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以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全球治理正面临着新形势与新挑战。在此背景下,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近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以“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为主题,百位政商学界精英代表出席研讨,近三百位嘉宾与会交流,共同为中国开启深入改革开放新征程,应对全球化新阶段的各种挑战,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建言献策,交流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政策推动影响。

在全球化面临新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关键时期,与会嘉宾在论坛上从中美如何逃离修昔底德陷阱、《外商投资法》细则与对华投资新前景、中国对外投资调整与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多边合作新路径、全球治理的挑战和多边主义的未来等多个角度对在全球化遭遇波折的当下,如何通过继续扩大开放来应对全球化新挑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旨在汇集多方智慧,为共同应对全球化新阶段的新挑战凝聚共识,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合作共赢,中美可逃离“修昔底德陷阱”

近期,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磋商期间,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一次次升级,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局。然而,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贸关系又是压舱石、推动器,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两国,更是影响着世界经贸格局。一方面,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而另一方面美国是现在的大国,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逻辑"修昔底德陷阱"直接套用到中美关系之中。然而,“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中美双方应通过积极合作来改变现状,避免陷入陷阱。对此,美国传统基金会国际经贸中心主任、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Hon. Terry Miller大使也强调,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无稽之谈,美国和中国的确经历了一些贸易之间的问题,但双方还在开展谈判,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双方都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更满意的结局,而不希望出现社会和军事上的一些冲突。当然,对于中美是否陷入陷阱,社会各界也表现出了不同态度,但我们也要正面一个事实:美国正在起草一个新的、很长的科技列表,涉及到AI、机器学习、神经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城市和物联网等,试图阻止这些科技流入中国,如果这个列表实现,将会严重影响到各个产业。因此,中美应积极寻找一种能够将经贸纠纷与安全分离开的谈判方式,从而缓解这种消极影响。不止如此,中美还应和其他大国一起,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中美仍在磋商中,这也显示了双方还是希望两国的紧张关系能够得到缓解。因此,尽管“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不可能,但也不是不可避免,中美双方应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来避免陷入。总之,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世界,中美应通过共同合作来改善两国关系,从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改善当前中美关系,突出四点建议。首先,对于美方,美国应接受中国的崛起,并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当前,美国普遍地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缺乏深刻的理解。尤其是技术方面,美国不应该回避中国在技术上的崛起,也不应该通过禁售一个公司的产品来更好地保护国家的安全。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发挥更多作用。让美国了解到其实能够从“一带一路”中受益,从而促进中美合作。再者,中方应积极回应美方关注点,通过沟通与合作来改善现行措施。在国际上进行传播的时候,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措施,由于中西方话语体系的差异,引起了不少误解和担忧。因此,如果中方有更多的透明制度,以及使其目的性更加明确与清晰,改善我们现有的话语体系,以西方更易理解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相信肯定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立场。此外,中美双方需要保持磋商,正视现存问题,共同解决当前挑战,以求共赢。正如基辛格所说,我们需要共同进化、共同发展,我们要去探索什么样的资源和行动环境可以帮助我们共同进化。

