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完善小微企业银行服务功能和信用担保体系

在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举措之后,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评估及下一步工作重心和方向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调研发现,在多项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整体融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在融资金额、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作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主体的商业银行在改进经营理念和政策、优化机制流程、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和效率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同时,市场普遍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推动作为小微企业融资重要支撑的担保增信体系建设真正落地见效。

政策合力下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央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央行致力于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的一系列举措旨在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并降低融资成本。国务院、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次强调减轻税费负担,财政部就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进行奖励,国税总局也就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2018年下半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一是贷款余额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其中,对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97万亿,同比增长24.7%,比各类贷款增速平均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

二是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明显增多。以五大行披露的数据为例,2019年一季度末5家大型银行有贷款余额户数为290.13万户,比年初增长45.22万户,增长比例达18.5%。

三是贷款利率明显下降。2019年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87%,比2018年全年该项利率(7.39%)低0.52个百分点。

四是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为小微贷款增长主力。截至2019年一季度,城商行用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农商行为3.92万亿元。上述两类中小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已经超过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50%。

五是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主对融资环境的改善表示认可,并对未来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存有期待。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主反映,近来各家商业银行普遍积极与企业对接,进行相关政策宣导;同时简化业务流程,增加贷款额度,取消了除贷款利息外相关费用的收取,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综合成本。被调查的小微企业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市场活力得到提升。

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市场化金融机构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个渠道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仍应清楚地认识到,银行体系依然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我国金融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1.85万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09万亿元,企业债券余额21.12万亿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显然不在同一个量级上,差距很大。银行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存在天然优势。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通常较为传统,且还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这些使其较难通过股权和债券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大量资金。而商业银行具有渠道、信息和利率成本优势,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固有不足带来的风险。截止2019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近35万亿元。

充分发挥存量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功能和优势,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持续夯实存量银行体系,提升其支持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和鼓励成立新的中小银行,通过改善银行业结构,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入小微企业群体,更好地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发展小型银行不能一蹴而就,盲目“大干快上”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滋生。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好存量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和优势就显得犹为重要。

应从两个方向同步推进来完善和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商业银行应在监管机构的指导、督促和鼓励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经营理念和政策、业务流程和机制,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和质量。而政府则应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并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完善和增强信用担保体系,扩大小微企业担保覆盖范围,以改善小微企业整体的信用状况,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偏好,更好地发挥和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优势。通过两者合力推进,大幅提升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更好落实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要求。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提升服务质效

调研发现,商业银行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服务能效、服务模式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空间。商业银行自身风险偏好、信贷政策、经营模式、业务流程、激励机制及外部法制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功能。具体存在审批效率较低、抵押品等方面要求过严、贷款期限无法满足技改需求、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准入门槛较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风险偏好过于谨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制度不规范等管理机制问题,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商业银行作为经营机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储户,需要对他们负责,对于小微企业至少要做到“保本微利”。这些因素使得商业银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更加谨慎和保守,对于抵押品的需求相对较高似乎还可以理解。然而,有了担保还要抵押、过度压低抵押物价值、不符合行业政策的即使有抵押也不放款等等做法,说明银行业普遍存在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偏好过于谨慎的问题。这种明显缺失合理性的风险偏好是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

经营模式上缺乏灵活性。过去,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大型项目来扩张资产规模,获得稳定的利差收益,对于小微企业的重视不足。相比较互联网金融机构,现有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优势也并不明显,甚至生搬硬套科技金融方式,导致审批流程较长,产品、风控、人力等方面的创新不足。这使得银行开拓小微企业业务的盈利较小而成本较高,制约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

考核激励机制亟需完善。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主管人员而言,相比较国有企业贷款出现坏账,民营企业的坏账更容易让其背负道德风险。在这方面,商业银行传统的激励政策较为僵化,不少银行迄今没能有效改善。对信贷人员的惩罚和责任追究较重,而相关激励较少。在激励机制方面体现的风险收益不匹配严重影响了客户经理开拓小微企业客户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授信审批人员在风险把控方面的理性判断。

融资环境法治化建设不足。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不良企业恶意逃废债、“脱壳”现象依然存在,而现有法律对此类行为惩罚力度较轻。这变相鼓励民营企业经营不善时“脱壳”,不利于整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环境较差和征信体系不够改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难以放心地对小微企业授信,信用贷款则更加受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治理两方面采取措施,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和增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服务功能。一方面应加强宏观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在不违背中央整体调控政策基础上,允许地方央行灵活应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支持和鼓励中小银行加大力度服务小微企业。合理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充分释放流动性,降低其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贷款的有效供给。

