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很高兴能够来到沈阳,就大家关注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同大家进行交流,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是中国过去发展和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大家现在关心聚焦的重大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从全球大的格局看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变化和演化,这些变革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对世界整个格局调整应该怎么看?为什么首先讲这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对中国未来怎么判断、中国现在怎么判断、对中国过去取得的成就怎么判断,这个前提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首先看世界然后看中国,因为中国不再闭关锁国,中国成为一个开放的大世界中的开放经济体。所以,中国和世界已经密不可分,世界不能没有中国,而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当前世界格局到底发生哪些重大变化?首先从大国关系和布局上发生了深刻变革,从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就是美国和当年的苏联,形成了连续几十年的一超多极,一个大国就是美国,多级包括欧盟、日本、中国、东盟等多极。这种格局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今的世界,也就是从近几年开始,转为合纵连横,类似我们古代春秋战国时代,大国博弈,强人政治,新威权主义的这样一个新格局。与两个超级大国和一超多极时不同的是过去这些大国之间有明显的阵营,其他国家和地区要选边站。在当前现在各个大国之间,处理国际问题基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每一个国家现在都是从各个国家的权益出发,在和我的国家权益一致的时候,就会在这个问题上站在这一边,但和我的国家权益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则会重新选择。可以说,现在不仅是有“中国梦”,现在全世界大国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有中国梦,我们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两个百年目标,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美国有美国的梦,美国梦早就有,但是现在特朗普又点燃了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美国第一、美国利益至上,不惜把它的利益凌驾于全球之上,在全球其他的国家利益之上,从而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竞选的时候,一直就是这个口号,入主白宫的第一天,就在白宫网站上的首页打上了新口号——让美国再次强大。
俄罗斯也有梦想,俄罗斯的梦想是再次恢复沙俄帝国的辉煌,普京最崇拜的人是彼得大帝,所以在俄罗斯莫斯科河上修建了巨轮,这个巨轮是不动的景点。在这个轮船上,站在船头的彼得大帝手里拿着从西方取经带回来的一本书、一个望远镜,当时彼得大帝为了把俄罗斯建成强国,他只身到了欧洲学习,因为那个时候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是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学习回来之后把西方这种工业技术带到俄罗斯,使俄罗斯当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普京在当总统的第一年记者招待会上就说,“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那普京当了两届总统,总共8年,没有20年怎么办?在梅德韦杰夫当总统时就修改了法律,把总统的任期时间每一届从4年调整为6年,正好20年,所以他的梦想也是要创造和管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他对标的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沙俄帝国时期。
印度的莫迪总理在他的家乡搞改革,把家乡经济搞得在印度是最好的,所以印度大选的时候选了莫迪,莫迪的梦想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印度,他的印度梦是什么?是要追赶中国,超过中国,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以此鼓舞他的士气,调动积极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就是对标中国,赶超中国。
日本有日本的强国梦,日本现代的强国梦是什么?首先是安倍晋三结束了日本“十年九相”的历史,安倍晋三从2013年上台到现在,他还准备争取连任,他希望把二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这个地位扭转过来,他要使日本变成一个正常国家,所以他修改宪法,所以他要使日本军队可以参战。再一个日本一直搞建设、搞创新,要使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走在世界第一位。
其他国家其实都在做强国梦,比如说德国,德国默克尔连任四届总理,差不多20年,她被称为欧洲的管家婆,而德国是欧洲现在的第一大经济体,整个欧洲经济状况怎么样和德国的经济状况有紧密的联系。
法国马克龙最年轻,不到40岁当总统,他的梦想是让法国再次伟大。法国曾经在历史上也有特别辉煌的时期,虽然马克龙年轻,但在国际舞台上相当活跃,大家可以看到,他是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最频繁的,特朗普非常喜欢他,邀请他到美国去访问,用超过一切首脑的待遇来欢迎他。后来马克龙在和特朗普会谈之后,在国会演讲的时候。当着特朗普的面直接批评特朗普的两项政策,一个是美国退出巴黎协会是不对的,美国早晚有一天会退出巴黎协会。二是贸易政策,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当时国会参加会议的人热烈鼓掌,但是特朗普是非常不高兴的,第二天就派人把他和马克龙在白宫门口种的一颗橡树给挖走了,说是树上长了虫子。马克龙由此威信大涨,当然他也到中国来访问,也表示积极参加中国的“一带一路”,他还准备到俄罗斯访问,现在马克龙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活跃。