“引进来”与“走出去”,向世界展示更加开放的中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从而转化为中国竞争力和对外投资的能力;如何发展中国海外投资,帮助企业 “走出去“,这是中国未来如何更好地“引进来“与”走出去“必须要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3月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外商投资法》,旨在用法律手段更好地保护外商投资,吸引外商投资。这无疑是对世界释放了中国将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一大信号。为了让其奏之有效,以下是笔者结合论坛上的建言总结的几点建议。第一,《外商投资法》需要更多的具体规则来加强落实,使其更有可执行性。首先,立法必须要透明,这样才能真正地支持创新发展,同时也回应了国际上对中国设置规则时不透明的质疑。其次,《外商投资法》需要更多的具体规则来加强落实,使其更加有效,才能让外商能够了解中国正在实践法制,政商界也才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维权的工具。另外,《外商投资法》才刚出台,将有一段过渡期、磨合期,若想在执行层面要想加强了解或者实行,则该法案需要有细则,这样有助于更进一步扩大开放。第二,法律应注重设置扩大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的环境等的相关条例。中国不应只注重那些大企业、大国,或者大资本,同时要注意的是,将来的创新依靠的是更灵活的资本,要扩大外商投资,为外商投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除此之外,对争端解决机制的问题要加强关注。《外商投资法》要取得成功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有一个争端解决机制,而一个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则需要能够适应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当然,一项法律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另一方面,由于外商在进行投资时必然会面临着对国家安全考虑与商业利益考虑的权衡问题。因此,《外商投资法》和国家安全便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如今,中美双方或许对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观点不一,而纵观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不得不承认安全、战略等问题目前很难解决,但企业包括外企以及商会一直是可以把中美双方拖回正轨的重要力量,中国有必要向世界展示更加开放的决心,而《外商投资法》就是一个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契机,在设置具体实施细则时也应注意考虑到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据商务部近期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健康发展,对外投资结构持续多元,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形势向好,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今天的“走出去”概念已今非昔比,中国企业所处的国际双边和多边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首先,中国企业应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为企业发展“走出去”,而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首先应量力而行,在海外投资的时候,要发挥自己的综合优势,而不止是单纯注重资产投资,要确立自身正确的方向,通过财务、贸易合作等手段进行优先发展。其次,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遵守当地法律并学会合作。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投资转型、升级、优化能否取得当地支持和法律政策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和跨国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和当地企业进行积极合作从而提高中国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受欢迎度,真正融入国际市场,成功“走出去”。另外,中国需提高自己的行业标准,向中国输出中国标准。中国在未来的行业标准制定上,要向国际学习,提高自己的标准,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的经验就是要专业化,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开市场,创建品牌,而非打价格战。此外,“一带一路”可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可成为金融服务企业向东南亚国家发展的借力点,利用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积淀和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对此,Kingsley战略研究所所长及亚洲战略和领导研究中心原CEO Michael Yeoh也建议,中国应扩大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在了解当地文化和需求的基础上,增进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从而创造共赢局面。

一带一路”新畅想:多边合作体系新平台

随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过围绕本届高峰论坛主题和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完善了合作理念,明确了合作重点,强化了合作机制,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亦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维护多边主义的决心。截止至今,”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三方合作已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多方面对全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是未来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框架,未来或将成为多边合作体系的新平台。对此, Terry Miller大使也表示,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带领数以亿计的人们成功脱贫,走向全球化,并随着实力增强,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当今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路径,对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例如,“一带一路”为加纳提供了一个发展经济和融入世界的窗口,让加纳在世界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加纳驻华大使Edward Boateng在论坛上就提出加纳将和中国继续在“一带一路“上开展更多的合作。古巴驻华大使Miguel Angel Ramirez Ramos对“一带一路”于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也表示认同,他表示,现在已经有包括古巴在内的14个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这些国家也已经充分了解到了“一带一路”带来的众多益处和巨大机遇。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该倡议提出的5年间,其为部分发展中国家带去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改善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惠及了参与项目的中国和国际企业。未来,“一带一路” 还将为更多的国家带来机遇。通过多边合作,倡议将邀请更多的发达国家也参与到其中。对此,意大利驻华公使Giuseppe Fedele表示,“一带一路”不仅是货物服务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知识、思想以及学术的交流, 希望“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一条知识的丝绸之路。同时,德国驻华公使Johannes Regenbrecht也提出,该倡议是推动全球化的创新路径,中德两国利益相互交织,基础设施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的需求量,德国也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为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做出贡献,推动全球化发展。由此看出,让发达国家了解到能从“一带一路”中受益,通过和发达国家可合作在第三地开拓生产,最终也能形成“多赢”局面。