另一方面应通过行业监管加强和优化,改善和提升银行经营理念,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流程机制。要指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合理确定风险偏好,保持信贷政策的稳定性。对主业集中的小微企业,适度增加抵押物价值,同时采用灵活的方式确定贷款额度,适度增加中长期贷款品种。有效扩大二级分行和支行的审批权限,注重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淡化小微企业行业划分。完善线上系统建设,运用流量、结算量、关系网、物流网等信息,批量处理小微业务。优化小微企业的风控模型和体系,加强风险管控能力。通过监管支持和鼓励,促进商业银行主动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纳入合作范围,提高小微企业覆盖范围。完善商业银行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优化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客户经理和授信经理向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的法制基础,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实维护好银行债权人利益,以改善银行风险偏好,提高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

优化信用担保体系实现“能贷”和“敢贷”

信用担保体系对小微企业融资至关重要。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能够有效弥补小微企业经营中的抵押品不足,有助于解决其“能贷”问题。同时,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承担部分信用风险,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助于解决其“敢贷”问题。

信保基金有助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信保基金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信保基金是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金融机构捐资为辅的非盈利性融资担保平台。信保基金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资金,帮助解决其担保不足的问题。同时,财政资金通过补助、税收等优惠政策,发挥杠杆作用, 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之急。

信保基金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信保基金的综合平均担保费率控制在年化0.75%到1%之间,低于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信保基金要求合作银行为其担保的客户融资提供优惠利率,且不得附加收取额外费用或增加第三方担保

信保基金有助于管理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在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同时,信保基金通过总额和敞口控制、区域风险预警、与商业银行共担风险、与再担保机构加强合作等方式完善风险管控措施。截止2019年3月底,温州信保中心累计担保3347笔,累计担保金额66.42亿元,代偿余额32万,总体运行平稳。

同时,当前增信担保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资本金不足影响担保公司业务发展。从县域的情况来看,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通常不足3个亿,即使按照10倍杠杆,最多只能提供30亿的信贷担保。而县域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的主战场,融资需求巨大,现有担保体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管控的考虑,对于担保公司资本金也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担保公司资本金的不足,导致商业银行难以与其开展深层次合作,使得小微企业服务的覆盖范围受到限制。

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在风险承担比例方面存在分歧。对信保基金而言,过多地承担民营企业融资转嫁的风险,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也能有效规避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产生。因此,在风险偿付上往往存在较为固定的比例要求。而商业银行在与担保机构进行合作时,希望担保机构能够尽可能多地承担风险。两者对于风险偿付的不同诉求,影响了双方之间的合作。

担保机构的代偿机制存在优化空间。在信保基金担保的融资业务出现逾期或资产形态出现不良时,贷款银行只能在逾期90天以后提出偿付申请。而对商业银行来说,逾期90天的贷款将纳入不良贷款。出于风险暴露的考虑,商业银行不愿与信保基金开展合作。信保基金是非盈利组织,隶属于事业编制。当信保基金出现集中风险暴露时,商业银行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担保机构信息优势不足。国际经验表明,担保机构相比银行应该具有独特的信息优势,这是担保公司生存的基础和逻辑所在。而在国内,担保机构受限于人力的短缺和风控体系的不完善,在对客户进行审核时,却更多地依靠银行信息。信息优势不足加大了担保公司对潜在风险的管控难度,同时也可能导致担保公司业务受制于银行的风险政策。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发展和完善担保增信体系建设的建议如下:

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应加大财政资源投入并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进入,扩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规模和担保比例,提高担保机构业务能力。加大内部担保机构之间的融合,发挥合作性担保机构之间的监督优势,降低担保成本。通过完善再担保体系的建设,有效分散区域系统性风险。

改善融资担保机构与政府的关系。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通过注册资本金注入、担保基金补偿、风险分担、再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和促进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扩大地区担保的覆盖范围。同时,政府也要注意减少对于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的直接人为干预,使担保机构能够真正市场化运行,不断提高担保效率和质量。

拓展融资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商业银行担保机构是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将风险过度偏向任何一方都不利于维持双方之间的可持续合作。要加强融资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的沟通交流,扩大担保范围和业务合作范围。应从市场经济原则出发,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为此,监管部门应建立相关的协调框架并加以指导。

持续加强融资担保机构自身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加大业务推广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主体对信保基金的认识和了解。不断简化担保机构的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应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大企业信息采集共享力度,建立具有融资担保行业特点的企业信息体系。通过加大与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及信息交流平台,辅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偏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银行  企业银行词条  信用担保  信用担保词条  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词条  完善  完善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  
智库

 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在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展开)