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营造良好环境发挥返乡农民工“双创”潜能调查
贵州遵义市汇川区一位打工回乡创业者2007年写信给国务院领导,引发国务院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文件,这使汇川区领导较早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汇川区领导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到新阶段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关键是支持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潜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就业增收、脱贫攻坚,解决‘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问题”的路径。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遵义县花茂村,察看一家藤编工艺,实际就是汇川区娄山关村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发展藤编一条街后,向邻近县乡扩展,以创业带动就业脱贫增收。近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正成为促进该区乡村振兴、农民小康的重要力量。2016年,汇川区成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2017年被评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就业增收、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多年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经受历练,有了些市场头脑、技能、资金、社会资本,一些人看到新阶段家乡的资源潜力、发展机遇,也为照顾家庭,选择返乡创业。近年全区出现创业创新、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一系列变化。
1.农民工返乡创业催生数千民营小微企业和农业新经营主体,成长出一批批实体经营者和小企业家。
据调查,汇川区至2008年农民工返乡创业26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50万元的有3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返乡创业步伐加快,到2015年底返乡创业5261家,带动就业21570人。2016年新增2567户,达到7828家。他们的创业,一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小而多,多角度感应市场需求,灵活组合要素,成为新产品的开拓者。二是既有从发达地区带回增长的见识、技术、资金的开放性,又根在本地,有地利、人和的草根性。三是有韧性、成长性。
2.农民工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创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引领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将在外打工从事的二三产业结合家乡条件转移过来,或用所学经营管理技术提升本地二三产业。二是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开发商品农业的绿色创业。这是当前返乡创业主战场。主要发展有市场前景和特色的大农业多种经营,优质畜禽养殖、蔬果花卉、山林特产,一村一品,调整扩充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资本技术集约度,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价值链,形成收益较高的集约农业。三是“农游一体化”。依托绿水青山、生态农业、特色商品、乡村文化、红色历史,创业发展旅游、避暑、养生新兴服务产业。四是从信息化和流通服务入手,发展“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经营。
3.返乡创业推动技术、制度创新,成就创业、驱动发展。创新是面对创业难题逼出来的探索突破。
一是技术创新。有对沿海先进技术的引进,有传统手工作坊变为工厂化生产的传承创新。更多是创业遇到问题,想方设法进行小的原始技术创新。竞争进取的创业者、机制灵活的小企业,推动着技术创新和发展。二是制度创新。最突出的是创业者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用地难,与土地承包户商量,在国家农地政策大框架下,找出双方两利的选择,作出四种形式的创新:承包地入股;租赁承包地,几十年经营权一次性有偿流转;租赁、转让、合作综合;农户承包地不流转,将部分经营权授予创业者,规模服务。这都是农地三权分离、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改革创新。
一是农民工创业者在企业发展中本领、收入、社会影响提升,向上流动。汇川区人社局调查,农民工创业可分三类,第一类为就业谋生、生活改善型,从事个体工商、规模种养,年收入5万、6万元左右,约占2/3;第二类成长谋利型,年收入10万元以上,创业发展、积累资产,占25%左右,有的已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带动一批人就业增收;第三类准现代企业型,为数还少。二是创业带动两万多人就业增收,促进脱贫攻坚、走向小康。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汇川破解乡村“空心化”、经济单一、就业收入渠道窄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一把钥匙。有经济活力的人返乡,盘活资源要素,推动创业创新,产业、就业、增收、脱贫发生连锁反应。
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一举多得局面的形成,既源于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离不开区党政领导对群众创业的理解、尊重、支持、引导,营造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发挥创业潜能的环境。
(一)立足新阶段本区发展全局,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放在促进城乡协调、镇村产业发展、就业增收、脱贫小康的战略地位谋划,明确领导责任
一是将中央解决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思路、理念与本区发展实际结合,认识农民工返乡创业,既以问题为导向,看到它与诸多问题解决的联系,又以民众利益为导向,看到它对老乡小康的重要。他们讨论,新阶段汇川区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差距大,这与农民流动就业相关。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为上一轮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业化崛作了贡献,虽然家乡农民从中增收,但也影响了流入地发展。农村空心化,“三留守”,产业单一,就业收入渠道窄,既有土地半撂荒,又有务农半年闲,社会问题突出。问题都系于家分两地的农民工。外出打工代替不了乡村自身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变这种局面,一个关键之策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增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力。
二是多调研,从创业发展百姓受益的现实,感受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精神、潜能,自觉把支持创业、为之排忧解难作为领导责任。区党政一把手常下基层,了解“三农”、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他们为张明富、马毅等回乡创业优秀人物艰苦创业带动百姓就业的作为和精神感动,从中看到农民工创业的追求、潜能。他们把返乡创业看作山乡闪亮的火花,称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为返乡创业的一面旗帜,说他因家庭贫穷辍学打工,挣了钱又回穷乡僻壤创业办厂和鹌鹑养殖公司,带动农民就业,给国务院总理写信反映情况,建议制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引发国务院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文件出台,后来还建议发挥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基层建设中的作用,也受到国务院领导重视。