加拿大的总理特鲁多,这次北欧会议上和特朗普意见分歧最大的就是特鲁多,加拿大这次也是对美国贸易战反制强度最大的,所以特朗普在飞机上发推特,首先批评的就是特鲁多。在7月6日之前,加拿大就出台了对美国加收关税的反制措施。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他的口号是让土耳其再次伟大,而且是在土耳其建国百年的时候实现他的梦想,他的百年是到什么时候?是2023年。土耳其现在是50多个伊斯兰国家的领头羊,历史上它曾经是奥斯曼帝国,所以它的梦想是要再一次伟大,恢复奥斯曼帝国时候的辉煌。所以不管是土耳其与俄罗斯联手也好,和美国联手也好,实际上终极目标也是让土耳其再次伟大。2023年,一个经济上的目标是要把土耳其建成东西方的大通道,因为它在东方可以连接阿富汗、伊朗然后和中国对接,在欧洲它现在修的跨境铁路,一边是和俄罗斯连接,一边是和欧洲的其他国家连接,它要变成连接东西方的大通道。当然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533公里高铁,是由中国铁集团修建的,后边这2000多公里也将由中国中铁集团给它修建。
所以,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表态与美国站在一边。美国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盟友?有88个盟友,现在坚定不移的盟友只剩下澳大利亚,新加坡也曾经站在美国一边。比如现在对中国南海问题的态度,现在有了很大的转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撰写了长篇文章批评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所以,现在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不是像我们过去可以划分的两个阵营,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现在这种大国之间的竞争博弈、比拼、发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的。
所以,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判断,我们还按照以前那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非好即坏、非你即我这种划分方式就不适应需要,会在战略上缺少非常多的选择空间,会在战略的博弈中找不着方向。中国作为大国,现在也正在大的格局中做大的调整,比如说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但是日本在美国退出TPP之后,安倍晋三在特朗普就任的时候就去美国见特朗普,结果得到的是羞辱,我们老百姓一般看,特朗普跟安倍握手的时候,一手拽过来,一手拽过去,拍拍手,实际上特朗普从根本上瞧不起日本,从历史上就痛恨日本。我个人认为痛恨点在三点:一个日本曾经轰炸了珍珠港,美日之间在二战时候没有很大。二是当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贸易战不亚于今天,美国采取了所有的办法来打击世界老二,最后用到了杀手锏是金融战,联合英国等几个国家逼日元升值,一个“广场协议”使日本一下陷入衰退的30年。而在那个时候大家可能看到特朗普接受主持人采访,那个时候特朗普就说像日本这些国家占了美国的便宜,我们应该让它们把这些便宜吐出来。三是我认为特朗普这人的个性,他是商人,唯利是图,这是他的本性,但是他是国际上的政治家,他骨子里怕的是硬的、横的、不要命,他瞧不起的是那种特别顺从的国家,他认为日本是依附在他身边的负担,他曾经多次表态说日本、韩国应该自己解决军费开支,不能让美国出这么多钱。他在韩国部署萨德的时候,曾经提的方案是要韩国出10亿美元,结果老百姓上街游行,坚决反对萨德部署,迫使美国出了这笔钱。所以我觉得对世界这个大的格局的判断,就使中国有了战略上腾挪的空间。比如说日本,日本遭受了美国加征的高额关税,尤其是汽车高额关税,因为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几百万辆,比我们多得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高额征税,反对美国退出TPP等一系列问题上,又使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开始发生很大转变,所以今年才有了中日韩三国会谈。我认为每个国家的态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像以前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出来阵营来。比如我们周边的缅甸,缅甸原来是军政府,军政府下台之后开始推行民主政治,昂山素季第一个出访的国家,不是盟国、盟友美国、日本,而是中国。我们发现过去美国势力对缅甸影响特别大,日本势力对缅甸影响也特别大,但是现在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过三年多的工作,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所以,中国现在在一个演化的世界格局中怎么能利用好这种变化?这对于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中国现在是结伴不结盟。我们是和全球90个国家结成了伙伴关系,但这个伙伴是有12种类型,第一种最紧密叫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一个国家——巴基斯坦,我们和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在中国面临着这样一个新的格局,大国的博弈,其实我们的空间大了,而不是小了,以前以前按阵营划分,按格局划分那个时候,这种站队的色彩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各个国家都在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会出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我想对国际形势大的判断,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
二、从国际经济角度上来看
全球第五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大家知道第一轮制造业基地是在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等,这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因为那个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明了蒸汽机和纺织机床,所以使欧洲的工业,尤其是纺织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二轮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美国,美国由于电的发明,电力的应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当时二战时期美国制造业产值曾经占世界产值的比重高达50%。第三轮制造业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日本成为承接地,制造业产值占到16%。第四轮产业转移向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工业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所以中国制造业产值现在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比重高于当年日本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现在第五轮制造业的转移也已经开始,这一轮是从中国向东南亚、南亚、非洲这些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向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转移,这些地方大部分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在100美元到200美元之间,而我国现在农民工的月工资已经接近4000块钱人民币,也就是接近700美元,所以,这个制造业的转移,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是世界上整个经济布局一个非常大的变局。
