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互联网时代的学术革命出现了吗?

今天的论坛主题是关于创新与学术评价,我想从这个角度讨论互联网时代的学术。今天最前沿的行业是“互联网+”,实际上在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界,也出现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社联主办的两份杂志《学术月刊》和《探索与争鸣》的微信公众号在外界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各样自媒体出现以后,学术也进入这样的时代,这个时代使得今天出现了“竞争性学术市场”,这个竞争性学术市场,就是今天出现的两个学术界。

一个是专业学术界,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有学术生产体制(大学与研究机构)和学术流通体制(专业杂志)。这个专业学术界有一个特征,就是逐渐形成一种等级化的秩序存在,无论是学术生产和学术流通,按照国家、省和地方,或者权威刊物、核心期刊、一般期刊等各种方式形成了一个学术的等级秩序。另外,在这个专业学术圈子里面,基本的话语方式是专业的,主要是面对专业人士发言。这是一个半封闭的学术市场。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学术界,乃是开放的公共学术界。这个公共学术界,过去主要由一些公共性的杂志和报纸为核心,比如《读书》杂志,《文汇报》的《学林》(现在改版为《文汇学人》,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开放的学术市场。这几年互联网兴起,纸媒出现了某种萎缩,而各种互联网媒体,特别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替代过去的纸媒,成为一种公共学术界的最重要传播媒介。这个传播媒介是开放的,与专业学术界形成了竞争的学术体系。

这两个学术界,形成了某种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今天的学术,感觉非常热闹。过去一篇文章,只是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即使发表在《读书》,最多也是十余万读者,但今天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可能瞬间就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读者,打破了过去的学科和国界的壁垒,瞬间传播到全世界。

互联网时代的学术的出现,是有利于学术创新的。我有一个基本的看法,真正的学术创新如同库恩的科学革命范式理论所示,是一个新的学术范式的出现。这一突破,像中国革命一样,很难在中心城市突破,通常是在边缘地区。一篇具有学术创新的文章,一开始,能够理解其意义的,只是少数人,直接发表在权威刊物上有一点困难,因为权威刊物的学术标准是已有的既定范式,这保证了学术的稳定性。但是新的学术范式,有突破意义的成果,很多刊载在边缘的学术同人刊物,或者不是那么重要的刊物,甚至是自媒体里面首先出现,然后慢慢为更多人接受。

今天所出现的互联网出版这样一个开放的公共学术界,使得那些有学术创新价值的文章的生产和传播,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它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化秩序,直接诉诸于开放的互联网传播,学术直接与公众见面。

其次,学术评价机制有双重标准,一个标准是专业标准,即同行的评价,但今天专业的评价已经被异化为权威刊物的发表。互联网学术时代出现以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学术评价标准:社会影响力评价。也许一篇文章没有在重要刊物上发表,但经过网络的传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形成了专业学术界之外的第二种评价标准。双重学术评价尺度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个好事。它使得学术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能够互动、平衡、双向反思。我并不认为社会影响力一定比专业标准要好,但多元一定比单一好。

互联网学术的出现,也会带来负面效应,需要警惕。这就是自媒体所依赖的,是一个开放的、高度竞争的学术市场,所以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先是“标题党”,随之语不惊人誓不休,当点击率主导一切之后,往往温和的、理性的声音会受到压抑,而极端的偏激的声音,或者故作惊人的观点,会在互联网时代无穷放大。这一负面效应,需要学者们警惕的。身为学者即使投身互联网,首先还是要坚守专业标准,而不能被市场牵着走,因为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最后,学术创新需要学术共同体,而不是仅仅以等级化权威刊物等外在标准来衡量学术。而互联网时代又为学术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的可能性。一个冷门的专业,最苦恼的是找同行,找知音,过去纸媒时代要找到等于大海里面捞针,很困难。但是自媒体、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出现以后,“想象的共同体”的建立,变得易如反掌。过去的学术共同体大多是现实空间中面对面建立的共同体,但互联网的无限流动性和自由流通性,使得原来互相不认识、但有共同情怀、关怀和学术志趣的人们,很容易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交流变得非常简便,几乎是零成本。

一个新的技术革命,会对文化产生巨大的刺激,这就像现代印刷术产生以后,使得启蒙成为了可能,没有现代印刷术就没有启蒙,互联网时代也将为学术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革命,只是这个革命带来的结果,无论是好还是不好,我们今天还是身临其境,无法有深刻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革命  革命词条  学术  学术词条  出现  出现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智库

 反腐还将持续高压态势

12月6日,周永康被开除党籍,移送法办。这再次说明中央的反腐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反腐,在新领导人推进的各项大业中,成效最明显也最受大众关注和支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