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市场、空间与全球市场之战(一)

2018年美国东部当地时间3月1日,经过不同意见阵营激烈的争论之后,就在中国最重要的贸易谈判代表刘鹤刚刚到达美国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将对钢铁、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进口关税,并将于此后正式签署命令。特朗普最终选择了美国商务部调查报告中提出的最强硬措施,这被外界视为或将触发贸易战,引发欧盟、中国的报复性措施。

目前这项征税政策是否会对某些国家豁免尚不确定[1]。白宫发言人则表示,在发布公告前她不会详述细节,显示保留了稍许的余地和协调空间。随着上述最新决定的宣布,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发起的进口钢铁、铝调查在持续近1年之后也进入到尾声,这项调查的依据是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该法规允许美国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进行立案调查。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在2月16日公布了两份历经几个月调查后的最终报告。

虽然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反应来看,世界各国均不认可妨碍“国家安全”这一理由。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此前发表谈话时就表示,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大多是民用的中低端产品。而在调查中,欧盟、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南非、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相关方也均向美方证明,其向美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并未损害美国家安全,而美国的“盟友”日本也表示难以接受这一决定。据外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称[2],“我们将继续寻求澄清。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我不认为日本出口的钢铝有任何造成美国国家安全的损害,我们将继续向美方说明这一点”。

世界市场普遍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贸易战由此掀开了序幕。事实上,自从美国决定启动“232”调查以来,世界市场即认为意在针对钢铁、铝第一生产大国中国。在美国商务部公开的针对钢铁产品的调查报告中,中国被提到的次数高达202次,而位列其进口钢材排名第一位的加拿大反而仅被提到24次。从美国政界以及智库人士的言论和观点层面来看,“232”调查针对中国的政治意味同样浓厚,绝非是纯经济或是产业的考量。

实际上,目前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材产品数量并不高,根据市场数据[3],仅为118万吨,这数据的背后是长期以来的贸易战结果。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540万吨,占当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2.56%。对比之下,经过数年的所谓贸易调查,中国钢铁行业从钢材产品到钢铁制品均受到美国不同程度的制裁,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钢铁产品大幅减少。到了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只有118万吨,仅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57%。而在中国钢材出口排名国家中,美国也由2006年的第2位降至2017年的第18位。客观的数据清晰表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有效造成中国钢铁产品在美市场份额的显著缩小,与2006年时相比,跌幅高达78%[4]。

美国来说,前5大钢铁进口来源分别为加拿大、巴西、韩国、墨西哥、俄罗斯,占比分别为16%、13%、10%、9%、9%。2017年,美国进口中国钢铁产品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2%,中国美国钢铁进口排名中更仅仅位列第11位。铝产品进口方面情况也类似,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期间,美国进口铝产品占比最大的同样是加拿大,占到56%。随后分别为俄罗斯的8%、阿联酋国家的7%。

实际上,世界各国中,远不是仅有中国派出了重量级的谈判代表刘鹤,去斡旋贸易纠纷。力争避免贸易战,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相继派出了重量级经贸官员赴美进行谈判或是做出重大努力避免贸易战的发生。在特朗普宣布其最新决定之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3月1日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对美国此举深感遗憾,认为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内行业而进行的公然干预。欧盟委员会将在未来几天提出一项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符的应对措施,以平衡美国的最新举措。加拿大外交部长弗里德兰德则表示,任何关税都将是“绝对不可接受的”。韩国立即派出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铉宗亲抵美国,而实际上金铉宗自2月25日以来一直在美国进行长时期的活动,会见了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等官员,提出韩方对于232条款相关调查的担忧,并考虑一项将韩国企业损失最小化的计划。对美国的这些世界“盟友”来说,他们仍在期待美国最终会列出一个豁免清单。而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此前的一份备忘录中也表示,他担心商务部推荐的一揽子全球关税“对我方的关键盟友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关税”。

坦率地讲,美国的这些世界盟友实际是期待美国能够将矛头仅仅对准“传统的敌人”中国,压缩中国的市场空间,而不要累及朋友。他们的这种期待与他们对于未来世界贸易的看法无疑是错误的,是对于未来世界的一种错误认知,而错误的认识世界,必然导致错误的判断和期待。无论是否在钢铁产品贸易上存在豁免,美国率先启动的全球贸易战,实际是无分产品,无分边界,无分远近,无分亲疏,实实在在的是一场唯我中心、唯美国市场利益为中心的世界性贸易战。目的是强化推动“美国第一”的战略方向,至于其他则不在这些贸易强硬派的考虑范围之内。