还有一个大的变局,是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原来是产油国在东方,在俄罗斯和在西亚、中亚和南亚,还有中东地区。而需求方主要在西方,比如说在美国、欧盟这些发达国家。现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大的调整,第一就是未来长周期看,能源的供求关系发生调整,整体上供大于求,这个总的趋势会形成传统的化石能源,传统的非化石能源石油,然后新型能源,风电、水电、生物、智能、光电、太阳能等,这些能源总供给将超过总需求。所以,上一轮石油价格从146美元一桶下降到最低的28美元一桶,当前回升到70多美元一桶,这轮石油的上涨背后是国际能源格局大的调整,能源的区域布局将从东方是主要供给地,西方是主要消费地变成消费东移,供给西移,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印度,再加上日本这些国家,整个的亚太地区里面的亚洲是能源的最大的需求方,而现在最大的供给国,日产石油排在第一位的是俄罗斯,日产1100万吨,现在美国超过了沙特阿拉伯,6月份最多的一天已经达到1050万桶,仅次于俄罗斯,它的产量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所以美国的目标就是成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产品最大的出口国。现在石油价格上升,美国因素是非常大的,去年我们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时,商务部做百日计划,百日计划就是从美国扩大进口,当时扩大进口主要的三大商品,第一类是汽车,第二类是牛肉,第三就是能源。所以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能源,油气产品同期增加了8倍,特朗普去年10月份到中国来签了2553亿的大单,大单里边其中有一项占到50%以上,就是让中国作为投资方在美国修建一条油气管道,这个油气管道直接修到拉斯维加斯,然后从那个地方把油气产品再进行海洋运输。他是想打开中国的市场,但是我觉得特朗普还是没有特别长远的目光,这个贸易战我觉得会打断这个进程。
再一个世界格局的变化,就是由于国际治理、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受到了严峻的调整,世界充满了更多的风险,尤其是以前很多确定性的东西现在变成不确定性了。比如说WTO规则,WTO组织,原来是确定性的,你只要加入WTO都要遵守这个规则,所以国际贸易是可预期的。去年我们在WTO,在瑞士做相关调研和参加会议的时候,WTO很多官员都说现在是WTO最艰难的时候,这个艰难表现在什么地方?就在于美国违背了WTO规则,置WTO规则和WTO组织于不顾,发生了单边的国内法律与中国和其他一系列国家的贸易之战,在全球引发了贸易战。而且美国驻WTO大使公开地在WTO讲,美国必须坚持的公平贸易的原则、对等的原则,所谓的公平、所谓对等实际上就是美国利益至上,美国优先,凡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美国一概都投反对票。所以,美国多次提出来,WTO这些年对美国是不公平的,如果说这样的话,美国有可能退出WTO,美国还向WTO提出重新审查中国作为WTO成员的资格。所以像一直以来这种确定性的东西变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联合国是二战以后成立的,也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它是来进行国际关系协调的。但是美国已经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了联合国的人权组织,退出了TPP,退出了伊核协议。所以现在我们在讨论中美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现在整个世界放眼看去,美国成了最大的变量,成为世界不确定性的根源。而中国曾经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是影响世界格局是最大的变量,在当今世界中,中国维护多边、维护经济全球化、维护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成为了一个可预期的,对世界经济起到稳定作用的最大的定量。所以,这就是世界格局,一个是变量,一个定量,过去我们是变量,因为我们是在崛起过程中,影响到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格局,现在我们成为一种常量、衡量、定量,可预期的量,美国则成为一种变量,这个不确定的量,而且是带来负面的、负能量巨大的变量。我把世界的格局给大家简单地谈一谈,有利于我们大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在世界格局中,为什么说中国原来是最大的变量,现在成为一个最大稳定的力量?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重塑了世界格局。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改革开放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历史的长周期来看,也是史诗级、根本性的成绩。
中国从1949年到今天,我们真的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非常准确、凝练地概括了9个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站起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了一个新的中国,那时候是站起来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是在废墟之上建设,我们中国一穷二白,建国初期的时候只能生产几十万吨钢,毛泽东在50年代时候讲话中说,如果我们能生产到500万吨钢,我们能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那我们是很了不起的。大家现在知道,我们现在钢铁的产能过剩,产能现在超过12亿吨,现在考虑的是怎么解决过剩的问题,中国的钢铁产量现在比排在第二位到十二位的总和还要多。但是那个时候,建国初期我们没有钢可用,1958年的时候大炼钢铁,号召全体老百姓从家里把和钢铁有关的锅碗瓢盆拿出来炼钢、炼铁。