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上海都市农业的新认识与新思考

新世纪以来,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农业功能日趋完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都市现代农业的新认识

大城市的农村农业农民数量虽然不多,有的农业GDP比重还不到1%,但都市农业的地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都市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

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财力比较雄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比较集中,市场需求空间比较大,有条件、有能力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前列。都市现代农业率先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先行区、农业标准化样板区、农产品物流核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二是率先实现“三农”协调发展,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是率先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

(二)都市现代农业是城乡融合的催化剂

都市农业是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城市有的是小郊区,有的是大郊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大城市,农业都要始终加强,不能忽视。大城市的农村农业农民数量虽然不多,有的农业GDP比重还不到1%,但都市农业的地位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我认为,都市现代农业应该是城乡一体化农业,能够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资源和地理条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指导下,突出要素聚集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向农业、流向农村、造福农民,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机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都市现代农业是宜居城市的安全阀

都市农业已成为宜居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安全阀。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在农业生产服务城市方面,都市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发挥距离城区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重点保“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平抑市场价格的波动。其次,在农业生活服务城市方面,虽然大中城市郊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农牧区,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注入到农业,有利于为农民乃至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此外,在农业生态服务城市方面,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麦田可抑制扬尘,都市农业发挥着“都市之肺”的生态涵养作用。

(四)都市现代农业农业创新的孵化器

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市现代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实现“两个创新”。首先是体制创新。对都市而言,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其次是科技创新。大城市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农业搭上信息化快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城市还可利用农业基础条件好,设施装备水平高,市场流通体系比较健全,通过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都市现代农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服务能力。

对都市现代农业的新思考

“十三五”期间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向荷兰等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看齐,近阶段要争取赶上台湾地区的水平。

(一)上海农业是服务城市的农业

特大型城市农副产品保障离不开本地农业,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离不开农地农业,农民生产生活也离不开农业。要发挥距离城区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重点保“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特别是菜篮子里不可能都是外来菜,绿叶菜供应要以本地生产为主。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的绿叶菜淡季时期,不抓好本地菜生产,市场供应就会出问题、有麻烦。

(二)上海农业是宜居生态的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林地,麦田可抑制扬尘,都发挥着“都市之肺”的生态涵养作用。应当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种养结合,保留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业。事实上,松江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实行种养结合,金山、崇明发展稻虾共作、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等生态种植模式,完全可以做到种养业共荣共存,促进环境明显改善,让城乡居民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看到蓝天白云,能仰望满天繁星。

(三)上海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的农业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保护好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持乡村特色和乡风民俗。农村不仅要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还要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到农事。

“十三五”期间,上海农业要以发展新理念为引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提高质量效益这个中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走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打造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其主要内涵: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安排与城市环境容量承载相适应的农业,并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实现种养业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上海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最安全的城市;二是充分发挥大城市科技资源集中、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种业为重点,开发推广非耕地栽培等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行区,发展高端农业,不断增强上海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激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使之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区,通过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促进农业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更充足,在品种和质量上更适应国际大都市的市场需求;四是不片面追求数量,一定要在提高品质效益上下功夫,通过增加农产品品种,发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的集聚区。

“十三五”期间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向荷兰等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看齐,近阶段要争取赶上台湾地区的水平。到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协调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

具体指标:

——农业产出水平稳步提升。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7.5万元,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亩均化肥农药使用分别降至24公斤纯量和1公斤实物量以下,耕地质量(一二等地占比)达到60%。

——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9.5%,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率达到70%以上。

——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80%,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占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比重占90%。

——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达85%,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

发展都市农业的新措施

新形势下上海农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核心要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基本途径就是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调整种养业结构,推行麦子、绿肥、深耕晒垡“三三制”。优化秋粮品种结构,扩大优质早熟和中熟水稻种植面积,加强产销对接,增加种粮效益。推广立体种养、粮经结合等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林下经济,提升农业能级。通过“控总量、调结构”,构建与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等要求相适应的畜禽生产能力。加快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扩大家庭型水产养殖场试点。调优农业产业布局,依托本地市场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注重农业经营方式的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增效

新形势下上海农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核心要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基本途径就是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粮食生产上要坚持不懈推广松江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模式,在蔬菜生产上要推广青浦弘阳合作社“两头统、中间包”的模式。要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粮经结合、机农结合的经营模式,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上海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加工物流、科技创新、农业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三)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要让消费者不仅吃饱吃好,更重要的是吃得安全放心。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上海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道,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过程,在郊区着力打造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全过程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加大日常执法与集中整治的力度,全面提升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注重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近年来,上海作为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省市之一,以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为先导,积极推进本市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阶段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进传统农业生产发展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深入推进本市农业物联网发展,重点加强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在农业物联网主要传感器产品、传感器间的统一接口标准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农业物联网成果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

(五)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重点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减”,就是要把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退”,就是要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切实退出来;“转”,就是要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改”,就是要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治”,就是要把受损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治理好;“保”,就是要把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决保住。基本农田一旦划定以后,谁都不能占,对违反者要用重典,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海都市农业的新认识与新思考  上海  上海词条  认识  认识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农业  农业词条  都市  都市词条  
智库

 村治研究的三大范畴及其进展评析

中国农村治理研究,可以简称为村治研究,其代表是华中村治学派,又称华中乡土学派。在村治研究的具体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和范畴也在不断地发展。从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领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