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虽然不可以假设,但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美国当年在广岛和长崎抛下的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不会那么快,亚洲邻国和美国太平洋战场还会继续深陷侵略之苦和战争灾难中。从世界反西斯战争的意义言,广岛和长崎的原爆,是正义的一爆。至于日本的原爆受难者,应该问罪于天皇和日本军国主义。对美国言,因为这两颗原子弹,也奠定了美国亚太和全球强国的地位。
广岛、长崎原爆,本已盖棺定论。但在现实的国际关系面前,历史有时候也会模糊、褪色,被现实观重新涂抹上斑驳的色彩。战后日本,历届政府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强化日本原爆受害者的角色,也建立了象征原子弹爆炸受害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本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并利用一切机会让国际政要、名人去纪念参观。日方也会通过各种舆论和文艺形式,以固化日本受害者的印象,并在全球形成同情日本的共识。
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以及无核化成为全球共识。尤其是美日同盟关系的深化,包括美国在内也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被日本“打动”。据2015年皮尤民调中心整理了多年来美日两国对核爆态度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1945年核爆刚刚发生后不久,高达85%的美国人赞同核爆。2015年,该数字降为56%。而且,18岁到29岁的美国人中47%认为使用核弹是正义的,在6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该数字为70%。
美国民意发生的微妙变化,既是二战历史被时间淡化的结果,也是日本锲而不舍文宣和美国基于地缘战略政治诉求的成果。尽管如此,战后美国总统、政府政要,还是尽量避免到广岛参观访问,担心为日本绑架。更要者,美国政府也不愿意因此而颠覆二战历史定论。更是坚守着绝不为投放原子弹抱歉的底线。
然而,奥巴马总统成了颠覆美国政治的第一位总统。他何以有这种胆量?
一是理想主义的个性使然。奥巴马主政的时代,有个清晰的脉络,除了主张清洁能源和生态文明,就是高扬无核世界理念。他入主白宫之后,就在2009年提出无核世界的口号,这也是奥巴马获得当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要因。其次就是奥巴马每年高调召集的核安全峰会。更能体现奥巴马外交思维的则是,美国和其他世界大国一起,解决了伊朗核危机。在其任期之末,对朝鲜核试验主导了史上最严厉、范围最广泛的制裁。
奥巴马无核世界的理想主义让人尊重,也的确取得了全球性成果。但是访问广岛,其理想主义却掺杂着现实主义目的。首先,藉此强化美日同盟关系,给后来者树立美日关系的新模板。在共和党准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喊话美国不给予日韩核安全保护伞的现实下,奥巴马也亟需一场看上去充满风险但正好展现美国对日本善意的广岛之旅。这和美国年内三次派出海空舰队在南中国海岛礁抵近巡游给菲越等国撑腰是一样的道理。
奥巴马任期之末,也需要用毫无顾忌的外交行为艺术,为自己的白宫岁月画上圆满的句号。恢复美古关系、解决伊朗核问题无不突显奥巴马执政最后时刻的“追政绩”和“赶功课”。奥巴马广岛行,又给奥巴马增加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外交政绩。
上月国务卿克里参观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已经为奥巴马打了前站和测试了舆论反应。结果是,美国政媒和民意反应相当温和,《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甚至鼓励奥巴马赴广岛。故而,坚持无核化理想的奥巴马以及希望成就伟大总统私心的奥巴马,借力日本七国集团(G7)峰会顺访广岛,可谓有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安倍政府最高兴。战后历届日本政府,在原爆问题上立场一致,但摆脱日本历史原罪,安倍政治诉求最强,而且依傍美国洗白日本历史的努力最见成果。近几年,安倍政府和邻国中韩关系引向最糟,美日同盟关系则为史上最好。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期盼中,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棋子。所以,安倍访广岛,是美国给予日本的另一项大礼,也是安倍政府功利主义的另一成果。
奥巴马访问广岛,安倍首相几乎是以颤抖的声音表示“衷心欢迎”。因为日本政府再次利用奥巴马不仅固化了美日同盟关系,而且强化了日本二战受害者的身份。美日两国的相互帮扶和互相利用,可见一斑--当然也可以解读为奥巴马理想主义和安倍功利主义交织的成果。
这注定是一场充满争议和导致东北亚三国关系再次恶化的访问。虽然美国方面一再强调奥巴马访问广岛不是道歉,但让日方感觉美国总统是以身体力行向原爆受害者致意。这显然要比外交辞令的道歉更为重要。对中韩两国而言,作为日本侵略的真正受害国,70年来未能听到日本政府一声真诚的道歉,日本反而成了受害者,只能让东北亚三国关系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