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贸易模式正在消亡
我今天主要讲35年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
首先看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很大。上半年净出口贸易下降6.9%。今年前三个季度下降了7.7%。美国上半年的出口是-5.1%,日本是-7.8%,看来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商务部过去三年没有完成外贸净出口的发展目标。未来三年恐怕前景也不容乐观。为什么?从世界的数据看,凡是经济全球化时期外贸的增长都快于经济增长,外贸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凡是去全球化的时期,外贸增长这个引擎就会熄火。
那么,是不是全球化遇到了问题?全球化会不会退潮?另外,外贸大幅度负增长,它背后的结构有什么变化?
过去35年的旧模式,加工贸易正在大幅度退潮。比如苹果手机是中国生产和出口,苹果代表了过去35年全球化一种分工形式,叫工序分工。在苹果手机的价值链中,增值部分中国的农民工的贡献是3.5%到5.5%,再加一点包装塑胶。
但是中国的农民工老了、贵了、少了,苹果手机所代表的全球工序分工,在中国的加工贸易已经从55%下降到了32%,下一步会不会继续下降?一定会。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正在面对着一个旧外贸模式的消失,新35年已经开始了。
新贸易模式带来新挑战
新35年的外贸亮点是什么?今年上半年,外贸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一带一路”上的外贸比重在上升,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在上升。用商品输出带动中国外贸发展的模式,正在让位于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而华为手机代表另外一种模式,即原产地多元化。华为的手机开始在中国生产、非洲生产、欧洲生产、拉美生产、乃至全世界生产。
今年上半年,引进来的增长是8.3%,服务业和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是23.6%,比重达到了63.5%,而通讯设备制造的外资,增长了231.6%,这是井喷式的增长。
2005年之前,外商来中国投资,主要看重的是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土地和低成本的环境。2012年之后,外商投资企业来中国,看重的是市场,外商投资企业来开始奔向中高端,比如高增值的服务和高增值的制造业。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的ODI(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29.2%,“一带一路”增长了22.2%,中国过去35年所积累的对外金融资产,有6万多亿美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35年要像过去35年那样,我们要边干边学,学习如何管理利率风险,如何管理税务风险,如何管理知识产权风险和国际贸易风险。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
在新35年,我们有了“一带一路”。过去35年中国的开放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新35年中国的开放重点是延伸扩展进入新型经济体,即发展中国家。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开始进入到亚非拉,开始在新型市场上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新35年,是不是“一带一路”会形成一个跨越亚欧非大陆的一个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个演讲,谈到了中国新35年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个战略重点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立足周边。就是港澳和内地,中国台湾和大陆,东盟和中国的10+1升级版的外贸格局。我们能够对亚太的21个经济体实现全方位开放。面对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采取了超越零和博弈的战略,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开放合作。
第二句话,在对外投资的目标市场上,政府能够商签自由贸易协定。2015年中国跟韩国、澳大利亚签订了贸易协定。
澳大利亚是TPP的成员,澳大利亚的贸易会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的损害。但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双方9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经过一个4到5年过渡期以后,实现10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
TPP所产生的排他性的贸易转移效应,就能够被双边多变的自由贸易协定所化解。同时澳大利亚对中国承诺,对中国的四种服务贸易在市场准入上,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第三句话,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这将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未来10年到2025年,中国和欧盟能不能够签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日本能不能够签自由贸易协定?我自己的预测,都有可能。
中国和美国什么时候可以签BIT(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签订以后下一步中美合作应该怎么推动,是不是可以考虑BITT(双边贸易投资的开放协定)。
投资开放了,贸易开放了,中美能不能够开放双边的产业合作,能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开放合作?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这三个方面在未来10年、20年、35年,能够一步一步推动,是不是能够出现新一轮经济的全球化和新一轮开放?而不是像FTA(自由贸易协定)那样,我想边缘化你,你想边缘化我,最后把世界引向倒退。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时候,很多朋友就问,中国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你们是不是要称霸世界,你们是不是要搞新殖民主义?它将是一条和平之路,还是可能出现战争风险?
中国会不会遵循国际标准,会不会兼顾东道国利益,会不会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环境,走一条绿色之路?“一带一路”那么大的投资,能够有预期回报吗?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还有一些国家问,为什么“一带一路”没有我们?国内有一些省份也会提出,为什么“一带一路”没有我们?
实际上,“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用张艺谋电影的名字讲:一个都不能少,只要我们有合作意愿。
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就是边干边学
2001年是第10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年,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候,政策导向是鼓励中国企业在国外发展加工贸易,在国外合作开发国内需要的资源。
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时期,是鼓励原产地多元化,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的基础设施。
2011年是“十二五”,鼓励创建国际化的营销网络、品牌,鼓励企业重视当地民生和履行社会责任。
2016年,是新35年的第一个五年开始之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其激励机制的导向,重点是“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应该是鼓励中国企业在国外去发展农业、科技、市场、物流、基础设施等等的合作。
但是中国企业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缺少经验。我很羡慕欧洲一些银行和企业,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大多都有百年以上的商业存在,他们对当地的文化、制度、人脉、风险等,有入木三分的了解。
中国企业怎么才能积累经验?积累经验最好的途径,就是边干边学,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对中国企业来讲,《世界之路,透视天下——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的风险提示,对在这些国家可能遇到的法律、税务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制度、价格、汇率等等方面的问题的一个全方位展示。
对中国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告,是一个信息系统和资料系统。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后,风险是缺少人才、经验、知识,我们欠缺应对这些风险的一些市场的基础设施,而今天的白皮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很好开始。
未来的35年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机遇,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