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民币通向储备货币之门开启

IMF总裁拉加德11月13日发表声明称鉴于人民币继续符合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的出口标准,且通过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评估,人民币亦符合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更进一步,对今年7月基金组织于工作人员向执行董事会提交的SDR货币篮子初步评估中所有悬而未决的操作性问题,中国政府均已解决,基金工作人员向执行董事会建议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在笔者看来,IMF对于人民币加入SDR的评估报告以及拉加德对此积极表态显示了目前人民币加入SDR已无技术障碍,预计11月30日执董会通过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篮子已顺理成章,而这也符合笔者在今年4月《SDR开启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之路》文章中今年人民币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的乐观判断,一旦成功,将有助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提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助力“十三五”中国在国际金融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提升。

11月人民币加入SDR顺理成章

如今看来,今年11月人民币加入似乎SDR顺理成章,并无太多悬念,仅待11月30日执董会最终确定。之所以如此判断原因在于,一方面IMF对人民币加入SDR出具了详细的评估报告,对人民币满足“出口规模标准”和“可自由使用标准”给予肯定,还建议将货币篮子有效期延长至明年10月,这实为人民币加入SDR给予充分的过渡期,拉加德本人亦表明了支持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央行近几个月来加速改革,包括汇率中间价改革,利率市场化,向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组织开放银行间市场等,技术准备方面也已经成熟,完成了人民币加入SDR的最后冲刺。

具体来看,IMF对人民币过去五年来国际使用与地位的提升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众所周知,人民币加入SDR需要满足“出口规模标准”和“可自由使用标准”,如今上述评估已然完成。

在商品与服务出口方面,IMF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满足出口条件但并非SDR篮子的国家,且与美国和欧盟的差距在大幅缩小。例如,中国2010-2014年位列全球第三,占比从2005-2009年的8.1%上升至11%,是当前全球排名前五名中唯一一个全球份额占比上升的国家。与之相对,第一、二名的欧盟与美国占比分别从19.8%、14.2%下降到18.2%,13.6%,英国占比从7.2%下降至4..9%,份额从第四下滑至第五,而日本从5.7%下降到5%,排名被动从第五名上升至第四名。

从自由使用标准而言,IMF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人民币在官方外汇资产占比中已达1.1%,高于2013年的0.7%,位列第七;国际银行业负债方面,IMF对2014年境外人民币存款进行估算,预计其大约占BIS统计的国际银行业负债总规模的1.9%,排名大致位于日元和瑞士法郎之间,位列第五名;国际债券方面,截至2015年一季度,人民币计价债券全球占比约为0.6%,排名第八,比2010年一季度占比0.1%,排名14有明显提升;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占比方面,2013年人民币占比约为1.1%,位列第九,比2010年占比0.4%,排名17有明显提升。

此外,针对早前IMF提出的技术性改进方向,如汇率与利率是否市场化,人民币对冲工具的可得性等,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也进行了积极回应,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例如,7月14日央行宣布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助于外国央行对冲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风险;8月11日,央行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使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10月9日,财政部宣布从四季度起,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记账式贴现国债,进一步为SDR利率定价铺路;10月24日,央行在降准、降息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最后一跃,等等。

可以说,IMF的积极肯定与央行的金融改革最后冲刺都显示,11月30日人民币加入SDR篮子技术性难题已经大大降低。考虑到今年9月,习主席访美与奥巴马政府的会谈降低了美国对于人民币加入SDR的阻力,以及当前中欧关系较好,欧洲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对于人民币加入SDR持支持态度,政治不确定因素已然降低,预计11月30日IMF执董会通过人民币加入SDR几无悬念。

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金融影响力

更进一步,一旦上述目标达成,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有助于提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助力中国金融话语权的提升。

实际上,中国之所以近年来在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倾注大量精力,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近年来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在国际金融体系“游戏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却相应较弱,金融危机爆发更使得中国深受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困。

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撰文发表过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时提到,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

而近年来欧美金融危机以及其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溢出效应不断引发全球金融与经济动荡恰恰很好地诠释了上述担忧。例如,新兴市场国家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成为全球增长的亮点,而由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加息预期以及资金撤离等,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陷入衰退。这更加凸现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金融话语权的必要性和潜在益处。

实际上,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笔者认为,进一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全球金融话语权还能获得如下实在好处:

一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与中国经济实力相称,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出口额、外汇储备位于世界第一。然而,当前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仅仅限于少数邻近地区,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大不匹配。

二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特别是以美元计价资产迅速增加,如今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5万亿美元。但是,发达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避免通缩,相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货币贬值,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存在资产安全问题。

三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赖制造业与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为依赖国内需求与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动力,而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试先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

四是加速汇率市场化改革,降低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可以避免国内货币供应的被动增加,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亦可以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是汇率操纵国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批评,并且享受铸币税收益。

五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是“十三五”对外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缓解产能过剩,也可以推进双边与多边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欧洲交流,防止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效果。

总之,自金融危机以来,决策层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十分坚决,而“十三五”规划建议又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置于战略高位。笔者预计,伴随着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以及今年11月加入SDR顺理成章,“十三五”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水到渠成,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话语权与影响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民币通向储备货币之门开启  通向  通向词条  储备  储备词条  货币  货币词条  开启  开启词条  人民币  人民币词条  
智库

 中印战略合作基础的弱化与重构

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更加积极地经略周边,提升对印度及南亚外交的重要性,在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印度议会下院选举)...(展开)

智库

 李银河:正视婚姻模式多元化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一直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但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向工商业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的...(展开)

智库

 2016为我国中高速经济增长常态...

2016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微观运行机制将出现进一步变异。但同时,这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