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区房“风险”需正视

“我看过一个新楼盘,说是培正的学位,但找朋友向教育局打听,结果教育局称根本没这回事,后来还给开发商发了函,禁止以入读培正为卖点。”市民张先生表示,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开发商、中介,“买学位房还是二手的比较靠谱,虽然很旧,但保障性相对高些。”但他也很纠结:买早了怕以后学校人多会分流,会落空,买晚了担心买不起。(4月5日南方都市报)

很多舆论把这归于开发商的忽悠,建议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应事先了解政策,尤其是学区的划分范围,不能盲目相信,受骗上当。在笔者看来,这一事件也给所有准备购买学区房的家长提了一个醒,购买学区房固然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不管是为投资,还是为入学,学区房都是有风险的。

学区房的“风险”具体有三方面,一是政策风险,即如果划片对口入学政策调整,所购房被排除在热门学区之外,或者被限制入学(规定购房年限),那么购学区房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除了广东这起700万学区房事件外,全国首例“学区案”也值得民众反思——南京市民顾先生家对面300米就有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但孩子却可能被划到2公里之外的南湖三小。他认为这有违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规定,于是便将建邺区教育局告上法庭。

二是孩子不适应学校的风险。有的父母想尽办法购学区房进入好小学、好初中,可学生入学之后却跟不上学校的教学,很不适应,甚至不得不考虑转学。这样的案例并非个别,选择学校,不能盲目追逐名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忽视孩子本人的意愿。

三是义务教育均衡的“风险”。学区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有择校,才有学位房、学区房。如果政府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有效缩小学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那么,花高价买来的学区房,就失去进好学区的价值。一些投资者炒作学区房话题,实际上是看准义务教育均衡遥遥无期,或者“赌”择校热无法在短期退烧,于是学区房的价格也就居高不下。

以上三方面的风险越大,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才会变得谨慎,而不是见风就是雨。目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强化第一方面风险,出台政策限制新购买学区房的业主子女就近入学,这是一种不符合法律,涉嫌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政府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还有的教育部门在告诉家长第二方面风险,他们希望家长能配合国家政策,响应就近入学,但这很难说服家长,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

真正让购买学区房面临并无多少学区价值风险的做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并给出明确的均衡时间表。如果政府部门拿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硬招——不是禁止择校,而是增加教育投入,转变投入模式,重点投入薄弱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标准和教师素质,那么择校热将得到缓解,择校的需求减弱,学区房的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直到很多地区的学区房概念逐渐消失。

目前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能拿出来的“硬招”,只有禁止择校。其他推进均衡的措施,有些过于软绵绵,比如建名校集团、强弱校对口帮扶等,所起到的均衡作用有限。这只会推高学区房价格,而无法让学区房概念淡化。择校的家长很难打消购买学区房的念头,只会在何时买、买哪里之间进行盘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区房“风险”需正视  学区  学区词条  正视  正视词条  风险  风险词条  
教育评论本土人才

 劳动塑魂,泥土养根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引进一批优秀的外来人才,更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能吃苦、有家乡情怀、有创业干事精神的本土人才。乡村本土人才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