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亚洲为什么缺乏思考与声音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尤其是东亚有着全球最为显著的经济表现,但在国际话语场域中,却几乎没有独立的声音。最近,郑永年讨论了这一困局(《亚洲的困局》,《联合早报》2019年1月8日)。十多年前,马凯硕的《亚洲人会思考吗?》也讨论了此问题。

如何解释亚洲缺乏思考和声音这一事实?其实,基于文明变迁的视角,并不难理解。

现代世界只有一种声音

考量一种思考与声音,至少当问三个问题:说什么?(内容)如何说?(方式)谁来说?(主体)

其实,缺乏思考与声音,不仅是亚洲也是整个非西方世界的困境。现代世界只有一种声音——西方的声音。

当今世界,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西方。无论是话语的内容、方式,还是话语的主体,都在西方。尽管日本被称为学习西方的“优等生”,但“老师”仍是西方。即便学生可能超过老师,但老师依然可以说:“你是我教出来的,只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何况日本并未全面超越西方。师生之间再平等,话语权也肯定主要掌握在老师手中。

再考虑到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标准的西方理论(西方内部的非主流理论),则更可确认:现代世界只有西方一种声音。其他声音,即便有,也无法被传播和放大,相当微弱。非西方世界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能不能被世界关注,成为世界性话题,产生世界性影响,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即便产生世界性影响,说话的平台和扩音器都来自西方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抗、美苏对抗,全球皆受严重影响,但其实都是西方搭舞台唱主角,非西方不过是配角或观众。即便以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也是典型的以西方西方,仍是西方话语在唱戏。所谓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方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冲突,其实都是西方文明分支之间的冲突。和,是西方话语之间的和;斗,是西方话语之间的斗。

西方全面占据原创权和制高点

为何亚洲在话语权上如此悲催?这还真不能简单归结为西方霸权。哪个国家不想拥有霸权。关键不在于想不想,而在于能不能。

其实,从文明进步视角看,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西方掌握现代文明所有要素的原创权和制高点。虽然制高点未必永远在西方,但原创权却无法转移。

我们可从知识生产、合法性建构、经济生产、社会管理、社会秩序、个体生活六个方面来考察。用较为学术的话讲,这六个方面,就是构成人类文明或社会的六个变量或要素。再低级的文明,都有这六个变量。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六个变量的赋值即内容不同,则表现为不同文明或社会。例如,等级/平等是社会秩序(这一变量)的具体内容(即不同赋值)。

第一,在知识生产方面,西方率先发明现代科学这种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是人类最基础最重要的活动,因为人类的其他具体行为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都受观念即广义的知识制约。而知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被生产出来的。伽利略率先采用“实验+数学”这种知识生产方式,从而开创了现代科学。现代科学首先是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虽然现代科学不完美,但有它之后,传统知识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出来的具体知识就相形见绌,缺乏竞争力。

20世纪以来,虽然有些非西方国家对科学作出了一些贡献,但有三点值得注意。首先,非西方国家都没有自己原创的知识生产方式,都是沿着西方开辟的道路前进。其次,迄今为止,西方国家仍几乎占有所有重要的理论原创权。再次,虽然原创性不等于制高点,原创者可能被后来者超越,但在大多数领域,西方仍领先,即占据制高点。

第二,在合法性建构方面,西方率先摆脱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古代四大文明都是神性文明,中华文明也是如此,只不过程度较弱,否则毛泽东要打倒的神权就没了靶子。用韦伯(Max Weber)的话讲,现代化就是“祛魅”,祛除神性,张扬人性。再借用韦伯的合法性理论,其实,这种“祛魅”就是合法性重构。这既表现在政治,也表现在日常生活。前者即政权合法性从古代的君权神授转变为现代的政权民授,即民主赋权;后者即生活的意义来源,从古代的为了神转变为现代的为了人。韦伯说,古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上帝,而不在于人。”中国也是如此(参见《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下》)。

第三,在经济生产方面,西方率先创造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模式,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口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许应该归功于邓小平,但其实践,西方早就在进行了。

第四,在社会管理方面,西方率先创造出法治与民主两种管理方式。

尽管当今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治理也存在严重问题,但这是法治民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不可能退回去,因为我们找不到比法治民主更优的社会管理方式。这犹如,秦汉后,尽管郡县制也有很多问题,但无人能退回(西周)封建制。

