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抢人”大战凸显我国人口压力

现在很多城市都掀起了抢人大战,为了在人才竞争中获胜,不少城市甚至不惜降低人才的门槛,有的城市甚至降低到中专学历的程度。而在产业领域,对于人才的竞争更是早于城市就已经打响。虽然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八仙过海各出奇谋,但大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并非易事。

在深圳以东80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块热土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进驻,施工项目随处可见。不过,随着落地项目数量的与日俱增,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开始显现。截至2017年年底,已经签约的企业名单中大腕云集:华为、华润、腾讯、深业集团、深圳特区建发集团、深圳振业集团、深圳赛格、深圳天健、盐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中广核和恒大等。当地一位官方人士表示,目前已经签约的企业很多,涉及的产业链条广,除了基础配套,还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大数据等。所有这些企业都需要人才,而问题恰恰在于这些科技的企业找不到人才

4月14日至15日,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深圳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深汕特别区管委会与21家区内已经或即将投产企业带来了共506个就业岗位,涉及建筑、新能源、先进制造、医学、光通信、新材料等11个行业,包含高级软件工程师、财务总监、销售总监、法务总监、研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储备干部等。招聘会第一天,通常是投简历最多的一天,但深圳一家正在招机械、机械设计、自动化等领域的工程师的能源再生技术公司,当天上午只收到四五份简历,这让招聘人员有点沮丧。“可能是因为我们招聘的岗位多是需要一定的学历和经验,而这样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或计划结婚生子了,虽然我们给出的年薪是20万到30万元,还算比较高,但是他们不太愿意离开家人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该公司招聘人员如是说。

“用人难”现在是个全国普遍的问题。进驻深汕特别区的企业大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或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当地难以招到。”尤其是深汕特别区处在开发初期,与周边大城市相比,生活和工作等各种条件都有比较大的距离,招人难的问题可能会持续几年。从中国特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以往新区吸引人才的条件,其工资水平通常要高于正常水平的10倍以上,才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只有这样的工资和收入水平,才能抵偿城市公共供给的不足,令人有欲望去克服生活的困难。而现在无论是抢人的城市,还是抢人的产业,其成本都在大幅上涨的过程中,早已经无力支付如此高的薪资水平和福利水平。

此外,高层次人才的供应更是大成问题。这个水平的人才,往往需要一定时期的工作经验积累,而这样一来,人才的背后就是家庭。过去招聘的都是普通工人,也就是所谓的普工,只要年轻稍加培训就可以工作了,现在招聘的每一个人才,都要解决家庭的安置问题,就算是没有结婚的人,也要考虑未来很快结婚置业的问题,这一切都将导致安置成本以及人才成本会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中国老龄化以及少子化的现实,正在迅速改变中国许多传统的做法、经验和政策。过去行得通,今后可能行不通;过去成功的,今后可能会失败。就产业园区尤其是新区的建设来看,今后在东南沿海的高成本地区,除非依托现有城市环境,否则新区建设将会遭遇人才困境。实际上,一些劳动力供应量大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化的进步,城市环境的改善,今后反而会比东南沿海地区更适合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他们将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东南沿海正在面临着成本大幅上升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正在面临全面的人才枯竭考验,今后除非实现智能化和机器人生产,否则表面是高科技,实际是夕阳产业的现象将会比比皆是。所以只要是继续依靠“抢人”来维持的产业,都可能会沦为夕阳产业,这是中国人口变动规律决定的,虽无奈但却是现实。

按照一般的人口规律,开始的时候总是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普遍集中。不但中心城市的人口出现上涨,几乎所有地方的城市人口都会出现上涨。在下一个阶段,随着总人口规模的约束,一般城市的人口规模开始下降,只有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得以继续维持上涨,部分城市出现人口荒的现象。到了第三个阶段,由于人口总量以及老龄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约束,整体上进入人口停滞乃至人口萎缩阶段,这将导致即便是都市圈的人口也会减少,如果遭遇更高的人才水准要求,那情况就会更为明显。比如日本,1970年-2010年,500万人以上都会区人口比重增加9.4个百分点。在日本,人口长期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集聚。1884年-1973年,东京圈人口占比从10.8%增至23.9%,大阪圈人口占比从10.5%增至15.0%,名古屋圈人口占比从8.3%增至8.4%;之后,日本人口迁移从向“三极”集中转为向“一极”集中,2014年唯有东京圈人口占比达28.3%。在韩国,首尔圈人口占比从1955年的18.3%增至2015年的49.1%。

在中国,教育虽然极大地助力于城市化,从农村吸收劳动力,经过教育之后,再向城市输出人才,完成了人才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化过程。不过由于农村的劳动力和人口已经频临枯竭,教育产业也将与其他产业一样面临人口压力。未来的中国可能要么是输入外劳,要么就是输出产业,进一步的新区建设仅能在中西部的少数地区实现。

由于人口压力,中国各地政策以及国家政策应该尽早设计和调整,适应形势的改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抢人”大战凸显我国人口压力  凸显  凸显词条  人口  人口词条  大战  大战词条  压力  压力词条  我国  我国词条  
智库

 缓解“乡村弱”关键在轮岗和协作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乡村弱”是长期历史沉淀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突破农村区域内部的局限,在城乡互动,因素组合方面整体设计才能见成效。跨越城乡之间空间...(展开)

智库

 金融危机爆发概率不高

今年2月下旬以来,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恐慌,令股票价格大幅下挫。目前,美股已经从今年2月中旬的高点下跌超过30%,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更是突破了2008年...(展开)

智库

 共青团的改革与中国去官僚化问题

最近中国社会正讨论共青团的“四化”趋向问题,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这些“化”的核心就是共青团作为一个组织的官僚化及其脱离社会的倾向,前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