所以站起来之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贫穷的、凋敝的、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的一个在战乱中走出来的国家。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觉得这40年确实是中国迅速发展的40年,是中国走向经济大国的40年,也是中国从穷变富的40年。当然我认为这个富还没有富裕到那个程度,尤其是我们按人均的水平,我们的人均GDP还排在全球70多位,还是美国的1/5,即使未来和美国GDP的总量持平,我们还是1/4,因为我们是13.9亿人,美国是3.1亿人,是他的4倍多,即使如此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中国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我们成为经济大国从规模上看、从数量上看、从外延上看、从总量上看,我们的GDP总量2017年达到了12.2万亿美元,美国是19.36万亿美元,我们占美国GDP总量的67%。从国际贸易上中国占到全球的接近12%,成为贸易上第一大贸易体,现在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排在全球第二位。从制造业发展来看,中国已经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所有的工业的品种、品类,应该说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世界贸发组织的525个品种、品类中国全部具有,其中225个产能排在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产值的比重达到25.5%,2017年的比重还会高于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在改革开放初期,连美国的5%都不到,2017年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美国持平,美国原来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去年中国的市场和美国的市场持平,今年中国的市场规模会超过美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在13%以上,近几年也高于GDP增量,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厂之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一系列经济成绩的取得,是令世界震惊的,特别是中国减贫脱贫的人数,通过扶贫、减贫、脱贫计划,现在贫困人口只剩3000多万,到2020年还会实现零贫困。按照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和中央关于脱贫工作的部署,脱贫是当前几年的硬任务,是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而这个目标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的。中国脱贫的人口占全球脱贫人口的76%,如果我们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脱贫的人口将近占世界脱贫人口的80%,现在全世界还有8.6亿的人在绝对贫困之中、在饥饿之中,还有接近20亿人在相对贫困之中,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取得的成就骄傲,当然不是盲目骄傲,不是说取得这些成就就全面超过美国了,但是我们全面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全面超过了我们自己,全面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有些方面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为什么能够使中国这么快地崛起,受到全世界的认可、认同、赞赏,我认为改革开放从四个方面重塑了中国。
第一个方面,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的经济制度。使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迈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新中国,邓小平和之后的历届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制度,而这个新的经济制度使人焕发出原动力、原创力和原冲动,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经济制度的重塑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在加入WTO的时候有5年过渡期,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上有15年过渡期。虽然15年过渡期结束之后,美国欧盟日本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有100多个国家,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起码有三点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一是微观经济基础再造已经完成,微观经济基础再造包括企业主体结构的调整,国有的、民营的、外资的、私人的各种企业主体,整个的再造已经完成了。企业在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是优胜劣汰的。当然,微观主体也还有问题,包括国企改革还有一些方面没有破题,但我说的是总体上完成了再造。二是人从原来的单位的、地域的附属物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个体,变成了可流动的生产要素,生产力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是人,而人原来是固定的单位、固定的出生地、固定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人口的大迁徙超过了历史上三次南北大迁徙,历史上三次人口的大迁徙主要还是政府行为推动的,这次是改革开放再造了一个经济制度,释放了人的能动性和流动性。三是中国从产品的生产到了商品的生产,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计划生产,生产出来是产品,而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是它的经济形态,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为了交易、交换的商品。现在除了农民的自留粮之外,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商品化了,工业品商品化率98%以上,农产品的商品化率80%以上,蔬菜、水果、肉禽商品化率95%以上。所以,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全的一种商品经济形态,而且商品品种、规格、种类现在是世界之最。