未来的世界依然出现了重大改变,如果未能清醒的认识,则必然要承担严重的政治和贸易后果。

世界的三种战争形态

世界上存在三种战争形态,分别是热战,冷战,商战。

热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白热化战争,飞机大炮,血肉横飞,战争的目的是遏制纳粹德国赢得世界新空间的努力。冷战是苏联模式下的苏美对抗,阵营清晰,铁幕之下,苏美壁垒的对抗,最后以苏联阵营的分崩离析而告终。商战则是当今世界以及未来世界的战争,这是一场有关世界市场及其影响力的空间对决。拥有市场空间的一方,将赢得世界优势,失去市场空间的一方,将会退出世界舞台,甚至进而分崩离析。

在这场日益呈现的世界商战中,最为构成思想基础的是影响日趋扩大的纳瓦罗所写的书《致命中国》。该书作者彼得·纳瓦罗,毕业自波士顿的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他是美国经济和公共政策学者、人权活动家,民主党人,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任命为首任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现任CNBC特约评论员,他常于《美国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评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

纳瓦罗与人合作写的这本书实际研究水平并不高,所涉及到的问题,并无突破性的研究,都是援引现有世界市场的贸易争端及其资料,在中美竞争的背景和条件下,配合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来加以突出表现,进行阐述和综述。书中所谓的对抗措施和解决方案,实际也仅仅是中美现有常规对抗措施的渲染和强化版本,并无突出的新意,基本都是老调重弹。即便对于美国而言,除了显眼的政治色彩之外,实际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价值。

纳瓦罗的思想观点,对中国以及世界市场而言,最具有破坏力的地方在于有利于做政治发挥的强硬立场和态度,鼓吹发动贸易战。他构思的解决方案集中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应再次把人权视为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纳瓦罗强调,要推动国会立法,要求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的任何国家,必须放弃所有非法出口补贴,货币汇率必须反映实况,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符合国际规范的环境保护及健康与安全标准,开放能源和原材料的全球进出口市场,提供“包括媒体和互联网服务在内的自由与开放的国内市场”,等等。综而述之,无非是以国际政治舞台为背景,限制中国,制约中国,以单边方式强化美国利益。

与世界历史上的“热战”和“冷战”不同,这场世界“市场之战”的主要武器和战略解决方案并非是军事上的飞机大炮,关键在于六个维度的竞争性政策以及战略上的输赢:

1、赢得优势地位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没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永远就是消费商品的奴隶,没有国家的领先地位,也不可能拥有未来有竞争力的商品空间。

2、贸易空间和消费空间的边界及其保障。失去了贸易和消费的空间边界和保障,将导致市场毫无意义,市场就是人家的,标准就是人家的,一国之经济将成为他国之市场的依附品。

3、意识形态、文化形态和道德形态的政治冲突。意识形态和文化道德,在当今世界里日益成为一种主要的力量和武器,成为划分族群、社群以及同盟军的重要依据和社会符号标志。

4、货币和金融资本的利益、安全与风险控制。金融资本以及货币的安全和流动性,是最重要的利基和市场基础,失去了金融和货币的安全,国将不国,一切无从谈起。

5、法律。法律是规则组成的体系,是一种经由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来实施的强制力量。在今天的世界,法律的超国家运用早已经成为常态。

6、市场联盟与区域合作。各种形态的市场及区域的合作与联盟,本就是市场空间的重要形态,各种各样的区域组织和联盟组织,形成世界市场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和利益关系,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实际控制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六个维度与世界市场空间的形成与改变密不可分,有效运用这六个维度的战略、政策和工具,可以有效改变世界市场空间的规模以及产生与之相关的影响力。直白的讲,构建市场空间要从这六个维度着手,争夺市场空间也要从这六个维度着手,这六个维度代表着世界秩序框架,超过则有可能失控转化真正的热战。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经验表明,世界上的任何“热战”都无法有效摧毁这样的大国,壁垒和阵营清晰的冷战也早已成为了历史,只有商战——市场之战则可以有效动其大国命脉。

美国保守主义阵营的世界新策略,无论其描述怎样变化,其根本趋势都是围绕这六个维度构思成型。如果要对这些新的地缘经济思想加以总结的话,那么或许可以这样归纳和总结,对苏联是“耗死”,对中国是“围死”。

苏联的体系完整,意识形态稳固而体系清晰,各级组织虽然陈腐不堪但保持了统治的威慑力,这种情况下,西方阵营的冷战策略,重点放在了消耗环节,用时间来拖垮和消耗苏联的各种社会资源,直到其群众基础发生动摇,由基层动摇其国本。从最后的事实来看,西方阵营的这套策略无疑是成功而有效的。