第五,在社会秩序方面,西方率先提出了平等理念,并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平等。

四大古代文明都是等级制的。尽管当代西方也没很好地实现平等,但至少肯定了平等的正面价值,比古代否定平等要进步很多。

第六,在个体生活上,西方率先容许自由主义生活方式。自由主义当然不仅仅体现于个人生活,但它要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自由不等于放任,它也要受法律及基本交往原则的制约。概言之,只要法无明文禁止和不伤害他人,即可行为。

概括起来,现代价值谱系即现代理念的核心是:科学、人性、市场经济、法治、民主、平等、自由。因此,在文明的所有方面,目前,西方既占据原创性,也占据制高点。

亚洲的思考和声音为什么被遮蔽

其实,亚洲并非没有思考和声音。但是,关键不在于有无,而在于显隐。

一般而言,知识生产的产权遵循首创原则,先发知识(包括思想、制度、策略等)会掩盖后发知识。古代已是如此,只不过此原则未必明确总结。后人可能产生了跟孔子、牛顿一样的想法,但无人会承认其工作的价值。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例如,后人也能造纸,但无人能及蔡伦之声望。历史上揭竿而起者甚众,但无人能及陈胜吴广之影响。

由此可知,其实,亚洲不是没有思考和声音,而是被遮蔽和淹没。亚洲所进行的思考,几乎都被西方思考过了;亚洲生产的思想和知识,几乎都被西方生产了,亚洲只不过是作细节改进;亚洲发出的声音,西方早就呐喊过了。

这个讨论还可以推广。知识精英既有思考,也有声音;而大众只有声音。虽然都有声音,但本质不同。精英是首发,是呐喊;大众是模仿,是重复。重复只有放大功能,而无创新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还可以说,亚洲缺乏思考和声音,主要原因还不是亚洲不团结,关键是亚洲还不是世界舞台的中心(之一),缺乏关注和传播。

在现代化道路上,在理论上,因为亚洲缺乏原创的思考,所以被遮蔽而呈现为缺乏思考。在实践上,老师与学生一起竞赛,老师既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也是成绩最优者,美、欧位列第一第二,亚洲第三。这意味着,在国际上,一种思考和声音只要不被美欧关注和传播,就注定不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思考和声音。因此,作为第三名的亚洲发出的声音,自然很难被世界话语中心关注,因而无法显现,继而沦为会说话的哑巴。

亚洲拥有思考和声音的可能性

亚洲要拥有思考与声音,有几种可能。

第一,提出超越现代理念的原创理念,掌握这个最重要的原创权。第二,在大量具体领域产生重要原创理论。第三,在实践上赶超西方

目前,第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曾问过一些学者:“你能否想象既不同于古代理念又超越现代理念的新理念,并形成几个概念?”无不哑然。或许再过几百年,人类又会产生新的理念谱系,但今天,不可能。回头看,古代世界也问题重重,但在西方现代转型之前,无人能提出突破性的新理念和主张。中国可谓典型。中国有最长的君主专制历史,古人也深受君主专制之苦,但无人能想象没有皇帝的世界,也无人能提出法治、民主等更高级理念。

第二点的难度要小些,但迄今亚洲也无突破。

第三点的难度似乎更小些,因为毕竟有几个亚洲国家进入了发达国家俱乐部,而日本还是西方七国集团之一。

今天,某些亚洲国家可以指责某些西方国家做得不好,这是在实践竞赛中,这些国家开始名列前茅。但是,这种指责所借用的理念和基础理论,也就是话语方式完全来自西方

回到前面的三个问题,关于谁来说,或许再过若干年,亚洲可以对西方说,我的现代化比你做得还好。虽然这也很难,但通过努力,略有希望。关于说什么,恐怕依旧在西方设定的框架内。关于如何说,则更难摆脱西方给出的规则了。

由此,可以重温胡适的“百事不如人”之说。尽管今天亚洲并非百事不如人,但不妨更加理智、冷静,认清亚洲缺乏思考与声音的本质与现实,继续认真地、选择地学习西方,在现代理念和规则下与西方竞赛,不亦宜乎?

恰逢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百年五四,尚未功成。呜呼哀哉,是为之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亚洲为什么缺乏思考与声音  亚洲  亚洲词条  缺乏  缺乏词条  声音  声音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智库

 监控和美国的自由

 自从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搜集来自美国公民和非公民的大量电子通讯数据以来,人们的目光一直集中在他的个人状况。但更重要的问题——即使在...(展开)

智库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转型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即劳动条件的形成及劳资有关事务的处理,究竟是由劳资双方协约自治、国家统合、还是由资方单方决定,是整个劳动法制理念的大前提。①我国国家统合的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