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按照计划经济生产的商品品种规格,产品总共十几万种,我们现在义乌小产品市场商品品种种类达到180万种,中国的制造业加上农业商品品类现在超过500万种,是现在世界上种类最多、规格最多的,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我个人认为,这种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制度的重塑,或者叫重构,是中国改革开放一个强大的制度性变革,如果没有这种制度变革,实际上很多的东西就不会产生,比如说民营企业不会产生,市场上的企业家群体不会产生,面向微观主体的产业政策不会产生。其实,中国最大的产业政策不是具体的技术层面的政策,是改革开放创造的这种制度供给。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这就是最大的产业政策,如果没有这种经济制度的重塑,我们所说的企业家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说的这种企业自主选择权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环境是不存在的。
第二个方面,重塑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方式。可以说,中国在近代史上的闭关锁国导致了落后,落后导致了被践踏、被欺辱。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是由于建国初期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封锁,另一方面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实际上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方面作为了突破口?我个人认为,是从打开国门渐进式开放作为突破口的,是从农村承包作为突破口,是从打破流通领域固定价格、固定环节、固定行政区域划分作为突破口,渐进式地推进各项改革。我们和世界的联系是从开放打开大门开始,第一例加工贸易在广东,之后广东的加工贸易占到了整个中国的4/5,我2000年初期到东莞调研的时候,东莞的加工贸易还占到了东莞对外贸易的98%。那个时候我们打开国门,所进行的加工贸易是三来一补,为什么后来要转型升级,这与我们开放的历史进程有很大的联系。当时为什么三来一补?因为市场在国外,加工的原材料在国外,产品的品牌设计在国外,仅仅在中国加工,我们只能挣一点加工费,那个时候中国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管理经验、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引进资源、引进资本、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引进商业模式,中国是在这种引进中、在开放中向国际社会学习。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就是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我们现在学到了这些东西,我们接受了这些东西,我们遵守并履行了西方主导的WTO、世界银行、国际基金组织、联合国这样大的框架下的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非常伟大的,这场革命把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中国从开始引进来,然后到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初期开始走出去。特别是2001年12月21日中国加入WTO之后,当时沈阳也有很多的国有企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国外收购,在欧洲、在美国开始并购国外的先进制造业包括研究机构,有些企业是做得非常好的,那个时候国家并没有号召和任何支持政策,企业对市场敏感程度是非常高的,主动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资源,这些全部都是市场行为。
所以,我觉得改革开放重塑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方式,使中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迈向了一个全开放的新型开放型经济体。这样的一个宏伟目标,或者是已经迈向了这样一个大的台阶,是一步一步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国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经济体。这种开放在当代还有非常大的进展,一是我们的开放原来是从东南沿海开始渐进式地向内地推进。现在我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就是说不仅是东南沿海,包括我们的内陆,而且我们在内陆的边缘,比如说中西部地区、我们的边境地区,原来是在开放边缘、开放的末端,现在变成了新一轮的开放的前沿、桥头堡,比如说云南现在变成了经济走廊的起点,像新疆的最南端喀什变成了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新一轮的这种开放就是使我们的陆地的边沿地区变成了新一轮的开放和桥头堡。现在沿边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高地,我们在沿边国家批准了七个开放地区试验区。第二个新的变化,我们中国对标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区和试点,目前国家级的新区已经达到19个,国家级的各类试验区现在是21个,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达到7个,还有我们现在的自贸区试点,自贸区试点全国现在一共11个,第一个是2013年开始的,上海,然后是广东、重庆、福建等4个,第三批是辽宁、广西等7个。
所以,我们和世界的联系方式是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01年加入WTO已经17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重塑了大国的形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大国影响力日益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上已经确立,中国从区域性的边缘的大国正在迈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的原话。所以,不管是G20会议、金砖国家会议、上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还有近几天召开的中阿会议等等一系列会议,中国在很多国际场合唱主角,发出了清晰的中国主张。也有人批评中国是不是太高调,我认为在经济发展实力比较上我们必须看到差距,不能高调,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国际社会上的发声,诠释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是不能削弱的,因为我们是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为什么我们自己现在因为受到点打击因为怕出头而退缩呢?