对于中国,西方阵营因为中国数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经济和组织有着更为透彻的了解,他们早已充分而到位地发现,中国社会体系的稳固仰赖的是经济,经济基础对于中国政治的影响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如此,西方阵营强硬派一系列主张的核心设定在围堵,压缩、制约、限制甚至切断中国在世界上的商业关系,在经济上要“围死”中国。因为失去了经济活力的中国,完全可能自生自灭,而这正是西方强硬派以及保守主义者所认为的最佳选项。

所以未来世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焦点,渐渐集中于世界市场空间的争夺,这是定位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核心和重点。事实上,现在美国政策当局已经对此越来越不讳言。近期,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代表特朗普政府[5],向美国国会提交关于总统贸易议程的年度报告。该报告就指出,美国将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来向中国贸易施压,阻止中国的经济模式破坏“全球竞争”。报告甚至还称,中国没有实现2001年加入WTO时经济改革的承诺,中国的政策导致了全球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当,使所有国家都变得更加贫困。报告强调,中国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它喜欢的贸易政策。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美国可以自由作出回应。

很显然,围绕世界市场,一个完整、公开、透明的市场空间之战,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个人期待成为一个捍卫“美国第一”的斗士那么简单,在特朗普之后,也会有人这么做,而过去其实已经有人这么做,贸易纠纷谈判、制裁以及其他的各种法律工具的运用,反自由贸易的舆论之声,都与过去的全球化有关,都与世界的保守主义浪潮有关,当然也与以往世界的过度生产有关[6],该来的必然要来。

世界市场的空间规模观察

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的报告[7],2015年全球GDP总量达74万亿美元。其中,总量排名第一的仍然为美国,占比24.32%;其次,就是中国,GDP总量占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国家分别是是日本、德国,占比分别为5.91%、4.54%。

在世界各大洲的排名中,当前的亚洲开始处于领先地位。该区域在下图中以黄色来表示,占全球GDP的33.84%。此外,北美GDP占比27.95%,欧洲则为21.37%。这三大洲占世界经济活动的比例约83%。一个显然的结论是[8]:“亚洲的经济重心在东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GDP之和几乎与美国一样多。”

作为世界的边缘市场以及潜在市场空间,南美洲和非洲当前依然未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多比重。南美洲四大经济体,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GDP之和只占全球GDP的4%,而非洲三大国家,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亚的GDP之和只占1.5%。与此同时,超过100个太小而无法单独显示的经济体被集中在一起,成为“世界其他地方”,而世界其他国家的GDP正好也是美中之间的差距。

图:全球经济中的国别和地区份额

实际上,中国并非是一步登天拥有今天的世界市场份额。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上升[9]。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1979—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2%提高到9.3%,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2015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1.9%,“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15年我国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4.8%,同年美国、日本、印度占世界经济比重分别为24.4%、5.6%、2.8%。

此外,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0—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0.3%提高到13.7%,进口额比重由9.1%提高到10.1%;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全球比重由3.9%提高到5.9%,进口额的全球比重由4.8%提高到9.9%,中国的全球市场空间,显然是以一种令人不安并且羡慕的方式在不断扩张。

如果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变化,就能够发现中国的经济起飞是源自于1993年的大力度而激进的改革和开放政策。按照历年世界各个经济体按国际汇率折合美元的GDP指标,以WB(世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UN(联合国统计署)三大国际组织的平均数据作为参照,在世界前20大经济体的排名中,中国在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中,基本只排在第8位,而在1985年中国甚至还跌落到了第9位,1990年更是跌倒了第11位的程度。情况的好转始于1995年,当年中国的GDP排名在世界占比回升到了第8位,此后开始一路上升,到2000年中国的排名已经上升到了第6位,2005年为第5位,2010年为第2位,仅次于排名第1位的美国

对比之下,同样是在1970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10],苏联的排名1970年是世界第2位,仅次于第1位的美国。此后苏联的排名开始滑落,1980年为世界第3位,到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已经滑落至世界第7位,所以苏联的崩溃并非偶然。同样有趣的是世界其他重要经济体的表现,加拿大1975年是世界第8位,1995年变成了世界第10位。意大利1990年曾经是世界第5位,2010年是世界第8位。法国经济体系健全,一向表现比较稳定,1990年排名世界第4位,但到了2005年也跌落至世界第6位。同样拥有健全经济体系的英国,2000年的时候在世界排第4位,但到了2015年也滑落至第5位。大体来看,整个世界市场的份额,只有美国、日本和德国表现稳健,在几十年中的排位大体均处于前3名。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则从1993年开始起飞,一路冲上云霄,改变了世界市场的排名榜,先后挤下了日本和德国,基本从2010年开始,在7年间里,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排名第2的位置,并开始向第1的位置发起了冲击。