同时,为了更好地使“一带一路”融入国际体系,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遵守国际合作规范和规则是“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中国应遵循国际合作规范,通过共商、共建、共享进一步建设”一带一路“。其次,国际合作需要法治基础支撑,“一带一路”发展不仅要与已有的国际规则相接轨,更要依据国际新局势制定新规则。互联互通需要各国政府遵守国际原则。不论是双边合作还是多边协定都需要建立在开放、透明、公平竞争、法治和思想自由的国际原则上。此外,借鉴已有现行国际合作体系的经验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对此,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政务参赞William Klein也提出,美国希望能与中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因此,我国在完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时,可以多借鉴已有的经验,提高“一带一路”合作的透明度,以国际标准进行合作,为推动全球化发展更好地贡献力量。此外,在加强沟通与合作的同时,“一带一路”应始终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多边主义依然是世界未来的主流趋势,应将“一带一路” 打造成全球的公平竞争平台,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当然,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以及有效传播“一带一路“的要义也是“一带一路“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致力于为世界各国增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提供有效平台,有助于中国听取吸收世界各国对完善“一带一路”的建议。对此,Terry Miller大使也提出,由CCG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创造了让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相互交流增进理解的平台。他赞赏了CCG在其中所做的贡献。因此,智库在对“一带一路”的传播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在未来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凝聚更多共识。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

为深化改革、推进扩大开放和有效应对新一轮全球化的挑战,有四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多边贸易体制、WTO改革、创新与共识。

首先,多边主义依然是世界主流趋势,WTO改革已势在必行。随着全球化4.0的到来,全球治理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国家不是全球治理的唯一主体,全球治理不仅涉及到IMF、WTO或联合国,还有欧盟等区域性的组织。因此,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中显得愈发重要。此外,多边贸易体制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多边主义必将在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虽然以多边主义体制的核心价值的WTO现已存在不够开放包容、不够公平合理、不够民主平等、不够普惠平衡等问题,但其始终坚持发展自由贸易,并在过去几十年对世界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改革WTO以使其在未来更有效地规范贸易行为、促进自由贸易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此,巴黎和平论坛总干事Justin Vaïsse也表示,欧盟并不赞同特朗普一些单边主义的做法,中欧正进行密切沟通,需要在WTO框架下开展中欧工作小组沟通应对。诚然,未来人类的确可能会进入全球治理新阶段,出现全球治理既依赖国家主体又依赖国际组织的模式,各国可用协商谈判的方式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为了达成此目标,WTO机制亟需与时俱进,协定需更加包容。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中美两国的合作必不可少,需找到妥协平衡点,达成共识。各国也应加强沟通交流,增加对话,从而维护多边主义的发展,保持国际格局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

其次,中国要用新的理念和模式去理解世界创新,要明确只有开放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补,才能和世界有共同的话语权,才能在全球的合作中实现共赢。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创新生态、创新模式、创新软实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需要人才,国内外人才发展差距较大,再加上中国在基础研究工作和真正突破性的研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相关高级人才的培养还需加大力度。总之,全球化发展要求世界不断的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和更高层次国际化的创新合作定会为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贡献,中国应以扩大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发展带动全球化进步。除此之外,在全球化发展中,东西方从话语体系到社会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社会各界应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增强沟通,增进交流,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互利共赢。如今我们已提出了共享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西方国家是否真的想求同存异尚未可知,希望西方能学会尊重不同观点,东西方能够达成更多共识,追求让所有人都受益的未来。另一方面,旅游能促进更多的交流与了解,还关系到经济的平衡问题,是中西方对话的沟通桥梁。因此,东西方应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特点,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助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此外,在全球治理体系是“机制复合体”的背景下,多元化的交流机制很重要,除了国家间的交流之外,智库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和讨论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全球化4.0已经到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开放,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提供重要动力。新一轮全球化需要凝聚更多共识,以扩大开放促进人才和教育的创新,以科技发展带动全球化4.0的进步。如王辉耀博士在论坛中所述,在全球化4.0时代,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智慧,提出更多中国方案。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盛行,全球治理面临新挑战、新形势,CCG将继续展现智库担当,为各界相互交流、增进理解提供平台,将继续对中国如何在未来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参与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提出疑问,做出思考,为中国迈向更高层次开放以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献计献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以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  全球化  全球化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扩大  扩大词条  挑战  挑战词条  开放  开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