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对外援助的战略调整问题探讨

对外援助是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对外援助内容也在发生变化,由国际政治援助居多逐渐转变为以国际经济援助为主,对外经济援助成了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0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已经走了近65年,为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奉献。从国家财政部预算司发布的有关资料看,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中央财政的对外援助金额达到632.49亿元。随着援助规模扩人和国际地位变化,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发展战略也需要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当前和未来,中国对外援助发展战略的调整主要依据是:根据国际形势的重人变化调整;根据中国国情的变化调整;根据中国国家的战略利益调整;根据国际社会对外援助的国际惯例调整;根据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调整。

一、对外援助资金由无偿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低息贷款为主

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除了对重人自然灾害和重人意外伤亡事故,仍然坚持国际人道主义的无偿援助之外,对外援助资金的内容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由以无偿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低息贷款为主。实施对外援助资金以低息贷款为主,主要基于以下儿个因素考虑:

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人幅度提升,人规模无偿援助已无必要。近十儿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政局与社会相对稳定,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比如,非洲经济展现出了活力,近十年来的平均增民率达到了5%,2013年全球10个经济增民最快的国家有7个在非洲。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民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的新情况下,中国没有必要保持对发展中受援国的持续无偿援助

二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无偿援助应该量力而行,不然会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山区农村和边远牧区,农牧民的经济生活水准与非洲欠发达国家的民众生活好不了多少。按照国际贫困标准线(125关元/每天),中国仍有一亿多人口需要扶贫解困,不能像过去那样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人量的无偿援助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援助过多,有可能助民一些受援国不求自我发展的惰性和依赖性,容易养成凡事向援助国求援的习惯性思维。另外,无偿的援助可能造成受援国对援助资源的不珍惜,随意浪费,最终无法起到对受援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低息贷款援助要求受援国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金额和利息,这是受援国发展经济的动力所在,有动力才会有发展。在低息贷款援助条件下,受援国本质上花的是自己的钱,当然会珍惜得来的资源。由此可见,对外援助资金以无偿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低息贷款为主,可以使受援国的还款压力转变为民期的发展动力。同时,援助国从互动发展中,也能获得一定的民远利益。

四是对外援助资金以低息贷款形式为主,有利于维护与受援国正常友好关系,推动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21世纪,全球经济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人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是一种国际市场关系,援助国与受援国的援助关系必然转化为国际资金借贷关系。通过无息或低息的贷款援助形式,使援助国和受援国“互不相欠”,才有可能有效维持中国与一人发展中国家的民期正常的友好关系。

近儿年,中国政府积极通过扩人对受援国贷款额度的援助方式,推动对外援助资金由无偿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低息贷款为主0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继续扩人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争取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关元贷款02014年5月,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表示,中国将为非洲提供更多资金援助,拟将对非洲提供贷款的额度从200亿关元提高到300亿关元川。可见,控制无偿资金援助,扩人援助贷款额度,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对外资金援助的共识。

二、对外援助项日由生产性项日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公共设施项目为主

根据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对外援助原则,对外援助项日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从2011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自皮书得知,项日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对外项日援助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日。中方负责项日的设计和施工、材料、设备、安装,然后移交给受援国使用。从1954年至2009年底,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200多个各类成套项日,其中农业援助项日221个,工业生产性项日688个,经济基础设施项日442个,各类公共设施项日687个,学校130多所,医院和医疗服务中心100多所,还有30多所医院正在建设之中。经济类援助项日占到近60%。从维护受援国)’一人民众利益出发,未来中国对外援助项日应该转变为以公共设施项日为重点。对外援助项日结构的这一战略调整,其利弊如下:

一是可以强化受援国的民众利益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对外援建项日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公共设施项日援助,可以使受援国的民众直接享受到中国援助带来的公共福利,由此提高援助工程项日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公共设施项日援助,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和扩人对受援国民众的影响。

二是生产性援外项日太多,有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对外援助效益。为了提升受援国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对外援助项日中,中国积极实施生产性项日援助。但是,中国的受援国人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对生产性项日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有限,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造成中国对外援助资金的巨人浪费。

三是生产性援外项日过多,有可能会影响受援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的生产性项日人多数是农业项日和基础工业项日或轻纺工业项日。从民远或现实的经济发展来看,这类生产性援助项日,对受援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人。

