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让国内外舆论一时聚焦于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友谊,而不像平常那样总是盯着摩擦和较劲。人们期待中美之间可以构筑起“善意的关系”。应当承认,习主席此次访美之际,中美关系的整体氛围并不是太好,国际媒体充斥着“看空”中美关系的论调,美国威斯康星州州长等政客甚至要求白宫取消此访。9月初,还一度传出白宫将因网络安全问题对中国公司和个人实施制裁的消息。考虑到中美关系阴云密布的情形,如果说习主席此访似赴“鸿门宴”,倒也不算太过夸张。
中美“新型”关系,新在何处
在这种情况下,此访仍最终取得多达49项重要共识和成果,实属不易,背后折冲樽俎之繁复也难为外界所知。如果联系习主席访美的具体行程,并且将其联合国系列峰会之行与访美联系起来看,中美“新型”关系呈现三个突出特点。首先,华盛顿不是中国走进美国的唯一道路,伴随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等新变化,中国对美国社会内部的深入程度,对美国多元利益主体的接触广度开始加速提升。其次,中美双方大力培养“合作的习惯”,探索以“新型”的方式认真应对“新型”的难题。第三,中美关系的“全球性”意涵大大扩展,双方更加主动地应对国际秩序层面的分歧,不断探索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在全球事务方面,中美之间的“新型”关系是“长出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演进的结果,是两国关系“升级换代”的真切反映。
中美关系重在“维稳”
中美关系兹事体大,它不是《纸牌屋》这类连续剧,也不是电视“真人秀”。未来几十年,如果中美关系的戏剧性因素能少一些,平稳性多一些;而外界对它的“惊喜”期待少一些,平和心态多一些,则实乃大幸。
国际政治中,“言为心声”、“言行一致”是奢侈的,但领导人的话语总会对国家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如果“言不由衷”、“言行不一”惯了,国家的信誉和影响力自然就慢慢丧失了。当前,中美关系的一大症结在于,无论双方讲什么“好话”,彼此都很难相信对方的善意。然而,这种战略上的相互怀疑在大国之间再正常不过了,大国都讲大国的“面子”,大国都有大国的脾气,如果“大国”总是要跑到“新型”的前面,中美就会越来越难以建立“善意的关系”。
中国要做“不一样的大国”
在21世纪,“大国”的内涵需要重塑,也正在重塑,大国不能靠攻城掠地来增加和维护权势,大国之间需要相互保持克制,探索合作共赢之道。用承诺、规则和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为了让权力看起来不那么吓人,避免一国武断地使用权力,确保权力“做好事”而不是“做坏事”。这是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所有大国都应遵循的。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静气,需要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智慧,不妨让“新型”先飞,把“大国”放一放。习主席此次访美和出席联合国峰会期间提出的新观点、新倡议,展现出中国作为“不一样的大国”的潜力和魅力。
在21世纪,如果中国在权力观念、处事方式、“例外主义”方面变得越来越像美国,那将是一种极大的危险。中国的“大国”之路不必局限于中美关系之下,不妨先抛开中美关系的框限,摆脱对“大国权势”、“世界老大”的迷思,先在世界舞台上当好一个21世纪的“新型”大国,用自身行动灵巧地带动美国和其他大国,进而让“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从一种“中国倡议”变为现实。
原文链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