实际上,从1970年开始迄今,世界市场的份额已经出现巨大的改变。中国的市场空间出现了巨大的跃升,而美国在事实上与欧洲相比也占了便宜,这从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基本稳固可以轻易发现,真正出现市场空间萎缩的是老欧洲,这些地缘空间位于欧洲的一大批国家,他们的市场地位出现了动摇式的下降。

从未来的世界市场空间形势来看,可以预料,世界市场的空间份额的巨变不但不可抑制,而且还会更加激烈,未来世界市场的动荡不安完全可预期,这是因为另一个潜在消费人口高达10亿位级的印度。它在1975年时仅排在世界第14位,而到了2015年则已经窜升至世界第7位,把意大利、加拿大和西班牙这样的传统发达国家挤到了后面,瑞典甚至跌到第19位,险些跌出前20名的排行榜。

世界市场空间的风云变幻,与世界的大量投资有关,与资本的宽松时代有关。各国的生产能力可以因刺激资本的大量投入而迅速提升,而消费却未必可以立刻跟上[11],因此在相对周期里面,世界市场的宏观空间是有限的,这预示着未来世界市场空间的竞争和冲突,一定会远比全球化的鼓吹者所预想的更为激烈,更为不近人情。

全球市场的结构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称谓,而这些交易场所是那些需要经常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为了减少搜寻成本而自发形成的。所谓“市”指的并非“城市”,而是古时的“买卖”、“交易”之意。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委员会1960年对市场提出以下的定义:市场是指一种货物或劳务的潜在购买者的集合需求。菲利普·科特勒把市场定义为,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购买者的集合。

今日,市场具备了两种意义。一个意义是交易场所,如传统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一意义为交易行为的总称。“市场”一词,不仅仅只是场所,还包括了在此场所进行交易的行为和规则。故当谈论到市场大小时,并不仅仅指场所的大小,还包括了消费行为是否活跃以及交易规模和交易秩序。广义上,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

市场虽为交易行为的总称,但交易行为不一定是自由的,尤其是在提供商品或选择交易对象时,会因外部的干扰如法条、公约等加以限制。可以自由提供商品与选择交易对象的称为自由市场,反之则为非自由市场。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更为关注的是自由市场对资源表现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配置的功能,这也被称为市场机制。

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世界经济短缺而更为关注市场中的供给端,也就是生产者的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国际贸易新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中[12],发现“这些理论只有落实到空间上才能得到实证”,进而激起了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的研究兴趣,并展开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报酬递增与经济地理》(1991)、《地理学与贸易》(1991)、《发展: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1995)、《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合著,1999)等经典论文,进而使得世界上的空间经济学得以有了一定热度。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理论解释了多种空间尺度的经济现象,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世界制造业基地的成长、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克鲁格曼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之间制造品的贸易相当自由,每个国家都会发展自己地方性的行业,出口那些行业的产品,进口该国缺少的行业生产的产品。因此,劳动甚至资本在国家之间即使不能流动却仍然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重塑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的初期表现为产业向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集聚,但是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其要素和商品的成本、价格上升,转而从其他区域进口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倾向增加。克鲁格曼通过研究指出,所谓的“东亚奇迹”就像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一样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仅靠大投入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做法,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就已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迟早要转向大规模调整。

纵观空间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地理学的进展,可以说空间经济学等学科的重点,还是在研究“生产的全球化”,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消费的全球化”。实际上,如果认真考察当今全球经济活动的空间可以发现,消费活动在今天实际是一种资本消化活动,消化不良,就会产生巨大的“梗阻现象”,生产无法产生有效回报,阻碍提升收入水平,阻碍消费增长,甚至还会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此外,消费还意味着资本的巨大流动,甚至对投资起着巨大的支配作用。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现象,电商在中国的发展,成功刺激了消费,进而又激起了巨大的投资热潮。

因此,市场的定义如果从需求端来看,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景象。

市场并非仅仅涉及到交易,市场是空间经济的集合,市场的空间结构今天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影响、决定着交易。在这里,市场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由各种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形成并构建的交易体系和规则体系。包括政府组织、金融组织、产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大量组织,以及在这种组织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组织关系,决定并且支配着市场空间的一切活动。消费虽然是一种硬需求的表现,但有效消费却受到组织体系以及组织关系的强烈影响。在很多时候,在社会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的强烈影响下,甚至严重的短缺也是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忍受的,如纳粹德国、历史上的中国以及现在的朝鲜。