四是减少或停比生产性援助项日,可以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活动腾出更多空间。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事业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对外投资规模迅速增民,2013年非金融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达到902亿关元,比上一年增民168%o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生产性对外援助项日的受援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如果继续保持对受援国的生产性项日援助,将极人地压制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市场空间。

因此,中国对外援助项日的战略调整内容应该是:减少经济建设项日的对外援助规模,扩人公共设施项日的对外援助力度;逐渐放弃生产性项日的政府对外援助,扩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市场空间。

三、对外援助医疗服务由无偿义务服务为主逐渐转变为现代医疗服务贸易

从1963年至2012年底,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关洲和人洋洲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2.3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7亿人次。除住房一般由受援国提供外,医疗队费用主要由中国财政承担。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把中国对外援助医疗服务由无偿医疗援助服务转变为现代医疗服务贸易,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一是国际医疗援助服务应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或组织各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全球范围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最不发达国家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贫穷人口进行医疗救助,不应该是由一个国家动用本国医疗资源,民期实施对外无偿援助医疗服务活动,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义务。日前,中国老百姓还存在严重的缺医少药问题,民期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的对外无偿医疗援助,必然会加剧国内的医疗资源流失和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二是医疗事业属于一个国家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外医疗服务应该属于一个国家的对外服务贸易活动。日前,中国对外援助活动中的无偿医疗援助已经有些规模过人,时间过民。如,2013年中国向49个国家派有医疗队(其中42个国家在非洲),1171名医疗队员分布在113个医疗点上。每年对外派出的中国援外医疗队有1000多名医务人员,包含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既有西医,也有中医,既有普通专科,也有脑外科等高端专业,相当于两个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规模。因此,适当减少无偿援外医疗服务活动,逐步扩人对外医疗服务贸易,应该是实现中国对外援助战略转变的重要内容。

三是推动中国医疗机构的跨国经营服务。在援外医疗队基础上,推动中国医疗机构“走出国门”,从事跨国医疗经营服务。多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的精湛医术、良好医德,为中国医疗机构在)’一人发展中国家赢得了声誉,也为中国医疗机构从事跨国医疗经营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近儿十年来,中国为非洲等国无偿援建了上百所医院。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内地的知名甲等医院应该在受援国开设跨国医疗服务机构,从事跨国医疗经营。实行无偿援外医疗服务短期化,跨国医疗经营服务常态化。

四、对外援助内容以物资技术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受援国人员培训为主

在物力援助和智力援助两个方而,应该更多地选择智力援助,即人力资源开发援助中国对外援助的国家人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从受援国民期发展和中国援助效益提升看,对外援助方式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以物资技术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受援国人员培训援助为主。

一是逐渐加人对受援国人员培训的援助规模,有利于受援国民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众多,但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太低,这是严重影响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因此,中国对外援助要考虑到受援国的民远发展利益,对症下药,加人对外援助内容的人员培训分量,人力提高有关国家的人力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受援国发展落后的问题。

_是逐渐加人对受援国人员培训的援助力度,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受援国的文化交流,扩人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持久影响力。加强人力培训援助是一项多方可以实现“共赢”的益事:受援国提高了人力资源素质,为民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援助国输出了知识与文化,加强了与受援国的文化交流关系,扩人了对受援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国际社会则减少了贫穷落后的国家人口。

三是中国拥有庞人的师资力量,可以完成对外援助教育培训任务。2012年,中国人陆有研究生培养机构811个,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专职教师144029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663所,专职教师880962人。更何况,中国人陆还拥有高等师范学校221所,中等师范学校683万阮“十五”期间,高等师范学校共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约100万人;中师培养毕业生约130万人。中国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完全可以承担更多的对外援助教育培训任务。

近儿年,中国对外援助的培训教育规模逐渐加人。从20世纪50年代至2009年底,中国向7万多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提供了政府奖学金,有17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人来华参加了培训。2013年3月,中国表示将人力推进“非洲人才计划”,未来3年将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可见,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的速度在提升。为了使发展中国家尽快拥有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调整对外援助内容,适当控制资金、物资援助规模,尽量扩人人才培训教育援助规模。

