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工业部门改变了落后的农村,吸纳了从落后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从历史的经验看,城镇化带来经济社会繁荣和人类福利的进步。
然而,由于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和城乡制度结构的不同,在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化日益明显。由于投资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以及制度因素对城乡部门的市场流动性具有阻碍作用,造成城乡二元结构被进一步固化,城乡关系在城镇化过程的日益失衡,这也日益酝酿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增加的发展风险。
城镇化意味着城镇部门非农产业的经济驱动作用,意味着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城市建成面积的扩大,这总体还是一种城镇中心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和城市构成一种发展的连续统,城镇意味着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明,而乡村构成城镇化过程中被淘汰的产业和被遗弃的空间。但是,如果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分化和失衡日益加剧,城乡的二元壁垒不能有效弥合。城镇化过程就会造成城乡关系的撕裂,并实际上将限制了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可能。
所以,城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化,不能仅仅理解为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城镇化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两个面向,一方面需要考虑城镇化对城镇生活的影响,同时考虑城镇化过程对农村的影响,以及考虑其对城乡发展的差别影响,及由于影响的差别性所带来城乡关系的变化。城镇化的发展,更加应该具有一种城乡整体的视角。城镇化意味着乡村和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共同发展,市城乡社会关系的重构过程,而城镇化是城乡整体发展实现其目标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如果城镇化过程中造成繁荣繁华的城市和日益衰落农村的对立,如果农村发展被抛弃在城镇化过程的财富增长和现代化进步之外,那么城镇化的道路就出现了问题,而且城镇化进程也孕育了自身的危机。
同时,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城乡两部门的结构性调整共同支持城镇化。不仅需要增强城镇工业部门对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考虑农村农业部门和农村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城乡两部门在城镇化过程中共同塑造出新的一体化和均衡的关系,并在城乡差别性的空间形态和产业形态上对接现代生活。
因此,城镇化发展不仅是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而是城乡协调和城乡共同的发展进步。城镇化所致力要追求的,不是对日益增强的城乡分化的应对,而更加是从城乡整体视野下的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同繁荣。城镇化发展需要从城乡整体发展的视野出发,一方面重视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重视新城镇建设,重视城乡关系的改变和塑造,促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乡一体的现代社会转变。这就需要以城镇化为主轴来推动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城乡一体的发展,以及城乡联动的发展,从而实现城乡生活的整体进步,并在城乡共同繁荣中不断推动城镇化。
所谓城乡平衡发展,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减少城乡发展的差距,促进对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化。所谓城乡一体的发展,在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构造城乡一体化的统一市场。城乡一体的意义不仅在于依托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在于促进人的自由流动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乡之间人口的生活福祉。所谓城乡联动发展,就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同时推动资本进入农村、加强对农村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同时,农村农业部门的生产率进步,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商品贸易的自由流动和相互支持,也共同支持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追求的观念革命在于,城镇化不是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过程,而是在城市和乡村基础上的整体转变。需要在城乡整体发展视野下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也深刻地受到相关城乡制度安排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城镇化过程需要城市和农村两个侧面的综合改革。
如果说西方国家城镇化发展历程是一种“先城市化,再逆城市化,然后再城市化”的波动性的城乡发展模式,值得思考的是我国是否有能够探索出一条从城乡整体发展中推进城镇化、构造城乡一体化的共同转型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回顾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实践和经验、讨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讨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同时思考城乡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和相关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