市场的定义如此,相应也就决定了市场结构。今日之世界,市场并非如人们所简单理解的那样,是由交易者、上下游和供应链之类的组成,实际这还是在从生产端看问题,如果从需求端来看问题,有效组织及其组织关系,构成了市场空间的真正结构,这包括区域联盟关系、货币资本关系、产业组织、技术纽带、智库、媒体、工会与员工组织、资源协作组织、价格联盟、政治同盟关系等等。他们是消费利益的代言人,可以动用法律和舆论等各种关系,决定市场的形态和改变。实际上,在资本过剩以及过度生产彻底改变、扭转了短缺经济之后,世界市场的真正支配者和决定者,就是这一切组织和组织关系。

所以,在世界市场的冲突和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生产者,而是世界市场的支配者和决定者,寄希望于生产者是错误的,在我们的世界里,所谓“大老板们”的地位,早已经风雨飘摇,只有那些以往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体系[13],才是真正呼风唤雨改变市场的核心,他们才是世界市场真正的支配者和决定者,具有强烈的可能决定世界市场未来的存在、发展和改变。换句话说,就是苹果公司这样的既得利益者虽然愿意全球化并且因此而受益,但苹果公司这样的跨国企业实际在未来世界根本说了不算,他们可以被简单而轻松归类为“有钱人”和财富阶层[14],成为社会舆论的对立面,淹没在消费舆论的汪洋大海之中,失去了话语权。真正说了算的是代表消费族群的市场支配者和决定者[15],也就是各国政府以及政府相关的各种组织关系,法律体系,智库,媒体,政治人物……。

从市场到空间,再到市场结构的新定义,最终的是我们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观察市场,了解市场的实际支配者、运作者和决定者。让我们了解到市场的交易、规模并非是当今世界市场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市场的空间结构,是市场的实际支配者、运作者和决定者。其实,现实世界的一个大问题,无过于认识的错位,决定了行动的错位,而且让错误一直在延续……

(待续)

[1]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5日报道,特朗普总统的高级贸易顾问——美国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负责人彼得·纳瓦罗表示,“尽管可能会有针对特定商业用途的例外安排,但不会有照顾个别国家的豁免措施,这对加拿大、英国和韩国等盟国是一个打击”。不过,最后的政策出台仍有待观察。

[2]引自msn.com,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贸易战争的组成部分,原文显示美国的贸易战研究国防部也进行了参与,美国国防部建议,对钢铁产品有针对性的征税,而对铝产品则不进行惩罚性征税。

[3] 数据源自兰格钢铁研究中心。

[4] 笔者并不否认中间也有商业因素,但美国政府的干扰和制裁,显然有巨大的影响存在。

[5] 资料援引自多家媒体网站,如观察者网站及多维网站,http://news.dwnews.com/china/news/2018-02-28/60043141.html

[6] “过度生产”的概念,详见安邦咨询(ANBOUND)的简报,以及《颠覆世界的城市化》(陈功,2015年)。安邦咨询的智库学者认为,归根结底,现在的保守主义浪潮是由过度生产引发的,而过度生产则是资本过剩催生和导致的。

[7] 数据资料引自凤凰国际网站,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224/15214241_0.shtml

[8] HowMuch.net的Raul Amoros的看法。

[9] 以下数据资料引自人民日报网站,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1/13/nw.D110000renmrb_20170113_1-09.htm

[10] 数据引自维基百科网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E%86%E5%B9%B4%E4%B8%96%E7%95%8C%E5%8D%81%E5%A4%A7%E7%BB%8F%E6%B5%8E%E4%BD%93%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5%88%97%E8%A1%A8

[11] 在经济学里面,投资转化为消费现在依旧是一个非常复杂、有待研究的过程。美国就是一例,整体消费因收入的提升受阻,而天怒人怨。实际处于人人有工作,个个没钱花的境地,而这样的时间周期已经维持长达10年以上。这也是特朗普“美国第一”政策受到一定程度欢迎的原因之一。

[12] 引自地理学报,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13]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种社会组织,均声称自己是某种意义上的社会服务者。

[14] 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明白指向了这个群体,大多数人声称自己是99%的群体。

[15] 最大的消费族群就是普通老百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市场、空间与全球市场之战  市场  市场词条  全球  全球词条  空间  空间词条  
智库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影响有多大?

户籍制度改革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会有重大意义。我们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