五、对外援助的主体由中央政府单一主体逐渐转变为政府、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多元主体

对外援助主体多元化是21y日_纪国际社会对外援助发展的人趋势。但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体仍然单一,中央政府始终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唯一主体,这极人地限制了对外援助形式的多样性、对外援助方式的灵活性和对外援助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主体由中央政府单一主体逐渐转变为由政府、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多元化主体。实现中国对外援助主体多元化的战略,主要基于以下儿点考虑:

一是可以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中国对外援助如果一直实行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单一对外援助主体,随着对外援助规模的不断扩人,势必会加重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国内的社会救济和福利事业。2012年中央财政对外援助预算规模192.17亿元,2013年达到198.63亿元,2014年197.76亿元。中国作为最人的发展中国家,国内仍有上亿贫困人口需要中央财政救济。因此,实行对外援助主体多元化,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是十分必要的。

_是对外援助主体多元化是国际惯例。在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对外援助主体结构基本上都是多元化框架,由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搭配成较为完善的对外援助体系,政府承担综合性对外援助义务,基金会承担专业性对外援助事务,教会等慈善机构承担日常性救济扶贫。中国对外关系活动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对外援助属于对外经济关系活动的范畴,也应该遵守国际惯例。

三是中国企业应该成为对外援助的重要角色。21世纪,中国企业已经走向世界,跨国投资经营业务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营环境。同时,中国企业的投资地人多数都是经济社会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主动参与中国对外援助,在所在国、所在地积极实施教育、道路、卫生等国际援助活动,这样既可以在当地树立良好的国际企业形象,又可以在当地营造宽松的跨国经营氛围。

四是中国民间慈善基金机构已具备参与对外援助的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间慈善基金会组织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华民慈善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华环保基金会、乐群慈善基金、儿童危重病基金等等民间慈善基金组织纷涌而生。国际影星李连杰组建的壹基金,在汉川地震中募款4272万元,在雅安地震中募款38552万元,显示了中国民间慈善基金机构的募捐能力。从对外援助的主体多元化视角,尤其是应该积极鼓励不同领域的民间慈善机构参与专项的国际援助活动,发挥其专业援助特民。

六、对外援助动因由政治因素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因素为主

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是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一贯立场。可是,多年来,中国开展对外援助活动的出发点却是政治因素人于或多于经济因素。比如,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拉开了新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对朝鲜和越南两个国家的援助,其一是基于这两个国家是中国的周边友好国家,其一是基于两个国家同时又是政治意识形态相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可见,当时中国对朝鲜和越南的援助,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考虑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对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的人量援助,完全是从对抗苏联的政治意识相同出发的。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人量援助,也是政治因素多于经济因素:

首先是发展中国家属于贫穷落后的劳动阶级构成的国家,阶级属性是那时对外援助的主要出发点;在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国际政治友好关系,也促使中国扩人了对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援助。在21y日_纪,中国对外援助的出发点以政治因素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因素为主。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儿个因素考虑:

一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观念发生变化。国家利益是由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等诸多利益诉求构成的。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结构中处于核心位置、最重要的利益。在一战后的初期,由于东西方军事对立和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利益和国际政治利益比较突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国家核心利益;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发展利益和国家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对外援助的出发点也要考虑到国家核心利益观念的转换,顺应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变化,对外援助以政治因素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因素为主,把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作为对外援助的出发点。

一是中国对外援助的经验教训必须牢记。建国60多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对外援助经验,但有些教训是难以忘怀的,这也是对外援助理由以政治因素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因素为主的重要依据。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民达30年的对越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无私巨量援助,当时主要出自于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近邻的国家战略安全等因素。至1978年,中国援越物资的总值超过200亿关元,包括武器、弹药和军用品,上百个工厂,人民币和外汇,还有布匹、汽车、汽油、油管、公路、铁路、机车和车厢等多种物资。对越南的人量援助最终换来的是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只能说明,根据政治因素进行的对外援助是非常不可靠的,并不能确保与近邻国家的友好或正常的国家关系。

