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近年来,恩师郑杭生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哲学思考、实证研究与方法论倡导及推广努力,发表诸如《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专著、论文和重要讲话,一方面,唤醒中国社会学界的理论自觉意识,培育和推动中国社会学学者的理论自觉创新行动,从而对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创新发展、对推动中国整个学术界的创新发展,乃至对推动世界社会学的创新发展做出难以估量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恩师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学术成就,创立起社会运行学派,不仅通过概念的凝练、理论的创新、规律的把握、方法论的确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为社会学研究提供具有巨大解释力的分析工具,而且,将一大批社会学研究者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中国整个社会学界呈现出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性运行、和谐发展局面。更应称道的是,恩师不仅能够勤于案头的理论思考与创新研究,还身体力行,于近八十高龄之际,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员,深入农村与城镇,进行社会调查和工作指导,在践行自己创立的“顶天立地”学术研究道路的同时,为自己的团队成员、郑门学子,为整个学术界研究者找到了“理论自觉”的现实基础,那就是“与前沿意识相结合、深入基层的草根精神”[[1]],从而将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由抽象的理论思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研究路径。作为参与恩师“‘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城乡社会变迁统合性视野下的临安‘中国经验’”课题研究的成员,我们在跟随恩师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走访调查的过程中,逐步领会了“草根精神”的研究方法,感悟到“草根精神”的研究魅力和理论价值。
不幸的是,恩师突然仙逝,泪洒衣襟之余,追思恩师的音容笑貌,倍感自己没能好好把握住可以与恩师朝夕相处的机会,一方面多与恩师亲近,一方面打磨自己的研究功力,也可以为光大师门发出点米粒之光。痛定思痛,我们感觉有责任将恩师亲自实践“草根精神”的研究过程和操作方法告诉大家,一来可以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二来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可知可感的经典研究案例。基于此种考虑,本文将对恩师在临安的实证研究过程做简单的梳理,并结合临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及经验,诠释恩师实践“草根精神”的表率作用和表率过程。
恩师郑杭生先生之所以选中临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多次前往临安进行社会调查,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他倡导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必须具有“顶天立地”精神的必然特质所决定的。“顶天立地”由“顶天”和“立地”两部分组成,对恩师来说,“顶天”是他的所长,而“立地”则是他之所以能够“顶天”的重要原因,也是他能够提出“顶天立地”思想的重要原因。作为“顶天立地”精神的发明者和倡导者,不尚空谈、善于扎实做学问的恩师,“把追求前沿与深入基层结合起来,把世界眼光与草根精神结合起来”[[2]](此处改成了尾注),亲临临安调研,就成为必然。另外,“顶天立地”精神不仅是一种研究精神和前沿理论,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向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一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理论创新的便捷途径。作为发明者和倡导者,恩师自然深谙其理,也善于此道,并乐于在实践操作中培养自己的学生和后辈,同时为后辈研究者提供研究榜样。
其二,则与临安这一研究对象本身密切关联。近年来,临安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领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成效。2012年8月,“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在临安召开,期间,恩师初步了解到临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会后不久,即跟笔者合作撰写出一篇研究文章,开始关注临安市的发展实际,并最终接受临安市农委的委托,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城乡社会变迁统合性视野下的临安‘中国经验’”课题的形式,对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又一次为我们树立起实践“草根精神”的一个杰出典型,为后辈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表率。
二、对临安实践的调查与发现
“临安市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市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市域地貌属浙西丘陵区,呈横长形,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404万亩、平原52万亩、水面13万亩、森林覆盖率77.8%;全市辖5个街道13个镇298个行政村,人口52.6万。”[[3]]临安境内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上海和杭州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临安市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基人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吴越文化源远流长。因此,临安市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这是该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越条件。其天然的发展瓶颈则是以“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特征为代表的传统发展资源的欠缺和不足。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特点,临安市实践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恩师多次来到临安,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成员,制定出周详的调研计划,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通过典型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细致解剖具有自己特色的临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践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天的调研行程(详细情况请参见下表),窥视恩师调研工作量饱满程度的点滴。
