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变局中,城市的发展起落不定,一方面,一些曾经拥有辉煌历史和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现在却“泯然众城矣”;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正在依托新的经济引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是什么要素导致了城市发展轨迹的分异?哪些才是催动城市崛起的动能?未来城市发展又该制定怎样的发展目标?城市群建设和城市规划蓝图正在铺开,思客邀请智库专家解读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新格局、新模式、新思路。
2016年上半年,杭州以10.8%的经济增速列居我国人口300万规模以上城市第一名。近年来杭州市在信息经济的强大引擎拉动下,产业结构呈现出快速优化调整态势,在一批同等人口规模城市中脱颖而出。杭州的第三产业比重以及位于杭州的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总部(地区总部)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这些指标均显现出杭州十分强劲的增长动力,显示出“杭州模式”的独特性。
杭州与其它城市的人口、经济与产业指标对比(2015年)
借着G20全球峰会的历史机遇,杭州市提出了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这个目标当前仅有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实力科技之都有底气提及,杭州是第四城。曾有人讲到“未来浙江和杭州对中国的作用,类似加州和硅谷之于美国。”世界的创新中心早晚会转移到亚太,而亚太的创新主要看长三角地区,长三角的创新崛起需要杭州这样的城市建设成为中国的硅谷。
新时期国家将创新战略提升到重要高度,其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深度对接全球产业分工具有深远意义。杭州的信息经济将推进我国产城融合,为工业4.0发展方向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杭州的科技创新模式在于建立了开放的新经济体系。这种源自互联网+下的新经济体系具有两方面特征,一是以信息经济为核心建立起的具有全球产业链整合意义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尤其是以阿里巴巴和跨境电商为主,二是依托浙江省的民营经济优势,在发挥区域的制造产能和融资环境优势下,强化了科技产品的生产转化,当前的工业4.0研发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两条创新路径有加快融合的趋势,借助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跨国融资和境外并购渠道更为畅通,为当前的科技型独角兽企业走出国门,获取更多的专利技术和生产链条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所以,杭州的科技创新模式对于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加深知识交流合作,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杭州争创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有着坚实的底气,借G20峰会东风中蓄势待发。
第一,信息经济是杭州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信息经济的核心动力来自阿里集团的“蒲公英”创新模式,当前阿里集团在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和阿里云三个新型业务领域发展,已经使得互联网经济从原来的单纯贸易走向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这种链条整合机制为新型的互联网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商机,也正因此杭州成为信息经济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的重镇。我们称这种模式为“蒲公英”创新模式,一方面每年有大量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从阿里集团“毕业”出来创业,另一方面杭州的互联网服务业为这些创业人群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次跳板。
2016年上半年杭州市信息经济发展
第二,杭州的工业创新步伐在加快。这与整个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与依托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也密不可分。以浙江大学、青山湖省级科研基地等为主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在助推整个浙江省工业4.0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杭州在高端装备、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处于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2016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均在1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机器人、大数据工业服务(云)、新能源汽车与电池(大江东)发展迅速。由于科技更新,杭州工业“机器人换人”在加速,2015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6万元/人,是全国平均的2倍。
第三,杭州是全国重要的“双创”高地,多元化的孵化平台、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的“苗圃”。一方面,创业氛围浓厚,尤其是依托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学生创业人数比重在全国最高。近年来,杭州通过海外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对省外人才的吸引力在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杭州市积极推进城市大孵化平台工作,在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为创业人群和瞪羚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成本和产业发展中的交易成本。
第四,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持续创新的重要依托。一方面,宏观政策保障了创新的低成本优势。杭州目前获批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区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些国家级荣誉为杭州的科技创新发展营造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微观层面更便捷、人性化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一站式创业服务也极大地便利了创业人群,如西溪街道对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为各类企业提供医保、就业、社会保险、地税、国税、职工维权、工商、科技、出入境办证办理的“一站式”审批与咨询服务。