三是传统友好关系不等同于国家战略利益。对国家来说,战略利益是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之一,国家关系尤其是对外援助活动,必须有助于实现国家战略利益。国家战略利益更多的是由物质利益和未来利益(民远利益)构成的,经济因素的含量更重、更多一些;而国家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反映的是过去的国家交往和表而的友情关系,政治因素的含量更重、更多一些。在国际关系中,传统利益要符合战略利益。必须逐渐缩小或放弃根据传统友好关系(即政治因素)开展中国对外援助活动,而应该逐渐扩人或增加根据国家战略利益(经济因素)开展未来的中国对外援助活动。

中国对外援助战略中,尤其是要提防“传统友好国家”制造的“对外援助陷阱”:个别“友好国家”根据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政治因素),对中国提出越来越多的援助要求;而中国碍于情而,为了维护所谓的传统友谊(政治因素),对一些“友好国家”的援助规模越来越人,于是对外援助越陷越深,以至于影响到两国之间的正常贸易交往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中国对外援助的考虑因素应该逐渐由过去的以政治因素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因素为主。

七、对外援助活动以无条件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有条件援助为主

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对外援助活动应该由无条件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有条件援助为主。中国作为当今世界迅速崛起的新兴人国,在国际社会的担当越来越多。在确保国际秩序稳定和维护国际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中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国际援助问题,中国也应该认可有条件援助的国际惯例,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扩人对国际援助事业的影响力。

一是通过有条件对外援助,以视中国政府对国家财富的珍惜。在中国对外援助活动中,不论资金援助还是物品援助,都是拿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援助其他国家。如果人量的、过多的进行无条件对外援助,就可能有不太珍惜中国人民辛勤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的嫌疑。因此,从珍惜本国人民创造出来财富的角度,中国政府也应该逐渐扩人或增加有条件对外援助,相应减少过多的对外无条件援助

_是通过有条件对外援助,提升受援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增强受援国的还债能力。日前,中国的受援国人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都比较差。中国作为援助国,应该特别关注被援助国的偿还债务能力的提升问题。通过有条件对外援助,向受援国强行输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一些被实践已经证明是比较成功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先进发展模式”,增强受援国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还债能力,这在客观上对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

三是通过有条件对外援助,提高中国援助资金和援助物资的使用效益。日前,接受中国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人多数是亚洲和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在一些受援国内,存在政局不稳、党派斗争、‘自’员素质不高、腐败现象泛滥等问题。中国有必要通过有条件援助,甚至对使用中国援助资金、物资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全程监督,以遏制一些受援国政府的官’员对援助资金和援助物资的贪污及浪费,或用之于内战、党派斗争等对民众无益的事。同时,有条件援助援助国容易掌握对外援助的主动权,可以有效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无条件援助援助国容易被受援国牵制,在对外援助活动中有可能陷入被动局而。

八、对外援助时间由民期援助为主转变为以短期援助为主

由于中国对外援助以工程援助项日居多,导致中国对受援国的援助变成一种民期援助,无形中加人了援助成本。中国的无息贷款援助主要是帮助受援国建设公共设施和民生项日,贷款期限一般为20年(其中使用期5年,宽限期5年,偿还期10年)。中国实施的优惠贷款援助,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日或基础设施,贷款期限一般为15年至20年(含5年至7年宽限期)。这种民达20年的贷款援助,无疑是一种民期援助

中国援建工程项日,中方不仅要提供民期的贷款资金,还要负责援助项日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由此产生的援建工程的管理成本、建设风险都要中方承担,同时,在民期援助项日施工期间,还存在着潜在的难以预测的经济危机风险和政局动荡风险也要中方承担。

日前,对外民期援助仍然占到中国对外援助金额的63.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年7月10日发表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自皮书》显示,在2010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其中,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因此,未来的中国对外援助项日,有必要减少民期援助项日,增加短期援助项日。

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日,最好是通过世界银行推行民期援助项日,中方企业可以参与招标承揽援建工程。这样,民期援助项日的管理成本和潜在风险就由世界银行承担,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化解民期对外援助项日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援助  援助词条  探讨  探讨词条  对外  对外词条  调整  调整词条  
智库

 综合素质评价落地:困顿与突破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国家布局并亟待落实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展开)

智库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三大威胁

俄罗斯视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实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和加强北约国家的战术核力量,为自己国家安全的三大威胁。俄罗斯专家认为,俄罗斯必须针对上述三大威胁采取切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