退却不是出路,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来突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使中国站在世界的道德、道义、人类命运、世界和平的制高点上,使中国的道路得到世界的认可,这是为中国创造无形资产,这是用低的成本塑造中国的软实力。盲目的骄傲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同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差距。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府、智库乃至民众对中国有非常大的错觉,认为中国第一、中国最强,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误判。2014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中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当年的GDP的总量已达到17.68万亿美元,而美国则是17.28万亿美元,当时中国不承认这种按PPP购买评价作国家实力的评价标准,我们承认按一般汇率进行的这种比较和评价。美国皮尤中心民意调查结果,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人占比重高达46%,认为美国最强大只有30%多。在欧洲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认为中国现在最强大,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这些国家把2025年目标当成了今天的现实,我们是要经过奋斗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造业强国,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2050年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被他们当成了今天的现实。美国战略家班农在日本演讲的时候说,美国应该很好地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美国之所以对中国产生误判,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国十九大报告。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包括我们自己的学者,也曾经作出错误判断,认为中国全面超越了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合流,美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对华政策的大讨论,讨论什么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对华政策全面失败,我们欢迎中国改革开放,欢迎中国加入WTO,欢迎对中国采取最惠国待遇,结果中国发展起来了,现在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美国对我们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恐惧,美国第一能保持吗?美国优先能保持吗?美国战略转向第一的战略竞争对手变成了中国,美国在发布2018年一系列报告里面,把从“9.11”事件以后的恐怖原来排在第一位,调整到第一位,而排在第一位的变成了中国,中国现在实际上是成了美国势均力敌的敌人、对手。美国给我们戴上了很多帽子,贸易恐怖主义、经济侵略者、国家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国家等。我们可以看到,当美国把中国当对手的时候,他是认为你足够强大,认为威胁到了美国,这一个方面是给我们一个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是我们的巨大成就,我们应该为此骄傲,我们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大国家的对手,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发展压力,也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第四,重塑了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它改变了南北关系,调整了整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现在中国代表着新经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个群体在世界经济中占的比重已经接近60%,所以南北关系有根本调整,所以才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地位和话语权的提升,所以才有了对国际不合理的规则,冷战时期形成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规则的调整和改善。所以,才有了现在这种大国的博弈,我认为很多国家是从中国身上得到了启示,因为中国是靠着走自己的道路,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汲取世界最先进国家的经验、制度为我所用,然后形成我们独特的发展的模式、发展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各个国家感觉到,我们是可以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的,我们是可以依靠自己的选择取得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世界变革重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改革开放、经济制度的重塑与世界关联方式的重塑,还有我们大国地位的重塑。
三、“一带一路”与改革开放
大家对改革开放非常关注,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希望我讲讲改革开放,我结合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带一路”和改革开放什么关系?“一带一路”和未来发展什么关系?因为“一带一路”大家很熟了,我想讲对于未来“一带一路”,我们应该怎么看?应该怎么办?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
“一带一路”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倡议提出和响应阶段,倡议是2014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向外发布的愿景与行动的倡议,2014年3月份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发布了关于成立亚投行的倡议。截止到目前 全球87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亚投行的成员,这是超乎想象的。现在亚投行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银行。