正是基于如表一所列的连轴转式的大量实地调研与观察的准备,临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内容和独具的特色被挖掘和发现,基于恩师生前的指导,我们将其整理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培育建设“龙头”,带动市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临安市培育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龙头”,实际上就是其重点建设的三种类型的新型城镇,其一是布局在临安市东部区域的浙江省科创基地“青山湖科技城”,其建设方式是依托政府性建设投资,集中兴建高质量、高标准基础设施,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等优质项目,建设高、精、尖的科技化新城镇,并以之辐射周边农村,带动整个片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快速推进。其二是逐步扩大的老城区,其建设方式是再造和优化,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着力完善老城区的文体教育、公共服务、休闲居住等功能,并将之打造为临安市域的中心城市。其三是具有传统优势的中心镇和特色镇,其发展方式是重点培育副中心城镇和省级中心镇,支持风情小镇,扶持特色镇发展,目的在于构建小区域范围内的城镇化极点,在平衡整个市域城镇化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同时,逐渐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触角覆盖整个市域农村,最终构建全市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第二,以特色产业强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临安的特色产业的代表是竹笋和山核桃,当地人将其称为“两棵摇钱树”,他们以对这两个传统优势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为核心,建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和内生性发展动力,从四个方面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强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即:做优做强生态农业,培育生态产业体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重点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着力培育生态休闲养生产业,打造养生度假胜地;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
第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临安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始于2009年,开始谋划实施的是“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后来又进一步凝练为“绿富家园”优先建设工程。这是临安市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方式,它不是贪大求洋的“高大上”模式,而是扎扎实实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首先去做的是简单的村容整治、环境卫生,然后扩展到经济建设、社区管理,最后再提升为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促进与繁荣农村文化,打造“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品牌,从而通过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在不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搬运河石,不拆有历史价值的房屋,最大限度保护好留有村庄记忆、体现自然特色的宝贵资源同时,实现农村、农民的就地城镇化。
第四,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殷实富足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目标。临安市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更多的考虑到了人的城镇化问题,突出了城乡居民生活和美、殷实富足的具体内容,利用政府财政资金,致力于民生保障、“平安网格”建设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近期该市又提出“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打造三美临安”的战略性部署,按照临安市政府的语言表述,其主要建设内容是:围绕“山川秀美”,把临安建设成为遍地的“金山银山”;围绕“城靓村美”,把临安建设成为“全市域美丽大都市”;围绕“生活和美”,把临安建设成为“瑞士式宜居之城”。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临安建设为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城乡居民生活殷实富足的幸福之城。
对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的临安新型城镇化上述成绩,恩师是不吝赞美之言的,在调查即将结束之时,恩师曾希望挤出时间再来临安,更深入地了解、研究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经验,熟料大变骤生!但是,恩师对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及理论指导,既成为临安市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成为表率“顶天立地”精神的研究范例。梳理恩师在临安市的社会调研过程及研究发现,整理恩师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给予临安市全方位的指导与鼓励,既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临安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支撑。
三、对临安实践的指导、寄语与希望
在对临安市新型城镇化实践的过程、成就及基本经验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之后,恩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予以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褒扬,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建设性的指导和帮助,成为保证该市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性因素,也成为恩师实践“草根精神”的典型案例。具体说来,恩师从以下四个方面为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后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充分肯定已有成绩,鼓励和保护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创举。从某种程度上说,基层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因为其草根性特点,更容易创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实现形式,但是,也因为其草根性特点,而易于存在两个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瓶颈,其一是实用主义取向可能引发的短视行为及对资源环境竭泽而渔式的掠夺性开发与利用和由此引发的与周边城镇化主体的矛盾与冲突;其二则是其脆弱的生命力和抗压能力。前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本身就能够予以纠正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宏观政策背景下,是能够得到纠正并促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而后者却需要有强有力的外力予以支撑和保护,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撑与保护,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使之顷刻瓦解,所以,外力的支持与保护对基层城镇化创新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恩师不仅在全面展开实地调查以前就从理论上对临安经验进行研究、解读,并以学术文章、会议讲话的形式予以多方面的宣传,在调研期间也从各个角度予以正面评价,充分肯定了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经验,为该市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对临安市新型城镇化实践中存在的各种误解进行理论澄清,保护和推广新型城镇化的基层经验。基层新型城镇化实践的草根性特点导致的生命力脆弱的一个典型表现是不自信,并易于为各种评论所左右,因之,在其推进过程中会付出不必要的发展代价,走上本应该避免的弯路。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临安市不同层面的城镇化实践主体,包括市域各层级的主要领导,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自信和因之产生的种种顾虑。恩师往往可以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对他们进行理论上的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推动其提升创新实践的理论自信和实践模式自信,进而推动该市创新性实践沿着健康道路快速发展。