过去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多以独立的实验室、企业研发部门单独完成,然后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方式逐步进入到生产领域;知识的传播也往往是单通道或“节点——腹地”传播模式。但随着知识产生的多元性,科技成果的技术集成更为复杂,往往需要一种更为开放的创新模式。尤其随着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的出现,物联网促进硬软件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更需要网络化、众包模式,为搭建一个集成的科技成果共同发力。正如华为的创新模式,每一部新手机和新电子产品的产出,都需要其位于全球的创新研发中心给予技术支持。
随着创新研发与生产环节的逐步剥离,前端的网络、众包创新需要平台式的创新功能支撑。因此,“创新型院校机构+云数据中心、创新产业集群+多样化孵化器+全球众包”将成为新型的创新平台。围绕不同行业、科学实验的云数据中心将形成不同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些创新产业集群内将分布多样化的孵化器。这里的孵化器不仅仅包括创业者、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的孵化与培养功能,还包括了公共实验室、联合办公室等设施,将部分原本属于院校、大型企业的硬件设施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型平台创新模式在美国硅谷、波士顿、北卡三角、西雅图等地区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过去的工业化更多为接收订单式的生产加工模式,如果说有创新的话,也仅仅是园区内少数企业的市场应用研发。但杭州的信息经济和工业4.0发展,彻底将这种被动的加工生产创新模式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平台创新模式。创新活动既有创新型院校、创新船业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动,也与创新人群和企业依赖的生态文化空间、创新服务社区和科技融资服务机构密不可分。这两个部分分别组成创新动力三角和创新支撑三角,双创新三角的叠加构筑了创新网络,成为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如波特兰在7年前为推动其产业创新升级一样,将城市创新摆在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引领产业经济的转型。正是由于通过城市绿色创新策略吸引一批有生态理念追求的年轻人,通过繁荣的文化社区吸引有艺术细胞的人群,使得波特兰在创投公司、科技公司中的地位大为提升,从而使其产业的转型发展顺利完成。
创新型城市的功能组成与网络结构
把杭州建设成“天堂硅谷”有哪些建议?
立足杭州大都市区构建创新网络。正是得益于杭州优越的创业环境、宜居生活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得杭州成为创业者的天堂,科技创新活力持续上升。这里杭州就是一个大的孵化器,超级云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交往中心。杭州的创新活动根植于城市经济的每个环节,壮大于杭州高新区、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大型园区,又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扩散延伸创新链条。创新动力三角和创新支撑三角将城市中的各功能单元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创新网络。其中生态空间、文化空间、商业空间与各类科技创新空间的交融互动是激发创新链条向价值链条转变的重要纽带。
大力培育国际合作模式的应用型科技机构。当前科技领域、信息经济的创新已不能闭门造车了,需要更为密切的连通全球的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方可保证科技研发的时效性和领先性。未来杭州应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职能制造、新材料等科技领域,加大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加大知识专利的跨国并购,积极拓展产业链。
立足各类特色小镇,建设花园式、开放型科技园区。无论是美国硅谷,还是日本东京筑波科技城都有着优美的环境,建筑尺度宜人,配套功能相对完善,形成研发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关系。开放型花园式科技园区能够充分满足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需求,通过配套的酒吧、健身运动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为高强度的从业者提供高品质服务,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迸发。如苹果、阿里这样的大型企业总部都倾向花园式、开放的园区。因此,对于科技园区的理解不应仅仅是由几栋建筑物所围合起来的传统“工业大院”,而是如同硅谷和筑波科学城那样的城市功能区。
花园式的Google总部
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精品交流空间或众创空间。交流空间是科技、文化原创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成功在于立足各种类型的咖啡馆、联合办公室形成了独特的交流氛围,使得一批具有创业情怀和初创产品的人群相互之间深入交流,也让独居眼光的风投公司能够尽快找到理想的投资对象。杭州也应该立足于优美的城市环境打造同类的精品交流空间。该类空间更适合在高校和创新型企业聚集的区域布局,如以紫金众创小镇、梦想小镇、西溪谷来打造集创新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精品交流空间。
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社区。在美国硅谷、东京筑波园区的创新型人群多居住在就业地附近,并且相应的居住社区能够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功能;而基于北京上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居住调研报告,互联网企业与高新企业公司职工更加偏向于在公司附近租房,这样有更多时间可以进行交流。基于以上对于创新型人群的服务功能需求来看,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区等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分布地区,提供创新人群交流空间的创新社区,满足中高级企业领导的高端居住社区尤为重要,也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的交往空间。
此外,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培育积极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建设十分必要。从美国硅谷、波士顿等地区发展经验来看,国际人才公寓多以出租形式给予从事科技研发、高科技生产的人群;同时可以保障这类人群在不同地区间流动住有所居。杭州可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区、各类特色小镇等地配套建设国际人才公寓,在各类新建居住园区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建,以出租方式提供给青年创业人群和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