第二个阶段,从共识到形成全球公共产品的阶段。世界上响应的国家这么多,那就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独唱,而是更多国家的合奏,这种合奏一直到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1300多名来自国际上的代表,29个国家的元首参加,习主席亲自主持了元首会议,并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重要的演讲。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说,“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宏观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已经多次写入了联合国相关决议和议题之中,我们中心和OECD联合出版了“一带一路”研究报告,召开了多次研讨会。目前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和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从2014年3月份发布愿景与行动到现在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进展。从中国提出的一个倡议到全球的公共产品再到全球共同行动,这就是非常大的收获。
对原来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推进布局,我个人认为应该做一些重大调整,这其中可能就会给沈阳、给辽宁带来很大的机遇。比如说现在提出了六条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我觉得在未来这种全球公共用品开放的平台上一定要有东北亚经济走廊。东北亚包括中国又离中国最近的版块,东北亚将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版块,因为全世界经济中心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经济中心在亚洲,亚洲的经济中心在东北亚,经济体量最大的中日韩,中日韩。东北亚这个版块将来在“一带一路”上的地位和区位非常重要,而现在东北亚的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也创造了重大机遇。一是中日韩自贸区的进程在加快,中日韩三国形成了多项的合作成果,中日韩经贸合作会打开中美博弈的另一扇窗户。现在半岛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是朝鲜和韩国的关系在调整,再一个朝鲜和美国的关系在调整,第三个朝鲜的战略重心在调整,金正恩在朝鲜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要把整个国家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辽宁的五大港口城市形成了沿海经济带,再加上沈阳龙头带动,我认为可以对整个东北亚形成沿海的跨海对望、沿海合作、跨海融通新的新格局。
现在对于辽宁来说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就是朝核半岛的变化,将来朝鲜把所有工作中心转到经济上以后会带来战略投资机遇。我们现在沈阳、辽宁装备制造业和原来的软件、金融,这种既有的优势要提前谋划好,如何投资、如何布局、如何释放,沈阳作为国家级的金融改革试验区,未来是可以发挥对朝鲜经济发展的融资支持和投资优势,这完全是可以开辟的一个新投资战场。在沈阳有中德智能制造的国家级试点,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不仅是可以面向朝鲜,还可以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展开密切合作,推动智能制造业更好地走出去。
举个例子,三一重工跟着国家“一带一路”脚步,在“一带一路”国家沿线投资了102个重大项目,它的销售额连续三年翻番,去年销售总值700亿元。辽宁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我们有非常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加上中德智能制造创造的新优势,再通过政府力量以及市场力量,随着“一带一路”推动,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很长时间内,我们只注重东北如何振兴、如何发展,并没有注意这种存量如何变现、如何放大、如何能够在大的战略布局中寻找新的投资空间,把我们这种潜在的存量变成增量。
沈阳拥有多年积淀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基础,以及迈向现代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基础,完全可以把它放大成投资优势,投资不光是投钱,包括技术、包括人才、包括管理、包括商业模式。中国驻缅大使馆,帮助缅甸政府策划了一个仰光新城,接近1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海深圳对口建设,目前规划已经完成,今年开始建设,标准之高,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在“一带一路”这种大布局中的作为,可以创造发展中国家的奇迹,我们的技术、人才、资本在这些国家也寻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这是我们国家谋划或者说我们共同和这些国家谋划建立的新投资平台,创造了新的投资空间。假如没有“一带一路”倡议,没有国家间的合作协议作保证,企业单独出去肯定是不行的。除了东北亚地区,我认为将来“一带一路”还应该拓展整个中欧版块互联互通,就像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所有的国家加入。
对于整个“一带一路”的推进空间维度的看法,我认为要打破原来的陆上、海上两个维度,形成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的新空间维度。海洋的连接实际上是航线的连接,不是道路的连接,是航线的连接,国际贸易80%以上是靠国际航运的。所以,应该改变软和硬的关系,以前比较关注铁路的建设,公路的建设,港口的建设这些硬投资,但更重要的是海上航线的设计,中转港之间的通关制度设计,中转的速度等等问题。比如说空中丝绸之路,我们不是休息场,我们应该是空中的互联互通,这方面郑州做得非常好,郑州和186个国家开通航线,在郑州设立6个国家一类口岸,包括农产品,包括生态产品的,包括牛肉、猪肉这些肉制品的,它可以当天从澳大利亚过来,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的两个连通,落地之后的口岸,通关,这些设计可能也是我们的竞争力,也是我们空中丝绸之路要研究的内容。冰上丝绸之路是今年提出来的,它是要和中俄共同开通北极通道,东三省在这里面应该是具有最大的优势。