最令我们团队成员印象深刻、也最为能够帮助临安人树立创新实践模式自信的,当属恩师就临安市相关领导对所谓“千村一面”建设结果的疑惑、自责和担心。长期以来,有相当数量的学者、专家,包括本文作者在内,对“千村一面”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和建设结果秉持着否定态度和质疑心态,总以为个性特色鲜明、如万花筒般缤纷多彩的新兴城镇,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理想形态和应然的结果,这种认识经过不断发酵和传播,最终成为一个被大家接受的、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真理性”判断,成为大家品评农村城镇化的一个极具杀伤力的工具,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实践者形成了近乎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当临安市相关领导因“千村一面”结果自责和疑惑时,恩师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说“‘千村一面’有什么不好?”并就“千村一面”观点产生的原因做了到位的分析,告诉大家,应该真正站在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角度建设、看待与评价农村城镇化,而不是站在城里人欣赏的角度对待农村城镇化,只要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城镇化的水平,能够让农村人同城里人一样共享城市文明的发展成果,“千村一面”也是可以的。行文至此,联想到李克强总理在新近参观人居科学展时所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4]]的内容,以及总理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推动城镇化不是造城,不是上楼,而是人的城镇化等观点,我们发现,对“千村一面”的最新解读,充分显示了恩师对农村新型城镇化本质的真正理解和透彻把握,他希望看到的城镇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城镇化,而不是仅仅供人观赏的“绣花枕头”。再联想到“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俗语来理解“千村一面”,我们同样发现恩师对“千村一面”新解的指导意义:我们宁愿追求“相似的幸福家庭”,追求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千村一面”的新兴城镇,而不能够仅仅关注于个性化特色而去追求“各有各的不幸”的“不幸的家庭”。恩师关于“千村一面”的新解,是他帮助临安人树立创新实践模式自信的一个个案,他正是通过类似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新解,鼓励、保护和推广新型城镇化的基层经验。
第三,留墨宝以表彰与鼓励。
临安是一个文化古城,近期临安人又将“崇文、尚德、励新、厚生”凝练为新时期的“临安精神”。在社会调查中逐渐熟悉临安的恩师,为了更好地褒扬与激励临安新型城镇化实践经验,不顾身体的疲劳,每每通过题写寄语、楹联等方式予以肯定,并以之为临安新型城镇化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第四,提醒其存在的不足,致力于探索促进临安市新型城镇化不断完善的努力方向。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必须具有“顶天立地”精神的发明者和实践者,恩师在将前沿意识与深入基层的“草根精神”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与挖掘出了各地实践的精髓,并不断予以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在丰富和发展自己创立的社会运行学派理论体系的同时,也为各地实践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恩师也不断将各地的发展实践进行横向比较,敏锐的发现其间的不同和得失,并能够通过地方政府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提醒和指导。在深入临安实地研究的过程中,恩师在充分肯定与大力褒扬其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这些发现中,切中临安发展要害的当属该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孱弱,以及孱弱的集体经济力量给临安新型城镇化实践带来的难以克服的影响。
实际上,因集体经济孱弱给农村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被临安市相关领导,特别是直接从事城镇化工作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所认识,并以文件的形式反映在不同的工作报告里。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左”的错误在集体经济发展领域造成的影响,也由于临安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取得的丰硕成就,以及原子化的农民依靠市场力量所获得的家庭富裕经历,使得许多人对集体经济产生了误解、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在集体经济领域投入相应的热情和努力,因此,他们虽然发现了集体经济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没有意识到可以靠集体经济本身的发展解决由集体经济缺失带来的影响,只是在政府财政投入增加框架下思谋求解之道,因之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恩师通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及理论阐述,对临安市发展集体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到位的评述,这对沉浸在市场经济单一模式中的该市政府来说,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其后续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恩师通过在临安的实地调研,不仅观察到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也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导、寄语和希望等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关注之情、褒扬之意和鼓励之愿,也指出了他们在后续工作中的努力方向,成为促进该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恩师不顾高龄,仍然坚持亲临实践第一线,仍然带领团队成员坚持全天候的实地调研,其严谨的学风和身先士卒的研究努力,不仅成为恩师自己学术团队的宝贵财富,也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乃至为当代中国的研究者树立起典范;恩师发明和推广的“顶天立地”研究精神及亲自表率的“草根精神”,既是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精髓,也是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精髓!能够成为恩师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并跟随恩师遍访临安市新型城镇化的每一个关键点,在调研过程中透彻体会“顶天立地”特别是“草根精神”的精髓,是我们研究生涯中最荣耀的经历和最大的财富。我们希望通过本文慰藉恩师的在天之灵,通过本文弘扬恩师的“草根精神”,并通过本文督促自己,沿着恩师创立的“顶天立地”学术研究道路奋发努力。
注释:
[[1]]郑杭生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卷),8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郑杭生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上卷),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郑杭生、张本效:《“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深刻内涵》,载《学习与实践》,2013(6)。
[[4]] 李克强:《以创新理念打造和谐宜居环境用科学方法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