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风持续吹,维持WTO的谈判功能至关重要,特别要看谈判各方能否摆脱国内某些行业利益的羁绊和零和博弈的思维,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勇气。
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一直被“雾霾”笼罩。2013年的“巴厘一揽子协定”如同一缕清风,使人们重拾起对“蓝天白云”的渴望与幻想,但执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2015年10月TPP协议的达成,使笼罩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上的“雾霾”再度加重。当人们即将以“灰暗”心情迎接新一年到来的时候,2015年12月15-19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传来利好消息,会议通过了《内罗毕部长宣言》及九项部长决定,承诺继续推动多哈谈判。
与2013年的“巴厘一揽子协定”相比,“内罗毕部长宣言”之风可谓强劲。因为“巴厘一揽子协定”虽说是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的首个全球贸易协定,也是多哈回合12年的首个成果,但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该协定只是在贸易便利、农业、发展等几个议题上取得初步共识,涉及的内容仅属于“容易摘取的果实”。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的正常功能,同时给多哈回合谈判留下一线生机。从这个角度看,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内罗毕部长宣言”的成果主要包括:一是世贸组织成员首次承诺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并就出口融资支持、棉花、国际粮食援助等方面达成了新的多边纪律;二是达成了近18年来世贸组织首个关税减让协议——《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协议,涉及1.3万亿美元国际贸易;三是在优惠原产地规则、服务豁免等方面切实给予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四是正式批准阿富汗和利比里亚加入世贸组织。
强风之一: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我们知道,致使多哈回合久拖不决的原因有很多,而农业出口竞争问题一直是公认的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在多哈回合谈判的农业议题上,美欧双方就农业补贴和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互不相让;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农产品产出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则要求欧美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关税保护;日本、韩国、挪威等10个农产品进口国组成10国集团,强调对其国内农产品的高度保护;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组成20国集团,维护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优惠待遇,要求发达成员取消出口补贴,削减国内农产品支持。因此,各方在多哈回合的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成为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就的重要原因。“内罗毕部长宣言”中,162个成员国对最为关切的农业出口竞争达成共识,首次承诺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并就出口融资支持、棉花、国际粮食援助等达成了新的多边纪律。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的那样:此决定将是“历史性”的,这是WTO迄今在农业问题上取得的最显著成果。此举将消除市场扭曲,营造公平竞争,同时将改善非洲等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民生,因此意义非凡。
强风之二:《信息技术协定》扩围成功。1997年3月26日,占世界IT产品贸易总量92.5%的40个参加方在《信息技术协定》(ITA)上签字,ITA正式生效。然而随着技术发展和产品规模的扩大,大量原本适用于ITA协定范围的IT技术已成为家庭日用品,没有必要再受到ITA协定保护;许多新的IT技术产品却因为没能纳入原有的协定中而不能享受优惠政策。为此,2008年欧盟曾提议对ITA协定进行修正,但由于美、日等国的反对而迟迟未能进行。直至美国、日本、韩国在2012年5月ITA委员会上提交了协商扩大协议品目的建议后,对修改ITA协议的协商才算正式开始。内罗毕会议上,WTO成员就《信息技术协定》的扩围达成了共识,这也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因为这是WTO成立20年来达成的第一个关税免除协定,201种涉及1.3万亿美元的IT产品从2016年起将逐步实现零关税,这意味着IT行业贸易自由化基本实现。这将极大促进各国IT产品的出口,会刺激国际贸易的大幅扩大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增强和恢复各方对于世贸组织多边谈判功能的信心。
强风之三:增强最不发达国家在世贸谈判中的话语权,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此次会议是WTO成立20年来首次在非洲举办的部长级会议,会议上,世贸组织还迎来了利比里亚和阿富汗两名新成员。作为最不发达国家,他们的加入让世贸组织成员扩容至164个,结构变得更加多元。这意味着非洲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及其在全球贸易中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已经被普遍关注。同时,非洲国家也呼吁削减或取消农业出口税以营造更加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世贸组织的“促贸援助”计划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生产具有出口竞争优势农产品的能力。因此,非洲国家也希望更多融入多边贸易体系中来。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为非洲的不发达国家搭建了通向未来全球贸易的桥梁。中国还捐资设立了世贸组织“促贸援助”框架下的“最不发达国家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项目”。在会议前夕,第四届“中国项目”最不发达国家加入圆桌会成功举办,为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尽快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风之四:美国试图废除多哈机制失败,多哈回合将踟蹰前行。美国试图在内罗毕部长级会议上废除多哈回合,并由主导TPP谈判的白宫贸易代表弗罗曼 于会议前夕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刊文称:“多哈回合谈判已无法完成,我们需要为WTO撰写新篇章,来反映今时的经济现实。现在是时候从多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因此,他认为“内罗毕WTO部长级会议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以WTO总干事阿泽维多为代表的多数成员国则肯定多边体系和WTO仍然是最优选择。“需要下苦功来挽救WTO。”挽救WTO的途径,可以通过聚焦在诸如削减农产品补贴、货物市场准入、数据流动等具体议题来展开。最终在多数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在农产品出口竞争及ITA扩围协议上达成一致,不仅未如美国愿结束多哈进程,反而增强了各成员国对多哈回合的信心。
由此看来,内罗毕之风的确强劲,但能否使“雾霾”散尽还有待于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毫无疑问,多哈谈判进程仍面临众多难题,一是谈判的内容多、标准高、成员多。而WTO谈判又是采取的“一致性”规则,协议必须经所有成员方同意才能通过生效,部分成员方利用某些无关自身议题上的“一票否决权”,因此,达成协议的难度可想而知。二是WTO成员方组成多个利益集团,在敏感议题的谈判上互不妥协、强硬对抗。三是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话语权的增多,使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制订的意志受阻,对主导多边谈判信心不足。此外,双边和地区性的贸易谈判的进展也可能随时打破多哈进程。
因此,要使风持续吹,维持WTO的谈判功能至关重要,特别要看谈判各方能否摆脱国内某些行业利益的羁绊和零和博弈的思维,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勇气。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驱除雾霾,享受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