所以“一带一路”不展开讲,我就提这几点,一个是要高度关注新的布局,特别要关注东北亚,东北亚会给我们带来机会,还要关注陆、海、空、网、冰新的空间布局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再一个我们要调整软和硬之间的关系,我们东北投资能力不足,我们现在可能还比较困难,但是我们软的东西可以先行,我们可以把软的东西做成硬的东西,我给你们介绍一个案例,有一个企业叫APSS,就是360创始人之一,他的所有用户都在国外,把全球的包括百度、谷歌等这些大的搜索网络引擎都集中在APSS这样一个网络平台上,在全球建立APSS云,独立用云进行传输。重庆力帆汽车在埃塞俄比亚建设了一个汽车产业园区,现在成为非州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生产的汽车在非洲供不应求。我觉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会创造出非常多的机会。但是如果守株待兔,眼睛只向内看,不能发现投资机会,可能最后也不能走出困境。我觉得东北振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路径振兴?我们怎么能做到换道超车,弯道超车是有风险的,弄不好翻了,但是换道超车是可以的,我们既要思考,又要转换思维和路径。
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大家应该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一个海、陆、空、网、冰五位一体的格局,也使我们国家的沿边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形成中国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力,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投资空间。质疑的声音很多,很多是误解,有的是别有用心,但也有善意提醒,特别是要防范投资风险,建议这种风险评估不是中国自己去评估,应该与发达国家具有国际经验、具有服务能力的机构进行合作,进行第三方评估,用第三方评估,第三方服务,第三方融资来规避投资风险。一方面要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另一方面要防范行政干预造成的投资风险,现在最大的投资风险来自行政领域,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自贸区建设,我想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不久前WTO召开了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这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有42个国家给中国提出了1960个问题,审议的规模之大,参与的人数之多,所问的问题之多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还有70名代表发言表达对中国的政策评议意见。总体上认为中国很好地履行了加入WTO后的承诺,中国对开放的世界做出重大的贡献,特别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做出重大的贡献。审议比较赞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自主降税,中国大幅度放宽金融等领域的外资准入,中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中国简化外商投资管理手续等方面。但也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产业政策,补贴政策,产能过剩,国有企业的特殊待遇,贸易政策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网络安全等。习近平主席在今年3月份博鳌论坛上提出四个方面进一步放宽对外开放政策,最近中国政府又缩短了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我建议,沈阳应充分发挥自贸区试点优势,我不知道是否可行,因为习近平主席说自贸区要大胆试自主改,但现在全国自贸区基本没有自主试的权力,每试一项改革举措都需要相关部门批准,没法自主试,如何大胆改?这种试验方式自贸区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最近要放开的22条和缩短的负面清单,尽管又有所进展,但我认为应该列真正的负面清单,那些不准进入的属于例外,其余的全部放开。没必要一条一条列,我们的负面清单能不能列禁入的类别或者方向?比如说涉及到国家安全,比如说涉及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命安全的,比如说涉及到国家稳定发展等等。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今年否定了中国企业十几项企业购并案。我们应该把开放的主动权,安全风险防控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比如说现在这些开放领域,凡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凡是不按照国际规则单方面发动贸易战的,我不对你开放。我们真正地要推动改革,真正地要发展自贸区,一部分将来向自由港发展,我们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海南要建自由港,其中给海南定位就是建成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但是真正建成一个国际化的商品交易中心,如果没有国际化的视野也不见得能运营起来。
对自贸区、自贸港大家都很困惑,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大致概括一下,从几个方面看,第一是从关税上看,自贸区是优惠的关税或者比较低的关税,自贸港是零关税;从人员管理来说,到自贸区人员还要走正常的签证手续,自贸港是可以自由签证的,很多国家是可以落地签证的;从企业注册看,企业注册自贸港是登记制,自贸区还有一些审批,但是这个审批现在已经简化了;从报关来说,自贸区先报关后进货,自贸港先进货后报关;从离岸经营看,自贸区不能做离岸金融,而自贸港则可以做国际金融和资本的离岸金融的。因此,这两者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原来很多的省、市在跑部争取自贸区,现在则是在跑步争取自贸港,但是并没有搞明白。
自贸港还有一点是境内关外,一进这个地方就是按出关抵扣关费,物流园区设计也会和自贸区不完全相同。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南部有海南自贸港,可以设想一下北部辽宁,特别是在打开东北亚通道上可以加快自贸区试点,同时创造自贸港的条件。
最后我想说,辽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人文资源。我坚信生活在东北三省黑土地的人是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我认为东三省在建国初期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创造奇迹,成为共和国的脊梁,未来也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