发展不足,也难以承接中心城市产业整体转移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产业规模,对北京、天津的经济支撑力相对不足。因此,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范围较小,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强的周边城市对其更外围城市的辐射作用则更弱,整个城市群经济扩散效应缓慢,影响整体竞争力。
京津两市一支独秀,对周边的河北省各城市拉动较小,与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缺乏完备的城市体系,缺少影响较大的二线城市和实力较强的三线城市,各城市之间功能互补性不强,协调性较差,竞争大于合作。这不仅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也影响环渤海及北方城市带整体发展。相较而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先天条件比较好,体系完整,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互动性强,功能匹配性比较好,如长三角,既有上海这种国际性大都市,也有南京、杭州这种区域性中心城市,宁波、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发育也很充分。
从国家整体来看,原来的三大区域板块包括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三个大的经济增长极,环渤海主要带动北方经济的发展,包括东北、西北;长三角主要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珠三角则是南方地区发展的引擎;从而形成南中北三个经济带。
作为环渤海地区核心,京津冀有两个直辖市加上河北省,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体化对环渤海和北方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都是起到龙头作用。京津冀是在原来“京津冀(北)”、“大北京”、“首都经济圈”等称谓上逐步演化来的,原来主要是指京津及其周边的河北省各中心城市组成的城市圈,即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廊坊、唐山、保定、石家庄、秦皇岛、沧州、承德、张家口8个城市,简称“2+8城市体系”。这一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其影响力逐步扩大到整个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其它城市,“京津冀”地区实际上已成为环渤海及北方城市带的核心。
通过产业链调整利益格局是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京津冀各城市之间经济的协同发展,互补功能发挥,关键要解决好产业之间如何进行真正的协同合作。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产业的研发过程,也就是科技创新;中游是产业化阶段,制造过程;下游包括销售、物流等等。北京的人才优势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特别是一些前沿的高端技术研发上,北京是人才聚集地。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北京应该利用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重点抓高科技研发。河北具有地域广阔,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产业化生产,把北京的研发成果转化成产品。天津要利用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国际贸易,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同时也可发展一些高端的战略新兴产业。
北京是国家首都,天津要打造成北方经济中心,显然是国家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中心和枢纽,必然会吸附周边地区的资源,制约其发展。形象的说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是说让京津冀同质化、扁平化发展,而是要差异化、互补式发展,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从产业链上来进行产业整合,这是一体化发展的方向。产业如果协调好了,利益格局也就基本调整好了。产业链的形成可以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操作,而非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造成流通的阻隔。如果产业问题解决好了,税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通过三地各自优势发挥来进行产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