三是区委、区政府明确贯彻中央政策,服务、领导群众创业的重大责任。影响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因素有市场、政府、社会诸方面,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和服务,关键又在区县一级。汇川区委、区政府明确了5个方面的领导责任:明确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脱贫攻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放在战略地位;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尊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体地位;明确政府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服务引导的角色和责任;研究制定统一指导全县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党委抓总、领导分工、部门协作、上下沟通的指导、服务体系和督察制度。
(二)抓住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的关键,落实鼓励支持政策,在解决创业难题的探索中推进政策完善
一是简政放权,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创造宽松市场环境,将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农业、带动困难和贫困人口就业的减税降费和资助政策落实到返乡创业,降低创业成本。该区自2011年以来兑现农民工创业奖励、场租补贴222人,79.7万元。同时对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给予奖励和生产设施补助。
二是政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引导作用,与农商行和社会机构一起,实施担保贷款政策,解决融资难。汇川区2012年启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当年注入担保资金800万元,到2014年担保基金增加到1100万元,按1∶5比例放贷,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89户,1.47亿元,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750户,6155万元,返乡农民工小企业贷款9户,1360万元。为贫困户发放特惠贷款,贫困户可将特惠贷注入农民工创办企业,变为股金,又由创业带动就业增收。
三是在解决创业难题的探索中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完善。农民工创业的有些难题,涉及要素重组、经济关系调整,与制度有关,但现行政策规定不具体。汇川农民工创业者解决这些难题的方式,是与利益相关方协商,在现有政策大框架下找出双方两利都能接受的新办法。区镇政府对群众的这类做法,不因上级政策不清楚,就轻易禁止,而是只要有利生产、群众增收、不影响集体和国家利益,就容许探索,在实践中观察、找准政策,使政策向具体化延伸。
(三)搞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公共服务、规划引导,促进社会化服务形成
一是搭建由区、镇、村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园区两种形式组成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一方面是区、镇、村的创业服务。开展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落实奖补政策、进行创业就业免费培训、咨询、维权等。镇村农民工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行业发展难题的解决,多是镇领导直接过问。另一方面,构建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区,为创业者提供落实政策、服务、场地设施等综合服务。贵州首个农民工创业园是汇川区政府与061基地2009年共建的,接着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开放。
二是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集群和特色村镇的共同服务。如娄山关村发展家庭旅馆,镇政府给予专门支持,进行道路、供水整修,对农家住房立面改造、改灶改厕给予补贴,支持成立协会,镇村与协会一起制定家庭旅馆环境保护、饮食安全、居住卫生行业标准,搞服务和厨师培训,统一垃圾收集处理,利用网站将一个个家庭旅馆的照片、电话在网上公布,推动旅游创业发展。
三是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引导返乡创业。汇川区汇集领导、专家、群众智慧编制出合乎区情和发展趋势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优势产业和产业带、集中发展区,政府借此给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产业项目信息,引导已创办企业的发展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业带结合起来。有些发展是群众先搞起来,规划从中得到启发,又反过来引导农民工创业。
四是发展政府、市场、社会结合的服务,解决创业融资、技术、流通难题。政府与农商行、镇村联合搭建创业融资平台,融资由农商行在政策支持下市场化运作,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进行财政贴息,镇村加强基层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开展融资服务。同时支持创业者协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开展自我服务。
(四)多渠道推进创业培训、辅导,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力资本支持
1.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机制。汇川区从2010年起,在就业培训基础上增添农民工创业免费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创业运营管理的指导,组织学员到创业成功企业走访,现场学习成功经验;以组建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学员提供交流平台和后续跟踪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SYB创业培训149期,培训4448人,其中返乡农民工2123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892人,其中返乡农民工6726人。“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力支持。
2.加强创业辅导,增加创业者社会参与和学习机会。一是成立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三结合”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免费上门服务,讲解咨询、企业会诊、经营管理指导。二是组织开展创业文化沙龙活动,分行业、创业群体举办现场交流,为200多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提供相互交流、抱团发展的平台。三是增加创业者社会参与和学习的机会。政府部门将省内外举办行业展销会等信息,提供给创业者,资助他们参加展销;区工商联对有代表性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组织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进行培训,提升企业家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自身管理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五)发挥返乡创业先进人物、群体和企业家的示范作用,形成创业创新乡风
一是注重调查总结先进人物和企业家打工回乡创业的成功之路,自己发展,也带动周边百姓就业发展的价值。2009年区总工会调查出版《返乡创业天地宽》一书,推出十几位崭露头角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人物事迹。其后利用《遵义日报》、电视等媒体,陆续报道返乡创业典型。二是给予表彰,多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获得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创业之星”、扶贫优秀人物等荣誉称号。三是宣传创业人物,培育创业文化。去年汇川区结合承办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高层论坛,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文化陈列馆,组织文化工作者调研返乡创业人物,出版《雁归来》《筑梦汇川》等书刊,表现返乡创业者的话剧、微电影登上舞台,掀起“劳动就业光荣、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光荣”的社会风尚。四是保护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辅导转型升级。五是发挥返乡创业先进人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荐他们参加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